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个安静的事情,非常适合孕期妈咪去做,但是读书也是有讲究的,孕期适合读哪类书籍呢下面我就来为大家推荐的孕妇必读的书籍,欢迎参阅!
孕妇必读的书
1怀孕可以很简单
这本书对备孕知识的介绍很接地气,文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此外还收录十几位孕妈妈成功受孕的真实小故事,具备正确的备孕知识,更有利于优生优育。更重要的是,本书对备孕困难甚至是遇到点小麻烦(如习惯性流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的情况有针对性的介绍,尤其适合屡次试孕不成功的朋友阅读。
2怀孕圣经(特惠版)(16K) 安妮迪恩斯著
该书精美、恰当,文字轻松、实用;编目清晰,方便阅读。涵盖了怀孕、分娩和育儿等内容,非常详细,而且非常正能量,提供了积极的建议,让准妈妈能够清楚明白地度过孕期。
这本书对比其他的怀孕书籍,有着独特的风格,里面有各种插画、彩色照片、胎儿高清图,能够了解胎儿每一周每一个月的生长发育情况。另外它特制图解让孕妇对妊娠三个时期中每个阶段的身体变化和重要提示一目了然。
3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全新修订第六版
宝宝出生后,新爸新妈们哪怕忙到再不可开交,这本书也一定要抽空多看看。这么说吧,如果你没太多时间看育儿书,那就看这一本好了,准没错!
这本书出版20多年来,在全球持续畅销,由美国儿科学会超过100名儿科专家集体编著和审阅共同完成的,全书将孩子从出生到5岁所可能涉及到的大小问题全部讲了一遍,内容细致到堪比教科书!可能正是因为内容太全太细了,再加上排版也很密,所以很多人买到手后很难有耐心看下去。
个人的建议是,不妨买回家当应急参考书吧,如果在带娃的过程中有不懂或疑惑的地方,你都可以随时拿出书来仔细翻翻,相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4松田道雄的定本育儿百科
第二本推荐,不是西尔斯,而是日本松田道雄的《定本育儿百科》,这本书也非常的不错!这本书让人读来很轻松,如沐春风一般,里面关于婴儿护理和疾病介绍以及应对写的非常非常非常的详尽,很多妈妈都感觉这本书比张思莱等好多了。
因为他真正的把婴儿当做人来看,而不是一个我们可以操控的布娃娃。同时他也真正的把妈妈们当做自己的朋友,这一本书买来绝对不会后悔。
当然,老头儿对母乳喂养的看法是很顺其自然的,他虽然主张8-9个月开始引导离乳,但是对想喂奶久的妈妈却不会说“母乳在N个月之后没有营养”,这一点是一些国内儿科医生所不能及的。另外对传统育儿方法与现代育儿意识的冲突,作者处理地非常得当实用。
5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全新修订版)
这仍然是一本值得阅读的育儿知识书籍,和《西尔斯怀孕百科》相似,这本书也是按照时间顺序,从如何准备好迎接宝贝,到宝贝出生,再到从婴儿成长为幼儿,对婴幼儿喂养、睡眠、安抚、健康等问题做出了介绍。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一切的基础都建立在“亲密育儿(attachment parenting)”的理念之上,提倡让父母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
孕妇看的育儿理念类书籍
1婴幼儿睡眠圣经 升级修订版2016年精装
宝宝的睡眠是个挺让人头疼的问题,怎么才能让小家伙乖乖睡觉呢看看这本《婴幼儿睡眠圣经》吧,从孩子出生起一直到青春期,你很可能遇到的各种有关于孩子睡眠的问题书中都说得详详细细了。
宝宝的良好睡眠习惯必须从小着手培养,所以建议准妈妈们可以在孕期提前看看这本书,等孩子出生后就不至于整天被小主闹到全家人都无法安睡了。
2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尹建莉老师的这本书相信不少年轻家长都早已看过了吧,因为实在是太畅销了!
