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扎地达 ],意指诸法皆依于值遇因缘、观待条件、依仗假立三种因缘随一而成立。
2、诸有为法皆依因缘的和合与灭失而有生灭,这是佛教各宗所共许的有为因果缘起。
3、了知总的因果缘起或粗细分缘起之义,尤其通达个别的十二因缘的染净因果实属必要。
4、投引六道随一的果报中,令所蒙受的苦乐果或因缘条件圆满不圆满的业,称为满业。
5、如以下一世感得投生为人道的胎生而言,是随著业习气,依因缘成熟,从中阴的最后边际心,最初投入父精母血时的结生心识,就称为果位识。
6、诸有为法皆由本身相顺无常的因缘所生,并非无因生,也非创世主心动意想而生。
7、为了厌离轮回的过患,欲求涅槃的功德,当勤精进,反观自照,思维我与有情之所以流转生死受苦,以及得以出轮回得解脱的流转还灭因缘,依此遮止苦及苦因,造作乐及乐因,这才是修学十二因缘的主要意趣。
8、同轮十二因缘是由圆满六因六果而感果的。
9、十二因缘的次第是无明而行等 ―― 当然在行之前必有恼 ―― 造了行业后转成业习气的形态存在,安立在意识上(因位识),临命终时即由爱取烦恼为助缘予以滋润此业习气的有支。
10、佛说十二因缘是依于两重因果 ―― 为了让有情了知两重因果才宣说从无明到老死的十二因缘的次第。
11、同轮十二因缘的感果次第,应为:六因六果 ―― 即无明、行、识、爱、取、有六因。
12、十二因缘染污品的流转门,就是集谛与苦谛。
13、3识、4名色、5六入、6触、7爱、11生、12老死七支 ―― 是轮回因缘的果报。
14、苦集二谛的因果次第可依十二因缘而成立,而且必依前前支而有后后支,若不遮止前前支即不能遮止后后支。
15、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的发生、存在与消失,都是有其原因与条件的,都是从因缘而生,也从因缘而灭。
16、世间上没有天生的东西,大自然因缘聚合会生森罗万象,吾人的本性上包含了善恶诸法,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17、因缘为缘起空,诸法为自性空。
18、佛门有言: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所以,这是障道的一大因缘。
20、求佛道的人从根本上来说先要广泛学习诸法因缘,明了因缘果报,信心就会坚固。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大全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一:
1、信心坚固自然会精进修行,不造一切恶业因缘。
2、直到成佛,无不是由般若智慧方便,断除一切习气因缘,成无上正觉。
3、菩萨道业是身口意奉行十善业,包含一切助道因缘的十波罗蜜法。
4、罪业的因缘是自己所造,并不是父母所为,更不是从天而降。
5、世间的事情都有前后因缘。
6、人也是这样,假如烧坏了一个身体,罪业因缘仍然存续,没有消灭。
7、以今天忏悔、改恶修善的福德因缘,布施给一切遭受苦难的众生,让他们离苦得乐。
8、改邪归正、忏悔罪业修积福报的因缘,后世转生直至成佛,会始终遇到明师和善知识,寿命无量。
9、饿鬼罪毕转生畜生身,以身力偿还主人供养的因缘。
10、众生因缘不同,受生业报也不一样。
11、由于从前的福德因缘力量,再次听闻正法,如法修行。
12、如果能够相信因缘果报,又有惭愧心,因为此心的缘故,能够除灭罪过,增长善根。
13、佛说,十善业道、因缘果报没有穷尽的道理。
14、如果饮酒的时候没有造作恶业,欢喜心的缘故没有烦恼,善心的因缘会有善果,你受持的五戒有什么过失呢饮酒时心念戒律,更可以增长福报。
15、世间的人,因为从前布施的福德因缘,现在得到大富的果报。
16、佛说,十方圣贤,明了众生的因缘果报。
17、什么是正教呢就是修观无常、苦、空、无我四法印还有十二因缘,牵缠生死,修习四种真谛,见苦、断习、证灭、修道。
18、菩萨殿若恢复旧观,对于弘法事业和振兴戒律,都有极密切的因缘。
19、正见,即是以性空之理,于名言中安立因缘业果等有作用。故虽名言亦不许有自性,但因果作用是肯定的。
20、佛教不是发明因缘果报,佛教是尊重因缘果报,改良因缘果报。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二:
1、[ 扎地达 ],意指诸法皆依于值遇因缘、观待条件、依仗假立三种因缘随一而成立。
2、诸有为法皆依因缘的和合与灭失而有生灭,这是佛教各宗所共许的有为因果缘起。
3、了知总的因果缘起或粗细分缘起之义,尤其通达个别的十二因缘的染净因果实属必要。
4、投引六道随一的果报中,令所蒙受的苦乐果或因缘条件圆满不圆满的业,称为满业。
5、如以下一世感得投生为人道的胎生而言,是随著业习气,依因缘成熟,从中阴的最后边际心,最初投入父精母血时的结生心识,就称为果位识。
6、诸有为法皆由本身相顺无常的因缘所生,并非无因生,也非创世主心动意想而生。
7、为了厌离轮回的过患,欲求涅槃的功德,当勤精进,反观自照,思维我与有情之所以流转生死受苦,以及得以出轮回得解脱的流转还灭因缘,依此遮止苦及苦因,造作乐及乐因,这才是修学十二因缘的主要意趣。
