两个人交往可却不在一个地方,这样会不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

两个人交往可却不在一个地方,这样会不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第1张

距离在世人看来是一道很难跨过的墙,大多数的分手都以距离为由,但距离也是一种美,它能给男女相方带来的不止是一种思念,更是一种考验。这种不稳定的感情易造成第三者的出现,若处理恰当的话,感情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他有利也有弊。

如何从距离这个问题上处理理解与互相是感情发展下去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恪守一个原则“收放自如,切忌感情禁锢”

增进、稳定感情,必须了解回避型依恋人格

回避依恋型人格的表现:

在关系进入亲密阶段,甚至是确定关系后,内心独白:

·我们的关系其实还没有那么认真,其实我也没有那么喜欢他。

你不需要任何人。不要投入太多感情,不然你只会感到失望。

你们男人都一样靠不住,你们男人都是自私的,女人总是试图诱惑你,你不要轻易相信她被她控制住。

亲密关系的对象有完全正当的情感需求,会觉得其无理取闹,内心独白:

生活中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呢,怎么能让感情的事情消耗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呢

即使自己认为关系发展顺利的时候,内心依然会常常产生的一个对白:

不管什么时候,都必须保护自己,别在关系中受伤。

回避依恋型人格的内心:

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与他人保持感情的距离,这个距离不被侵犯。

更准确地说,他们只是表面上看起来还能继续和别人交往,可事实上,他们内心已经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决定,不用爱、陪伴和相处等任何形式和别人产生情感上的连接。

就好像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进入的空间里,一旦有人进入了他的这个安全空间里,他们就会感到忧虑、担心和想要逃避,继续拉远与别人的距离,而更可怕的是这一些都是无意识行为,无意识的举动那就很难改变。

为了不与任何人或事务发生太过密切的联系,那么他们就必须要自给自足,这是他们的优点之一,但这个优点却被他们过度操控。

回避依恋型人格的形成:

1,回避型依恋者在童年通常遭遇过父母的情感忽视。在情感需要得不到回应的时候,或者父母对于感情的表达并不那么擅长的时候,就更倾向于回到自己的世界,防御保护自己,潜意识里避免使自己受到儿时类似的痛苦经历。

2,自卑感被心理学家认为起源于人在幼年期的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感、痛苦感,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 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

3,一部分人成年后同样会出现,成因可能是在关系当中收到挫折,而把自己封闭,这一类人在精神分析当中,反而可能是自信的,他们自信的后端防御,会形成回避依恋型。

选择不离开TA,但是我该怎么做

1不要强迫他们

如果回避型依恋的伴侣对你若即若离,很排斥你的接近的话,那么首先不要强迫他们接受。

强迫或者暴怒只会让他们处于更加激烈的压力状态下,变得更加退缩。

2帮助他们认识并接受自己

我们能够做的,是努力去帮助回避型依恋者更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反应的规律。

比如在哪种情况下容易让他们产生回避,哪些是他们难以接受的亲密举动等。

3说出需求而不是玩“套路

如果你和他人相处往往在不舒服的感觉下结束,但却反复发生,导致你总是产生疑问:

“怎么老是这样”“TA为什么总是躲着我”

这可能是因为你们一直在玩心理游戏双方进入到一个无限循环的“套路”中,无法打破沟通模式。

关于心理游戏不多赘述,想要打破这种模式,我们需要察觉并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时刻,而不是用过去的经验应付对方。

如果身边这个人是你想要的那个人,请和他不断的练习。

我是回避依恋者,我该如何做

每一种依恋其实都是通过自身经历而形成的防御模式,一个人之所以会选择回避亲密关系,那一定是这种方式在之前的某一刻保护过Ta,产生了积极的反馈。

依恋模式确实是影响深远的,但并不是完全固定不变。

DanSiegel博士认为,通过理解早年的经历(making sense of your story)可以来逃脱被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定义和禁锢的境地。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试着去写自我小传(coherentnarrative),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并且重新审视这些经历的原因。

例如,“父母对我的冷漠并不是因为我不可爱,可能是他们没有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爱。”通过重塑经历,来产生新的认知。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迎合他们必须应酬的人,交出他们必须付出的情感,为家庭的琐琐碎碎操心。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始终在为别人而活。