书中有不少育儿理念已经被很多家长接受并付诸于实践了,比如孩子撞了桌子后告诉孩子桌子也是会疼的,我们应该摸摸它;又比如宝宝打针时不要欺骗他不疼,而应该对孩子说“有一点疼”“忍不住了可以哭出来”。
虽然看完后有些人会觉得这种育儿方式未免太理想化了,但这本书有两点让人喜欢:一是书中秉承的是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的理念;二是书中的小故事太接地气,也许几年以后同样的故事就会发生在你和你的宝宝之间,尹老师提供的解决方案能够提供很实用的启发。
3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
现在的不少年轻家长当遇到孩子的某些情绪或行为问题时,都已经学会试着用“敏感期”来解释了,我想这与孙瑞雪老师的这本《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畅销还是有不少关系的。
这本书理论性的东西不多,全部是一篇又一篇类似日记的小故事。作者以这样一种形式让家长试着走入0-6岁孩子的心灵世界,试着站在另外一种全新的角度来解读孩子的各种行为和情绪,让家长清楚了解孩子的各种敏感期,并学着按照书中的指引在育儿中加以运用。
当你面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火冒三丈时,当你搞不懂孩子在想些什么时,当你不知道到底该怎么教孩子时,翻翻这本书吧,它一定会给你不少启发。另外,当您的孩子大一些后,还可以看看孙瑞雪老师针对6-12岁儿童敏感期写的另一著作——《爱和自由》。
孕妇看书、读书的好处
1孕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自己思维敏捷,填补空虚的灵魂。
2在孕妈妈看书的过程中,由阅读产生的兴奋感可以通过身体传递给胎儿,这对宝宝的脑部发育是非常积极的刺激,同时胎儿的整个神经系统也会向着更近似于母体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一本好书能帮助孕妈妈调节情感,解除烦恼,淡化孕期忧郁的心情。
3从胎教的角度考虑,孕妇宜选择一些格调高雅、趣味盎然的图书。一本好书,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使人精神振奋,同时也使人的情趣变得高雅起来,成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这些对于腹中的胎儿,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教育。
1 中小学校长必读书目
2 广告学必读书目
3 10本中考必读名著书目
4 清华大学必读书单
5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推荐必读书目
容易上热门的情感书单如下:
1、《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清新自然,以写实的笔法,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它不仅仅展示了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也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
2、《小王子》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
3、《活着》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
4、《心是孤独的猎手》
该小说讲述的是以聋哑人辛格为核心和四个小人物之间的故事,这四个人物分别是咖啡店老板比夫,小姑娘米克,黑人医生考普兰德和工人运动积极分子杰克,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可是却不被身边的人所明白与理解。
5、《失控》
《失控》英文版于1994年在美国出版,并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依然长销不衰,克里斯·安德森在亚马逊网站上的评论给出了答案:“尽管书中的一些例子在十几年后可能有些过时,但(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却越来越成为真知灼见。”
这并不是人的罪过。诗人们会在一件小事上写出整本整部的诗,雕刻家在一块石头上雕得出骨血如生的人像,画家一撇儿绿,一撇儿红,一撇儿灰,画得出一幅一幅 带有魔力的彩画,谁不是为了惦着一个微笑的影子,或是一个皱眉的记号,方弄出那么些古怪成绩?翠翠不能用文字,不能用石头,不能用颜色把那点心头上的爱憎 移到别一件东西上去,却只让她的心,在一切顶荒唐事情上驰骋。她从这分稳秘里,常常得到又惊又喜的兴奋。一点儿不可知的未来,摇撼她的情感极厉害,她无从 完全把那种痴处不让祖父知道。
书名:《母爱的羁绊》