8、同轮十二因缘是由圆满六因六果而感果的。
9、十二因缘的次第是无明而行等 ―― 当然在行之前必有恼 ―― 造了行业后转成业习气的形态存在,安立在意识上(因位识),临命终时即由爱取烦恼为助缘予以滋润此业习气的有支。
10、佛说十二因缘是依于两重因果 ―― 为了让有情了知两重因果才宣说从无明到老死的十二因缘的次第。
11、同轮十二因缘的感果次第,应为:六因六果 ―― 即无明、行、识、爱、取、有六因。
12、十二因缘染污品的流转门,就是集谛与苦谛。
13、3识、4名色、5六入、6触、7爱、11生、12老死七支 ―― 是轮回因缘的果报。
14、苦集二谛的因果次第可依十二因缘而成立,而且必依前前支而有后后支,若不遮止前前支即不能遮止后后支。
15、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的发生、存在与消失,都是有其原因与条件的,都是从因缘而生,也从因缘而灭。
16、世间上没有天生的东西,大自然因缘聚合会生森罗万象,吾人的本性上包含了善恶诸法,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17、因缘为缘起空,诸法为自性空。
18、佛门有言: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所以,这是障道的一大因缘。
19、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
20、求佛道的人从根本上来说先要广泛学习诸法因缘,明了因缘果报,信心就会坚固。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三:
1、缘无有自性,从两方面会:一方面因缘生无自性,一方面依他起无自性。
2、「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从因缘空也可说,从对待空也可说。
3、「缘」是有法,是因缘法,因缘法没有自性,所以不生。
4、空也无自性,无自性就是因缘生。
5、因缘生就是无自性,还归无生。
6、有是因缘有,因缘有无自性,不生。
7、无是因缘无,因缘无无自性就是有,它也不生,也没有无。
8、因缘也是因缘生,第一个因缘空,第二个因缘不空了。
9、生死是因缘生无自性,空;涅槃也是因缘生无自性,还是空。
10、生是因缘生,灭是因缘灭,生灭是因缘,于法无所有。
11、缘是因缘生,因缘生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因缘生,当体即空。
12、自性是因缘;外道说法,因缘是自性。
13、自性就落入有法,因缘生就是毕竟空。
14、一切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无自性,无自性就是因缘生,因为无自性才能接受因缘。
15、既是因缘了,定是无自性。
16、法是因缘生,空的,那么因缘不空啊!
17、当体即空,因缘生就是空,空就是因缘生。
18、学习与修习十二因缘,祈能如理思维,真实修行,得到相应,并成就三士道的功德。
19、不论是自利或利他,证悟十二因缘是欲求决定胜的行者所必须修习的。
20、修习十二因缘的功德,即:1能生出离心。2能相应解脱道。3能发大悲心,趣入大乘。4能成就三士道功德。反之,即为不修习的过患。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四:
1、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都是空的。
2、无明缘行,无明以行为所缘,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是十二因缘。
3、十二因缘也是因缘所现,十二因缘不落尘相,会入依他起了。
4、没有就是真谛,接受十二因缘就是俗谛。
5、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因缘中若无,云何从缘出。
6、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没有一切法,我们说一切法空。
7、苦集灭道空,十二因缘空,六度空。
8、佛的四无所畏空,佛的十力空,佛的十八不共法空,因为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嘛!
9、苦集灭道无生,十二因缘无生,六度无生,这是出世间法。
10、苦集灭道无所有,十二因缘无所有,六度无所有,佛的四无所畏无所有,佛的十力无所有,佛的十八不共法无所有。
11、十二入唯心造,十八界唯心造,六根唯心造,六尘唯心造,六识唯心造,苦集灭道唯心造,十二因缘唯心造,六度唯心造,佛的四无所畏唯心造,佛的十力唯心造,佛的十八不共法唯心造。
12、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13、因缘里头要是没有果的话,它怎么会从缘出呢我们一般人都讲一切法生,一切法有。
14、不假因缘,一切法不生。法不孤起,因缘而起嘛!