公司中的小职员,他们的头上压着上司,上司头上压着上司,上面还有顶头上司。小职员的思想便是上司的,上司让他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他一心便只能想着工作,不能想着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思想,否则,这工作,容易出现纰漏。于是,很多人厌恶只有工作的生活,认为当老板好啊,没有人批评自己的工作,自己就是老板。可事实上,顶头上司作为管理者,他的思想也不是自己的,他们操的心更多,因为他们管理整个公司,他们还要为名利付出更多的精力,牟取更多的利益,他们的思想在名利场上。这些思想都不是他们自己的,他们都没有在为自己而活。

我也是,家中不是非常富裕,父母为了我的学费多多操劳,我又是艺术生,花费比一般学生多了很多。有人说,你家里穷学什么艺术,可倘若一个人真的爱上了什么,他是会不顾一切的。于是,我就要为自己的学费发愁,为自己的人生发愁,怎样才能达到妈妈心中要求的那样,或不让她那么累,我的思想便受了禁锢,不能完全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去上海念书的时候,我便不能放松自己,同舍友一起出去浪,只能找份自己不愿干的兼职,完完全全把思想献给了别人。

我有一颗流浪的心,期望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想背上背包,不顾一切的去我想去的地方,过我想要的生活,不为名利纷扰,却始终被禁锢原地。因为我有父母,有朋友,他们不会允许我逃离他们的圈子,过一种叫流浪的生活。谁也不管,谁也不顾,若我死在外面了,他们也不知道。我最想做的是用一支笔,便可以养活我自己,然后我的思想便可以不受别人的禁锢,我思考的时候不会再有人打搅我,尽情干自己的事,可是那似乎遥遥无期。

我有一个流浪的心,却始终禁锢原地。这里我说的流浪,除了到处走走看看,怡情于大自然,隔绝世间纷纷扰扰外,还指心的流浪。 而禁锢原地的,不仅是我的肉体,还有我的精神。生活的压力逼迫着我不能只想自己的事,于是,它便像困在一间密闭的房子里,找不到方向,只能感受无尽的黑暗,幽森恐怖使我喘不过气来。

我有一颗流浪的心,却始终被禁锢原地。我的肉体因物质条件到不了远方,精神也是为别人而活,过的纷纷扰扰,尽不了自己的心意,想找一处安静的地方都难。网上到处传的人生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我羡慕不已,因为我走不出去,哪怕是丢弃一切去流浪,我也做不到。我甚至不能左右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因为我怕关心我的人伤心,他们认为的我伤害自己的事,其实才是我内心想做的事。

他们不懂我的心,我的世界。我想过自己的人生,没有父母干扰的生活,可既然 他们介入了,我便不能置之不理,因为他们会伤心、会难过。

我有一颗流浪的心,却被生活禁锢原地。

其实现在很多的人对感情是很不专一的,我觉得这样是可耻的。人的一生中,也许我们会经历很多段感情,但是我们不管面对哪一段感情,我们都应该付出自己的真心,因为你是对对方最起码的尊重。当我们遇到感情不专一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从感情中逃离。

冷落对方,让对方放弃。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需要有其他的顾忌了,我们只需要冷漠对方,让对方失去信心。其实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不好的做法,但是我认为如果对方不珍惜,那么为什么我还要和他一起浪费时间呢,在这段时间里我已经受够了,我为什么还要继续去承受他对我的欺骗,对于我来说是无法理解的。让感情渐渐的淡去,不要为一些小细节而感到幸福。也许渣男渣女就是这样,虽然他们都是垃圾食品但是他们都很香。在很多时候,我们遇到对方不是感情专一的那种人,如果对我不真心,那么我也没必要和他继续在一起,即使他想要挽留我,我也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举动而感到幸福。这个时候他做出的那些献殷勤的事情,只不过是想把你留住在他的身边,让他继续欺骗而已。所以在我看来,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为一些小小的事情而感到感动,这只不过是渣男渣女他套路你的方法之一罢了。试着进入另一个人的生活,让自己完全的忘记他。确实,如果想要忘记一个人很难,毕竟你曾经深爱过他,现在你虽然发现了他对你不是真心的,但是呼你无法逃离他对你的那种感情的禁锢,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可以试着进入另一个人的生活,嗯,可以让你很快的忘记他从那段噩梦中逃脱。对于女孩子来说。如果一个男孩子对你不是真心的浪费掉的青春真的是太可惜了,我们为什么不去找一个可靠的人托付终身,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对于以上观点,如果小伙伴们有其他的想法,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南方周末的一篇《不寒而栗的爱情:北大自杀女生的聊天记录》,自发文后,就惊爆了朋友圈,引发了新一波的婚恋恐慌。

许多女孩发现,遇人不淑,原来不仅伤心,还有可能要命。

其实,不是爱情会伤人,而是有太多以爱为名的人渣们,利用女性的善,人性的弱,操纵感情,玩弄女人,抽筋剥皮,谋求私利。

所以,想要爱情之路走的平顺,认出这群披着羊皮的狼,看穿他们常玩的技俩,非常重要。

首先,理解什么是操纵?