译者:于玲娜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作者卡瑞尔·麦克布莱德博士,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咨询师,美国注册婚姻和家庭治疗学家,有近三十年的心理咨询经验,是治疗家庭问题方面的专家。本书是基于作者自身的治疗需求而成的,因为她发现自己总是过于敏感、优柔寡断,和异性关系总是不顺利,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却仍然特别不自信。
在她所接待的女性患者中,很多人跟她有同样的症状。经过多年的研究,她终于发现,这一切,来源于她们的母亲,当她想要摆脱母亲的影响,在市面上找相关的书时,却发现没有一本适合她的。于是她决定根据自己和接待的个案经历写一本关于母亲给女儿的负面影响的书——就是这本《母爱的羁绊》。
所以,这本书主要是写给女性看的,特别是因为母亲对待自己的方式对自己心理造成了影响的女性。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女性获得觉察,摆脱母亲所给的“母爱”,成为自己,并在成为母亲后,不再重蹈上一代的覆辙。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为你讲解这本书:首先,解释清楚,为什么母爱会有“羁绊”?其次,这些“羁绊”对女儿有哪些负面影响?最后,我们一起来探讨,女儿应该如何做,才能摆脱母爱的这些“羁绊”。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你的母亲“自恋”。自恋,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爱恋。自恋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些自恋的特质。但这些特质得有个度:如果只是很少的自恋,是正常的;如果自恋特质特别多,那就是病态的了。
本书讨论的正是母亲的病态自恋带给女儿的影响。 因为少量的自恋是正常的,所以后面本文将不再区分正常或病态,而直接将病态的自恋称为“自恋”。
因为母亲自恋,所以她只关心自己,从来不关注女儿的感受。她更在意事情,却对女儿没有一点同理心。
比如一位自恋的母亲,在面对女儿离婚时,她不关心女儿的情绪,只是关心“房子归谁?监护权归谁?请了哪位律师?”,当女儿试图向她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她却把话题又转到女儿打算要多少赡养费,律师接下来要采取什么措施上。女儿的感受对她来说一点儿也不重要,女儿在她面前无足轻重。
还有的母亲自恋的表现为总是爱挑毛病和指责别人。她们只会看见女儿身上的缺点,并不断加以指责。哪怕女儿犯再小的错误,她都要指出并批评。女儿不知道这是母亲自恋,她们会认为母亲总挑她们的毛病,就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她们对这些批评照单全收,长大后,这种觉得自己不好的感觉已经内化,于是她们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
还有的母亲的自恋表现为把女儿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她认为女儿优秀,就是她自己优秀。所以,她以自己的喜好来操纵女儿的一切,从不在意女儿真实的需要和欲求。女儿要穿什么衣服,头发要染成什么颜色,要上什么样的学校,交什么样的朋友,嫁给什么人等等,全是她的安排。如果大家都赞美她,都说女儿优秀是她的功劳,她就高兴。她关心女儿,努力让女儿变得更优秀,只是为了让她自己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甚至有些母亲控制女儿做到了事必躬亲的地步。她们试图影响、控制女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女儿几乎没有自我成长的空间。而她们的母亲看上去好像很伟大,她们非常关心女儿,事无巨细地为她们考虑,为她们安排。然而,这些行为却大大地削弱了女儿的自我,她们的天性,她们的梦想,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统统被母亲压制了。
说到这里,可能你会问:那家里的其他成员呢?父亲呢?是呀,一个家庭不止有母亲,还有父亲。那母亲伤害女儿时,父亲在干什么呢?
书里给的答案是:父亲正在围着母亲转,像一颗行星围绕太阳转一样。也许你很难理解,但稍微想一想,也就明白了。自恋的人结婚对象一定是一个允许她处在一切行为中心的人。一定是能接受她自恋的人。即使刚开始不接受,但为了维持婚姻,也必须如此。
因为父亲把注意力集中在母亲身上,也就无暇顾及到女儿了。甚至女儿与母亲发生矛盾时,不管谁对谁错,父亲永远站在母亲那边,考虑母亲的感受,不顾女儿的感受。
即使有些父亲不是主动不管女儿,也会被自恋的母亲“逼”得不管女儿。因为如果父亲与女儿关系好,自恋的母亲就会嫉妒女儿。
书中讲了一个例子:劳拉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她一直与父亲关系亲密。母亲因此经常表达对她的不满,说她爱父亲胜过爱自己。但实际上,她的真正意思应该是对丈夫不满,认为丈夫对女儿的爱超过了对她的。有一次,劳拉和父亲在院子里种花,母亲竟然朝他们扔石头!
