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王维《画》

读诗|王维《画》,第1张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读中学的时候有过一个念头——归隐山林,远离尘嚣。

十四五岁的年纪,倒像个历尽千帆,看破红尘的落拓之士。若较真地追究缘由来,也实在无迹可寻。

人看自己不外乎镜中花,水中月,朦朦胧胧,飘飘忽忽的,看不真切。

就像如今,爱起读王维的诗,也是兴之所至,情之所至了。

不愿徒增烦恼,不如读诗。

在王维的诗选里,往后浏览,往前浏览,不知道念哪首才好。看到《画》的时候,想起王维不但诗写得好,画也非常好。于是,选定了。

果不其然!

诗读完,赏画的能力也跟着提高不少。

绘画,是一种表达,藉由视觉的形式。

视觉以眼睛为镜头,对外在的空间进行感知,并在大脑中成像。人类的视觉不但产生映像,甚至会把映像升华为“精神”。艺术家以这些“精神”为元素,进行创作,于是,一个被“诗意化”的作品又回到了我们的视觉前。

这是我对绘画粗浅的理解。

赏画,必须调动人自身的精神力量。

风景如画,都是在与人有一定的距离才能够被看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王维看见的画在墙上,还是在手中,我不得而知,但王维的视觉与画之间一定存在观赏的距离。而王维把这种距离描写为“远“。也许不止是视觉的物理距离吧,更是王维的心理与画的距离吧。就像初次见面的陌生,知之甚少,肯定不会产生亲近的感觉。但看着的时候,山的颜色深深地抓住了他。

在绘画技艺层面来看,一幅画的组成分别是:构图、颜色、线条。

“远看山又色”,从王维赏画的角度,“色”是最开始吸引他的。

中国画分为工笔和写意,题材分别为“人物、山水、花鸟”。

由整首诗歌的描述来看,这应该是一幅山水画。

山水画比人物画兴起得晚,大约在唐朝(公元618-907)时期趋于成熟的。

溯源王维的生平,他对写意的画更感兴趣。由此推断,这应该是一幅写意山水画。

正因为是王维喜欢的艺术风格,,他也被“色”所迷,自然地,“近”成了下意识的动作。

仔细一看,山峦之中,有“水”。只是这水,不像自然界中感知的水,从浅层意识来解读,绘画是二维空间的,是静止的,合理的,但在前面,我提到过,赏画的另一种方式——精神力,我们就不妨再往前走一步。

在我们的认知里,山常常是静态的,水往往是动态的。山顺其自然地成了我们视觉的锚点。水成为了空间变动映射。但在这首诗里,“山”成为了视觉的动力,因为山色美,赏画者动了,“靠近”了画,然后,得到了一个新的认知“水无声”。

千万年来,地球的地壳一直在运动,因为地壳的运动,山峰也跟着动了起来。山的形状、高低都有变化。但山中的水这种物质却不一样,它一直都是沿着山涧从高往低处流,有的时候,势如破竹,有的时候,细水长流,这种无论高低处之泰若的内核,击中了诗人的心,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如点燃的烟火。“水无声”,诗人的心却动了。

诗人被这样的情感所感染,他从“远近”的视觉空间里,被释放出来了,体悟到“有无”的豁达,自然地,时间也不再能困住他了,“春去花还在”。四时依然在变化,但美好的东西不会在时间里褪色的。

“未来如何?”是常常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为了给明天一个保障,今天必须努力。这是现代人对“未来”的解决方法。但这样真的有用吗?

诗写到这里,诗人的人生体悟跃升了,藉由赏析一幅画,空间和时间对人的限制枷锁被打开。

对于末后一句“人来鸟不惊”,我以前也读得肤浅。只顾着延续诗人对画作所作的点评,却没有细细品味。现在读来,不禁要自问这里的“人”是谁?是王维自己吗?我猜想不是的。

我大胆地揣测,也许,当天赏画的时候,在场的还有王维的知己朋友,王维当时拿着画,在左看右看,还不时发出惊叹,这吸引了旁人,也想凑过去,可这一凑,却“打扰”了王维,但他却在结尾中写到“鸟不惊”,这是描述着王维虽然被外在的人物所干扰到了,他也许要和朋友分享一下所得,或是询问一下好友的见解,但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对于王维来说,内心是不被搅扰的。

回顾王维的一生,很难阻止我对这首诗的其他联想。

王维一生虽无波澜壮阔的大起大落,不像李白总是科举无门,郁郁不得志,只能仗剑走天涯,也不像杜甫在忧国忧民之中,难得安静;他却是在长安城里的名人,岐王宅里的贵客,后来科举也中了,做官也不大不小,落得清闲,被贬后四处游历,访仙问道,沉醉山林,一生也无“种豆南山下”的艰辛。世事于他真的不过浮云朵朵。周遭世事变化,于他没有什么可虑的。

“人来鸟不惊。”

王维正是按着他所爱的方式来生活,在诗、画、山水之中觅得一个历史的片段,隔着古今与我们对话。

#一年级# 导语《画》是宋代佚名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

 画

 (高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谜底是“画”字)

 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还是“画”)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会认字。

 (2)请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拼音,给会认字表中的会认字标好拼音。

 (3)课件出示会认字,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认字,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远、近、还”,请学生说一说这三个字的共同点,认识“辶”。

 (2)课件出示:“惊”,认识“忄”。

 (3)请学生任意挑选会认字,试着组词语。

 3、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的笔顺,请学生按照笔顺记忆字形。

 (2)全班学生跟教师书空“人、火、文、六”四个字。

 (3)学生分别用“人、火、文、六”组词语。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字、学词,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三)看图读文

 1、看课文插图读古诗,想一想,每一行诗句主要说画了什么?

