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类:
1,全依恋 (Secure),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
2,不安全依恋,回避型 (insecure- avoidant),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
3,不安全依恋,反抗型 ( insecure- ambivalent),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
扩展资料:
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婴儿和其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因而,最初的研究者把对依恋研究的注意力放在母婴相互关系如何随婴儿的成长而丰富和变化的方面。现在,研究者普遍认为,依恋是人类适应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不仅提高婴儿生存的可能性,而且建构了婴儿终生适应的特点,并帮助婴儿终生向更好适应生存的方向发展。
参考资料:
(一)早期依恋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许多研究都证明,婴儿早期的的依恋质量可以预测他们在幼儿乃至成人期的行为。安全依恋的婴儿到了幼儿阶段仍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则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二)早期依恋对情感发展的影响:
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一个人未能在早起形成与母亲的依恋,他将可能成为一个缺乏来自依恋的力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三)早期依恋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安全依恋的儿童能热情主动地接近问题;解决问题时遇到挫折表现出的消极情绪较少,坚持性较好,并且能及时向成人求助,寻求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能听从成人的安排,解决问题。
而焦虑一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则表现为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很多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放弃问题,过分依附母亲,不能独立解决问题,通常会忽视成人的指导。
扩展资料:
玛丽·艾因沃斯总结出了三种不同的亲子依恋关系。
第一种是“安全型依恋关系”。父母更关注宝宝的心理需求,有很多时间陪伴宝宝,经常鼓励宝宝发现新事物。而且父母自己的情绪很稳定,能更好地安抚宝宝。
第二种是“回避型依恋关系”。父母通常对宝宝的需求不怎么敏感,与宝宝缺乏情感交流。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父母会误以为这类宝宝“很好带”,因为他们从来不吵也不闹。然而,不吵不闹并不是说宝宝没有需求,往往是他的需求经常没得到满足,对父母感到失望了。
第三种是“矛盾焦虑型依恋关系”。父母常常会理解错宝宝的需求,宝宝想亲密时却在忙活其他事,宝宝需要一定空间时却又强行和他亲近,导致宝宝经常处于需求无法满足,或者父母关注过多而情绪崩溃的状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