所谓操纵, 是指一个控制欲强的人,试图通过间接策略,改变另一个人的感觉,信仰和行为,用欺骗、胁迫甚至伤害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操纵与许多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包括边缘性人格障碍、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成瘾、反社会人格障碍和自恋等。

但并不是所有操纵者,都是源于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一个操纵者,最终的目的是谋求财富,那他就是故意操纵者,而如果控制欲只限于情侣之间的变态互动,不涉及利益诈骗,那么这只能表明操纵者本身,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

研究心理操控的咨询师,乔治·西蒙博士认为: 心理操纵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男人会利用感情,女人会利用情感。

也就是说,男人通过玩弄感情来达到目的,所以,他们会看到女人对羞耻的敏感,这种羞耻包含,被视为一个不好的人,对伴侣不忠的女人,不再圣洁的女性。男人利用女人在这方面的羞耻敏感,作为控制女人的武器。

这些特性,在包丽的案例中,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渣男仅仅抓住她不是处女这一点,就能动用心理催眠和耻辱暗示,让她经受羞耻心的折磨,自觉低人一等。

而女人们,她们通常利用情感,用受伤或示弱的方式,试图软化和动摇伴侣,唤起男性的关注和呵护,以达到控制自己处境,掌握伴侣行动的目的。

因此,一定程度上来看,心理操纵,无论男女都有可能会用,只是利用方式不同,动机不同而已。

对于那些无意操纵者而言,他们的操纵行为,是一种内心投射 ,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是如此认为的,所以,他们会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并通过过分的防御性机制,来逃避自己的责任,转移问题的焦点,造成对伴侣的情感伤害。

在这样的操纵者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如履薄冰,没有任何安全感,但这种操纵者本身,可能并不是完全出于恶意,而是因为深层次的情绪失调,加之应对亲密关系的技能不足,导致他们通过攻击,而不是拥抱,通过指责而不是认同,通过伤害而不是呵护,来将自身的不满和困惑,投射在另一半身边。

比如包丽的男友,他对女友的伤害,不是源于对利益的追逐和骗取,而是自身人格缺陷施于的。

遇到这样的男人,他会将内心的不满足,永远投射在女孩身上,让对方不堪重负,直至抑郁自杀。

雷尼·希尔曾写过一首诗,来表达对这种操纵者的憎恶和同情:

其实,无论是无意操纵,还是有意操纵,对于被害者而言,差别都不太大,要么伤心,要么伤钱,要么伤心又伤钱。

如果你担心自己被操纵,检查一下对方使用的策略,通过观察对方的手段和作为,就能简单判断对方是否在操纵你。

操纵的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负面操纵: 操纵者通过持续的批评、诋毁、羞辱、社会排斥、敌对威胁等手段,对被操纵者进行心理操控。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那些深陷家暴漩涡中,而无法逃离和自救的女人们,她们即便身体自由,心灵却被家暴者禁锢和控制,因为她们无论做什么,都被视为不合格,总是被批评,久而久之,这种洗脑会内化为自我认知,使得她们自觉远离人群,自认为被打是合理的。

积极操纵: 操纵者通过虚假的友谊,虚伪的奉承,以及无法兑现的承诺,满足被操纵者的虚荣心,实现对操控对象的掌控。

这一点在家庭关系中,很常见,比如日剧《坡道上的家》,丈夫不断通过积极暗示,让妻子以为自己很擅长处理家务活,又通过消极暗示,迫使妻子远离工作,长此以往,妻子只能被丈夫束缚于家庭之内,而无法实现个人追求。

欺骗和阴谋: 操纵者擅长撒谎,谙熟人性,用欺骗的方式,制造借口,指责和逃避自己的责任,以达到压榨控制另一方的目的。

莎士比亚在著作《奥赛罗》中,将这种心理操纵术,运用到了极致。里面的坏人,通过含沙射影和巧妙的环境安排,诱使奥赛罗产生怀疑,然后相信妻子的不忠。同时,操纵者也利用奥赛罗天性里的不安全感,让他陷入非理性的嫉妒和愤怒,如此,不用自己动手,就完成了一场杀戮。