那,如果家里还有其他成员呢?比如兄弟?作者说,男孩与母亲又是另一种关系。自恋的母亲一般不会对儿子产生过多的伤害。因为,在和自己丈夫的关系上,女儿或者其他女人会对自己造成威胁,而儿子不会。如果一个有自恋母亲的家庭又有女儿,又有儿子,那母亲一定会对儿子更好,完全忽视女儿。而儿子,因为母亲对他好,他也乐意回报母亲,于是与父亲一样,围着自恋的母亲转。这样,女儿就被完全忽视了。
以上就是我们第一部分的内容。小结一下: 母爱的“羁绊”,指的是自恋的母亲对女儿造成的影响。因为自恋,她们只关心自己,完全不关注女儿的感受;因为自恋,她们希望女儿活成她们喜欢的样子就好了,所以控制女儿的一切,让女儿没有自我。因为自恋,家庭的其他成员不得不围绕母亲转,而完全忽视了女儿,导致女儿感受不到家庭的爱。
03 自恋型母亲对女儿的影响
自恋型的母亲对女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在生活中严重缺乏自信,一个是在感情上容易受挫,还有一个是自己也可能变成自恋型的母亲,在教养小孩时重蹈母亲的覆辙,或者由于过于担心自己会重复母亲的方式,而陷入焦虑,矫枉过正。 让我们具体来看一看。
前面我们讲过,自恋的母亲总是批评女儿,不管女儿做得多好,都只有批评。这样就导致了女儿长大后在生活中严重缺乏自信,要么不认可自己,无论做到多高的成就,总是觉得不够好,要么完全放弃自己,觉得反正做不好,不如干脆不做。
不认可自己的女孩总是认为,只有更高的成就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然而即使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目标,内心总有个声音说:这还不够好。好像有一股力量推着她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但达到这些目标后获得的良好感觉却稍纵即逝——因为她又会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其实她一直都没有获得真正的快乐,她只是在不停地追寻,像农村里的驴子,面前有个胡萝卜,一直吸引着向前,可却永远也吃不到。
而且当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不敢承认那是自己的成绩,她认为她取得成绩只是因为运气或者巧合,甚至她根本没取得多么好的成绩,是别人谬赞了她,她接受这样的谬赞,她是个骗子。
这些很容易造成她焦虑、自卑、抑郁和沮丧,因为她永远觉得自己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却又不断地找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整个人陷入一种“追求”与“否认”的扭曲中。
那么,除了不断追求更好更完美的女孩。那些完全放弃自己的女孩呢,这类女孩会总是认为自己反正什么都做不好,做了也是失败,干脆就什么都不尝试了。
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都是有自我成就的需求的。所以这些孩子,内心深处是渴望自己能做好的,可总有个声音告诉她:你做不好。于是,她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久而久之,长期压抑自己,她就会痛苦,当这些痛苦无法排遣时,她可能就会去找一些防御机制,比如抽烟、喝酒、吸毒等等来麻痹自己。
她们也知道麻痹是在逃避,也想要改变,可是她不相信自己能改变。于是就在想要改变与不相信能改变之间不停徘徊,蹉跎岁月。
以上是自恋母亲对女儿的第一个影响:缺乏自信。那第二个影响呢?是会导致女儿在情感中很容易受挫。因为人总是容易被熟悉的事物吸引,自恋型母亲的女儿习惯了与母亲的相处模式,无意识中,会照着与母亲相似的相处模式来与伴侣相处,久而久之,问题就出现了。
不停追求高成就的女儿,她会在无意识中找需要她照顾的男人。因为从小到大她就是一直在满足母亲的需要,所以长大后她的潜意识也会找一个像母亲一样需要她不停提供满足的人。当她能够照顾伴侣,能满足他的需要时,她会有熟悉感,这样她才会觉得安全。
然而人都是这样,当他得到越多,他就需求越多。所以女人付出越多,这个男人反而要求越多,甚至吹毛求疵。她最终可能会不堪重负,身心俱疲。如果她一直意识不到自己的这个问题,后面找的伴侣依然会延续这种情形,以至于我们俗话说的,总是“遇人不淑”。
这是一种情形,是这种情形的反面:她会倾向于找一个能让自己完全依赖的人。这种情形对应的女儿就是上面提到的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干脆就什么都不做的女儿,我们把她们称做“依赖型的女儿”。
刚开始谈恋爱时,一般都是男生为女生付出,依赖型的女儿会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男人,能弥补她小时候没得到的爱,她以为自己“梦想成真”了。男人付出越多,她的要求就越多,她无止境地要求,当他做不到时,她就生气,像小时候妈妈生自己的气一样。她重现了小时候母亲与自己的相处模式,只不过现在她成了“母亲”,伴侣成了儿时的“她”。久而久之,伴侣会不堪重负,情感破裂。