 2、全班交流,师总结:山、水、花、鸟。

 3、请学生在古诗中找到这四个字并圈起来。

 4、指导学生读古诗,注意把“山、水、花、鸟”这四个字读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读文,指导学生抓住每行诗句中的重点词,了解古诗大意。

 (四)了解诗意

 1、想象画面,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

 (1)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读第一、二行诗句。读后说一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学生交流“山”和“水”的样子。

 (4)请同学们把耳朵贴近书上的插图听一听,是否能听到流水的声音,感受画中的水像真的一样。

 2、联系生活,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第三行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春天的花是什么样的,课文里是怎么说的。感受画上的花不论春秋冬夏,始终盛开。

 (2)指名读第四行诗句,说一说生活中的小鸟在树枝上休息,要是有人来到它的面前,小鸟会怎样。感受画中的小鸟不怕人。

 3、朗读并且背诵古诗。

 (1)根据提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按照“山、水、花、鸟”的顺序背诵古诗。

 4、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1)学生在古诗中找出三组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课件出示“我会说”,学生练习说反义词。

 (3)男女生分成两组,开展“反义词擂台赛”,比比哪组说得多。

 设计意图

 1、通过想象画面和联系生活实际,把枯燥地讲解古诗意思形象化、生动化。

 2、借助划线法和重点词提示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学生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观察交流。

 (1)四个字中都有“撇”:“人”字中的“撇”是“斜撇”;“火”和“文”字中的“撇”是“竖撇”;“六”字中的“撇”是“短撇”。

 (2)三个字中都有“点”:“火”、“文”和“六”的第一笔“点”都是“短点”;“六”的第四笔“点”是“长点”。

 (3)三个字中都有“捺”:“人”、“火”和“文”字中都有“捺”。

 3、教师范写“人、火、文、六”。

 4、学生描红、练习写“人、火、文、六”。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汉字,比较相同笔画的不同之处,找准重点笔画,正确、规范地在田字格中书写好汉字。

 (六)课外延伸

 朗读、背诵谜语诗。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这首古诗的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小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在朗读中感知、感悟与品味。下面将我在《画》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如下:

 1、读一读,初步感知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做一做,感悟诗境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演一演,拓展延伸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A

本题考查的是绘画,根据材料中王维在《画》中要表达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强调内心情感的创作风格是浪漫主义,所以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绘画情感就是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或者是一幅画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感。这种绘画情感常用在儿童绘画心理学里面,通过儿童绘画来研究孩子的心理。还有就是画家通过绘画来展现自己的情绪或者感情,这也是常见的一种形式。

刘熙载谈到此书时说:“此书如也。喜欢学习,喜欢才干,喜欢抱负,总之,喜欢男人。”说绘画像人并不是一个坏主意,但在画家刘华一先生身上,“绘画像人”这个词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文化崇尚含蓄,而绘画也是以宿命和隐逸的感觉为基础的,绘画山水充满隐逸;画梅、画竹是为了表达恒常的感觉,无论是山水还是梅、竹,都成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的载体,其中一部分是有意的,另一部分是现代艺术心理学分析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刘华益抛弃了传统山川中的山川瀑布,却只爱上了枯木寒林,这与李应秋、范华的原始神灵差不多,但表达方式却与古人不同。

华谊先生喜欢用刚健柔美的线条,变化有质感的染料,浓密交错的墨点描绘寒林,这些都是小三、宁河、徐静、程明的形象。作品中,老树干粗犷,秋劲阴沉,卷曲坚实;新苗刚健,劲向上;雪石水岸和低山坡脚清新、挺拔、野性十足,一群风度翩翩的绅士,处处表达着他们崇高高尚的人生观。从这个角度看,华谊偏爱雪寒林是经过一定考虑后的选择。作为一个画家,他能理解他想表达的东西,而华谊的画非常清晰。

在画面的处理上,华谊并不是一味的浑浊。随着书法和篆刻的不断深入和坚持,线条已成为华谊的明显优势,并不断扩大,而翰林在题材上也是线条的最佳载体《华谊》的构图不局限于传统的透视或三段式风格,而是巧妙地嫁接了西方油画的透视。

这样,他的作品不仅以书法为基调,而且具有现代感,从这些方面来看,华谊画非常聪明。对于一个勤奋、执着、全面、聪慧、善于思考的画家来说,未来只需要岁月的沉淀,他就能华丽转身,日臻完美。天才早熟晚来,祝华谊先生!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忄”、“凵”。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 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3、理解诗句:

 ⑴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⑵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板书课题:画)

 ⑶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⑴师配示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⑵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背诵诗文: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指名背诵,齐背。

 5、识字:

 ⑴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⑵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用了哪些好办法?

 用熟字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入”、“无”与“天”音形义。

 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忄”。

 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之”旁里面都是熟字。

 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6、写字:

 ⑴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⑵展评。

 7、实践活动。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学过的生字,会在田字各中写“文”“六”两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创设情境,领会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如:

 ⑴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

 ⑵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⑶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⑴出示“远”和“近”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⑵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如: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让学生找。

 3、师生对说反义词,或同桌互说反义词。

 4、说说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反义词。

 5、做游戏: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写字

 1、观察“文”与“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学生按笔顺选书空后练写。

 3、展评,

 四、创设情境

 1、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2、多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并评议。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模板2

 《画》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朗读

 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3、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

 第二课时

 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背诵: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表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游戏: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游戏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练,提高了教学效率。)

 拓展

 1、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写字

 1、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3、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教会学生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模板4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

 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

 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抽读卡片。

 (2)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226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