战略无助: 操纵者扮演弱者,利用人性的善良,引诱对方释放同情心,做出让步,进而走进操纵者的陷进,实现长期情感操控。

这可以说是PUV高手们,常常会用的一种套路,打造一个弱者的人设,制造一个痛苦的过往,扮演一个深沉的角色,激发女人的同情心和母性,让女人自愿为他沉沦,奉献,掏心掏肺。

敌意和虐待: 操纵者以欺凌,恐吓,身体和精神,以及情感的虐待,实现对被操纵对象身心的碾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典型的例子是,那些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们,她们在经历极度的恐怖,遭受严重的身心虐待之后,开始认同虐待者,并自愿受其驱使,无怨无悔。

这种操纵的心理学原理是:操纵者先给对方制造极大的压力和焦虑,然后突然释放这种压力,经历了突然的情绪波动之后,被操纵者痛苦解除,个人的防御机制也随之崩塌,因此容易做出不理性的举动。

在人类操纵历史上,煤气灯效应,是心理操纵的极致运用。

这个词,源于1944年的**《煤气灯》,在这部**中,一个丈夫为了彻底击溃妻子,试图让她质疑所眼见的现实,从而相信自己疯了。

煤气灯效应, 是一种持续操纵和洗脑的形式,会导致受害者怀疑自己,最终失去自己的感知、身份和自我价值感

因为操控者,通过持续的诽谤性陈述和指控,公然的谎言或夸大事实,让受害者质疑自己判断的正确性、自我感觉、对现实的感知以及情感的有效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煤气点燃会导致受害者,失去信任自己记忆、经历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失去理智。

比如电视剧《辣妈正传》中,杂志社的领导李木子,在发现丈夫和一个女人暧昧不清时,通过偷偷转移东西和篡改事实,让丈夫对自己的记忆产生怀疑,从而身心俱疲,而她当初就是通过这一招,击溃竞争对手的。

在我们这个充斥着虚假信息、另类事实、分裂和自恋的当代社会,煤气灯效应,经常被用在商业、政治、媒体、工作场所和个人关系中。

煤气灯是一种心理暴力。

它遵循的准则是:如果你经常重复一个谎言,它就会被接受为真理。

所以,操纵者最初需要构建一个慢性谎言,通过持续输出,来洗脑、攻击、贬低、和剥夺受害者的权力。

煤气灯效应中的操纵者,被称为是打火机。

打火机所发出的一切指控,不是建立在事实、证据、客观性的基础上,而是恶意的诽谤,但是日久天长,这种诽谤会内化为受害者的自我认知。

比如北大女孩包丽,最初面对男友关于非处女的攻击,还会反驳,为自己辩解,时间一长,男友每天将非处女,作为女性不洁的象征时,会让她因为自我内化,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

煤气灯效应,是一种长久心理战,在这场战役中,打火机会压制受害者的异议,引发受害者的不安全情结,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和自我价值感,产生困惑,焦虑,羞愧。

比如一个出生农村的女孩,在一种普遍重男轻女的环境中,她一直认为自己比弟弟差很多,哪怕她遭受了很多来自父母的情感虐待,也依然陷入一种对家人的负罪情绪中,直到多年后逃离家庭,才慢慢恢复自信。

而且,除了持久,煤气灯效应的关键策略是,打火机会时刻保持攻击状态,一旦受害者有所反驳,就会招致加倍的控诉,以绝对的控制权,主宰着受害者。

部分运用煤气灯效应的操纵者,还会在战略上,将受害者从亲朋身边孤立出来,运用煽动性的策略,如[我们对他们]、[分而治之]、[孤立和控制]、[敌人无处不在]和[我是你唯一的希望]等,将受害者永久攥着手心里。