同样的,如果她意识不到这是自己的问题,下一段感情,她依然会用两样的方式与伴侣相处,可想而知的结果,同样是破裂。
这样循环几次之后,不管是高成就的女儿,还是依赖型的女儿,可能最后就是落得孑然一身。她们会觉得自己无可救药,不值得被爱,因此而决定永远不爱,独处一生。而且她开始非常害怕与别人建立关系,有意识地回避约会,感觉孤独却仍选择孤独。
当然,不是所有的自恋型母亲带出来的女儿都会孤独终生,有些也能很幸运地结婚,生孩子。可是,生了孩子后,问题又来了。没有意识到自己受了自恋型母亲影响的女儿,在有了孩子后,可能会重复母亲对待自己的方式,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对女儿。
而已经意识到自己受了自恋型母亲影响的女儿,在有了孩子之后,可能会害怕自己重蹈母亲的覆辙,一切按照与母亲完全相反的方向来,却没想过: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比如她有个自恋型的母亲,曾经对她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为了摆脱母亲那种方式,她对自己女儿过于操心,操心她的每一件事,去的每一个地方,弄得女儿很压抑;或者觉得自己从来没得到过母亲的赞扬,要让女儿得到肯定。于是过分地夸奖女儿,使得女儿认为那不是自己,是妈妈理想中的女儿,自己达不到妈妈说的那种状态,从面产生自卑感。
这些都是因为害怕自己重复母亲的方式,而做出的过分改变,她们以为自己在避免重蹈覆辙,实际上是掉入了另一个陷阱。
其实,面对这些伤害,没有别的办法,就是首先,就是要接受。接受自恋的母亲的伤害,这一点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很不情愿,或者觉得难以接受。
但就是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自己接受,接受你的母亲不像其它的大部分母亲一样对孩子有爱心,关心孩子,而是一位自恋型的母亲。因为你没办法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放弃期待母亲会改变,让你解脱出来,才能开始后面的治疗。毕竟你还有属于自己的一生,不应该被上一辈所羁绊。
当你接受你有一个自恋型的母亲,接下来,你要让自己的情绪释放出来。你可以写日记,在日记里尽情地宣泄。然后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独处,关上窗帘,抱着枕头,让自己尽情地哭泣、大叫,以及任何能释放情绪的举动。
你还可以找回儿时的那个小孩,去拥抱她,给她安慰。比如躺在摇椅里,轻轻摇晃,闭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孩子,紧紧地拥抱她,与她交谈,然后把每次与她的互动写在日记里,观察自己的进步。
你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母亲,去商店买一个你喜欢的洋娃娃,把她带回家,跟她说话。把她放在床上、化妆台上或者沙发上,一切显眼的地方,让她时时提醒你她需要你。然后你可以问问她,她做错了什么,她需要你为她做什么。同样把你心里的想法记下来,随时回顾,明确自己还需要释放哪些情绪,以及怎样满足儿时未被满足的需要。
当你完全接受了自恋型的母亲,并完成了所有的情绪释放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摆脱母亲的控制,做真正的自己。
进行这一步前,首先需要清楚认识小时候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母亲将她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了你身上。解释一下,投射,是指一个人把她自己的情绪看作是从其他人那里来的,认为是对方让自己产生了这样的情绪。而女儿,往往是自恋型母亲的投射对象。
所以,要摆脱自恋母亲的影响,首先要从她给你的思想上独立出来。小时候母亲指责你,要求你,不是你不够好,仅仅只是因为母亲把她的情绪,投射在了你身上。即使你做得再好,母亲自己心理有问题,她还是会投射在你身上,对你吹毛求疵。
了解了这一点,接下来,你需要消除自恋母亲让你觉得,你始终做得不好,你永远也做不好的消极观念。如果你心里那些内化的观念是来自于一个不爱你、不同情你,无法跟你建立亲密情感的人,你还要像小时候那样相信这些观念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不”,那么,接下来,就开始行动吧。每当心里那个消极的声音说你不够好时,就用笔记下来,反驳它:这是谁说的?这是真的吗?每一次只要消极观念出来时就记下来反驳。久而久之,消极观念就会出来得少了。而你,也就渐渐地从自恋母亲的思想控制中独立出来了。
摆脱了母亲的思想控制后,你就可以找回真实的自己。你可以写一张“我怎样”的清单,尽量用积极词汇客观地表达,比如“我聪明、仁慈、乐于助人、有同情心、勤奋、努力、诚实、正直、负责任”等等。
然后,安静地想一想小时候喜欢什么,都玩些什么。也许小时候因为母亲的原因,直到现在也没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从现在开始重新把它找回来。找到那些能让你产生愉悦的事情,就着手去做。