虽然操纵很可怕,但心理操纵却无所不在。

我们所热爱的权谋剧,宫斗剧,那些胜利者们,往往就是通过对人性的洞察,实现心理操纵,完成谋害和杀戮。

而在当今商业时代,心理操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营销。

营销是基于人性洞察,所延展的具有欺骗性,蛊惑性和操纵性的商业行为,这种认知已经达成共识,但是高级的营销,总是巧妙的让人心甘情愿被算计。

所以,当营销避无可避时,营销界有个新的理论出现: 消费者有责任自我教育,他们有责任做出更好的购买决定。

这种情况,像极了我们当下的现状。

当PUV大行其道时,很多人希望法律可以有效制裁,但遗憾的是,除非涉及金钱诈骗,大部分心理操纵者们,给受害者带来的身心伤害,根本不可能得到任何法律惩罚。

比如包丽案中,即便她的男友对她实施了,显而易见的煤气灯操纵,但她的自杀行为都是自发的,法律如果制裁,才会显得不合法,因为没有可以贯彻执行的具体标准,就会让法律丧失权威和公平性,且显得没有正常边界。

所以,就像营销具有合法性一样,法律无法界定的心理操纵,情感虐待,也需要来自当事人的自我觉醒,自我教育,自我认知,以及自我拯救。

因为,心理操纵无处不在。

有一句名言是,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会如何利用你,看看那些离你最近的人。

你最亲密的朋友,家人,孩子,都有可能是操纵者。

你的父母,会利用你的孝心和负疚心,操纵你的情感和生活,甚至事业选择。

你的孩子,会利用你的责任心和对她深切的爱,通过哭闹,自我伤害,不断逼迫你就范。

可以说,操纵是一种生存机制,以应对充满挑战或竞争的环境,尤其是当一个人缺乏相对权力和控制力时,病理性的操纵,就会经常在家庭和两性关系中出现。

而且,我们的整个社会规范,都是鼓励狡猾、诡计多端、讨价还价、利用人类弱点、倡导马基雅维利式的自私,崇拜权谋胜利者的,这种情况下,心理操纵无处不在,个人避无可避。

只是,有原则的人,将它变成了自我保护的竞争本能,无原则的人,将它变成了一种病态的剥削和压榨,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心理操纵变成了精神虐待,情感伤害。

所以,比起谴责,你最实际的做法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强大的人,一个强大却不会操纵他人,伤害他人的人。

虽然任何人都可能被操纵,但操纵者们在实施心理操纵之前,其实是有选择性的。

心理专家经过研究发现,擅长心理操纵的人,通常会把目标对准,具有某些特定人格特质的人,比如:

讨好型人格,极度渴望被喜欢被认可

自卑型人格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

依赖性人格的人,即便痛苦也害怕分离

天真,无知,幼稚,缺乏社会经验的人

害怕愤怒,悲伤和其他负面情绪的人

从小在父母严格管控中长大的孩子

极度孤独,以至于缺乏警惕性的人

冲动,贪婪,唯物主义或追求财富声名的人

当遭遇操控者时,我们一方面需要识别对方的操纵策略,另外一方面,要通过努力,走出心理操纵。

因为,你越早察觉,越早逃离,就越容易逃出去。

具体来说,受害者可以坚持以下策略:

1识别问题。无论操纵者说什么,做什么,你都需要识别出,对方真正想要什么;

2从歪曲中找出真相。这很困难,但是当你产生疑问时,可以通过写日记,以及和第三者聊天的方式,更加客观中立的去看待处境。

3进行精神锻炼,鼓励思维方式的拓展。当遭遇不公时,不妨跳出来,和自己保持距离,客观看待眼前问题,分析处境。

4给自己放弃的权利,允许自己糟糕。他们说你不好,你不一定非要证明自己,以求得到认可,你可以选择放弃,达不到某个人的标准,并不一定是你的问题。

5允许自己感受所有的感受,同时接纳和尊重自己的所有感受。当你产生不适情绪时,你可以追踪自己的情绪,找到问题的根源,也可以简单粗暴的解决,比如说,既然这段关系让我不开心,谁是谁非,谁对谁错,又有什么重要呢,反正不开心的关系,我不要。

最后,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大致分为两类人:

一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往往伤害别人;

一类是以别人为中心的人,他们往往被伤害;

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做一个,不主动伤害别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文 | 巴黎夜玫瑰

图 |百度

你好,平淡的生活太久了。单身的时候,生活多姿多彩,自由选择太多,追求的人也多,就会感觉无所谓,认为都是图美貌图身体,没有一个是真的,而感到反感。结婚后,生活变得平淡无奇,没有了激情,受到单一情感的禁锢,本能反应接受某种刺激和心理安慰,并享受这种心跳加速的感觉,属于自然正常的表现,相信你会处理好所有问题,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011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