不要担心年龄,年龄永远不是问题,六七十岁开始练瑜伽的人比比皆是,而且练得很好。你不是为了要成为某方面的明星,而只是为了找回自己的快乐。你只有找回自己真正的爱好,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而不是妈妈要求你做的事,你才算是找回了自己,摆脱了母亲的影响。
当你完全摆脱了母亲曾经给你的影响,并在以后都不再受她的影响时,你就真正地疗愈了。不过,疗愈了自己还没完,前面已经讲过,自恋的行为是会遗传的。母亲的自恋,其实是因为曾经过度的情感匮乏。因为她们情感匮乏,所以给不了女儿想要的情感。而女儿得不到想要的情感,很有可能又从自己的后代来索取。这种扭曲的爱,像一种痛苦的遗产,代代相传。
那,如何终结这种遗传呢?书中告诉了我们几个方法,一起来看看。
首先,我们在摆脱母亲的影响时,实际上已经了解了很多自恋的品质,那我们自己在面对孩子时,就要尽量避免自己表现出这些品质。比如,我们知道,自恋母亲没法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她们总是把它投射到女儿身上。那我们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就要学会 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
自恋母亲从来不鼓励孩子表达真实的自己,我们要学会真诚地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即使我们不同意她的看法,即使孩子的表达会让我们不高兴。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投射在孩子身上。
我们在疗愈自己的过程中,也了解到自恋母亲不关注孩子的感受,只关心自己。那我们在面对孩子时,就要时刻保持这样的觉知,要学会去感知孩子的感受,并表达出来,同时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感受。比如,对孩子说:“我发现你很生气”;“你挺伤心,是吗?”“我觉得你很沮丧”不管孩子多大,表达我们关注他们的感受,让他觉得他是一个真实的、重要的个体。
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去了解孩子,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鼓励他们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告诉他们,你任何时候都爱他们。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比取得什么成就更重要。
当然,不管是自恋的母亲,还是正常的母亲,在育儿的道路上,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书中只是给我们讲了几个方面,更多的方面我们可以从其它优秀的育儿书籍去获取。
好了,现在来总结一下,如果你要摆脱自恋母亲的影响,首先你要接受自己有一个自恋的母亲,然后运用各种方法使自己从母亲的影响里独立出来,做真实的自己;最后,疗愈自己之后,时刻保持觉知,不要让母亲自恋的品质遗传给你,而你又在孩子身上实施,给孩子带来伤害。
很多女孩在生活中极度不自信,要么靠不停追求高成就来证明自己,要么自暴自弃,靠抽烟酗酒吸毒这些极端行为麻痹自己,感情上三番五次受挫,找不到志同道合的真心人。其中有个重要的可能原因是,她们受了母亲给她们的负面影响。她们的母亲,很可能是一位自恋型的母亲。
那如何摆脱这些负面影响呢?我们从三个方面为大家讲解了如何摆脱这些负面影响:
首先,你要了解什么是“自恋”,“自恋型”的母亲都有哪些特点以及她们是如何伤害女儿的。总的来说,自恋的母亲会在这些方面伤害女儿:她们从来不关注女儿的感受;她们控制女儿的一切,让女儿没有自我;她们让全家人围着她们自己转,忽略女儿。
自恋的母亲对女儿的伤害造成了哪些影响呢?书中讲了三个方面:一个是生活中极度不自信,需要不停地靠高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或者干脆连尝试都不尝试就承认自己不行。而不管哪种方式,带来的都不会是身心的快乐;另一个是感情频繁受挫,三番五次地受挫后干脆选择独身;最后一个是在后代的教育上,要么延续妈妈的教育方式继续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伤害,要么因为过于担心自己会重蹈妈妈的覆辙而竭力向相反的方向努力,结果过犹不及,同样对孩子造成伤害。
知道了自恋型母亲对女儿的影响,那如何摆脱这些影响呢?首先,要接受自己有一个自恋型的妈妈,因为你改变不了他人,你只能改变自己的态度,接受是你唯一的救赎之道。接受之后,可以尝试释放情绪,把曾经在母亲那儿获得的所有不快乐的情绪全部释放出来,然后摆脱母亲的影响,做真实的自己。最后,在自己的育儿问题上,时刻保持觉知,不要重蹈母亲的覆辙,终结自恋品质的遗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