15、因缘所生的法,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空,就无生,就无所有,就不可得。
16、一切法因缘生是有,这个「有」没有自性,就是空。
17、空就是因缘生,因缘生那个有,就是空。
18、色也是因缘有,因缘有,没有自性,就是空。
19、有是因缘有,因缘有就是空。
20、人怎么迷呢因方而迷,分辨四方才迷惑。你不执着四方的因缘,就不迷惑了。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五:
1、因缘无自性。因缘若有,就是法,所以因缘也无自性。
2、如果因缘也是因缘所生,甲因缘是乙因缘所生,乙因缘是丙因缘所生,丙因缘也是因缘所生,落入无尽过。
3、因为无自性就是因缘,因缘就是无自性。
4、对待果法才成因缘,如果不对果法,不可能成因缘。
5、对待因缘才有果法,不对待因缘没有果法,这法是对待的。
6、因为对待果法方有因缘,因缘空;对待因缘方有果法,果法也空。
7、对待因缘方有果法,对待果法方有因缘,它成立的焦点在「对待」。
8、不可能先有果法,不可能先有因缘,也不可能两者同时俱有。
9、因缘也是因缘生,再有因缘也是因缘生,那无尽了,落入无尽过。
10、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11、因缘有四种:因缘第一;次第缘第二;缘缘,也称为所缘缘第三;增上缘第四。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12、因有「生」义。有生就有灭,谈因缘有生有灭。
13、唯识宗说因缘有两种:一是种子,一是现行。
14、因缘空广泛,对待空狭隘。因为法若不空,有自性,不能接受因缘,就没有因缘生了。
15、如果法以因缘而生,因缘有,一定没有自性。
16、如果说有果法生,那一定先有因缘,先有四缘,而后有果法。
17、因缘不可破,「因」是有生义,有生义就有灭义,生灭义是有为法,我们说生灭义是俗谛。
18、因缘法既然是有为,所以不可破,所以不破因缘。
19、因缘不破,因为因缘是有为法,有为法破了,无为也破,无为有为真破了,叫归入断灭,所以它不破因。
20、一切法因缘生,都是唯心所现,唯心所造,没有一切法。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六:
1、讲台空,讲台是木头做的,如果没有木头因缘,没有讲台。
2、有木头的因缘才有讲台,讲台是空的,仅仅是个假名,般若讲「性空」。
3、空是因缘空,法以因缘而有,既然法以因缘而有,没有自性,没有自性,所以空。
4、因缘空,空是因缘有,因缘有是假法,因缘就表现有,所以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5、有也是因缘,有而非有,非有而有。
6、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7、生是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无生,生即无生。
8、无生,是因缘无生,因缘无自性,所以无生就是生。
9、「有法」不实,因为它是因缘生的;「无法」也不实,因为它也是因缘灭的。
10、知道一切法因缘生,无自性,性空。
11、性空就是因缘生,所以空就是有,因缘生是有嘛!
12、生、灭、常、断、一、异、来、出,这个法都是因缘所成。
13、生是因缘生,灭是因缘灭;常是因缘常,断是因缘断。
14、一是因缘一,异是因缘异;「来出」,也是一样。
15、因缘所生法,我说就是空。
16、因缘所生法是世俗谛,我说就是空是第一义谛。
17、他生,诸法从因缘而生,因缘是「他」,生果法。
18、诸法无自性,因为诸法从因缘生。
19、诸法从因缘生,诸法自性应该在因缘之中。
20、诸法要是有自性在因缘中,那是他性,不是法自性。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七:
1、佛教讲因缘,但因也需要缘来造就。
2、世间一切皆因缘所生,说法当然也离不开因缘,所谓法不孤起,仗缘而生。
3、如果不讲究因缘,不讲究契理契机,同样的教法就可能收效甚微。
4、佛陀说法需要有大因缘。
5、凡一事一物之生,本身的因素叫做因,旁助的因缘叫做缘。
6、稻谷,种子为因,泥土、雨露、空气、阳光、肥料、农作等为缘,由此种种因缘的和合而生长谷子。
7、什么是因缘成熟,因缘成熟的时候啊,就像苹果烂掉了。
8、什么是因缘成熟呢就是当你知道这个事情该做的时候,你毫不犹豫地去做,那就是因缘成熟了。
9、你随顺着佛法,随顺着清净去做,那就是因缘成熟。
10、当你知道出家的时候,马上就出家,那就是因缘成熟。
11、因缘成熟不是用思维来考虑的,能看得到的。
12、你看得到的,摸得到的,想得到的,那因缘都快过了、快没了。
13、真正的因缘成熟,实际上对于正法来讲,时时刻刻因缘都在成熟,只不过是你做和不做的问题。
14、实际上因缘时时刻刻都在。
15、随着正法、佛法、戒律来决定因缘成熟和不成熟,不能用世间法来衡量。
16、花与佛有许多因缘,花与法的关系更是密切。
17、无论是欣赏、供奉、祈福、赞颂或当作说法悟道的因缘,花和人们的生活可说是息息相关。
18、从花和佛菩萨的密切因缘中,我们看到花的「清净佛心」。
19、在春夏秋冬四时更替里,体会花开花谢的因缘,认识花的随缘、不执著及无我无私的开放、无执无恋的凋谢,甚至任霜雪侵袭、刀剪摧折,仍然静默坚忍、无怨无尤。
20、彼不善因缘,未见缘生义。此中无可见,亦无少安立。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八:
1、因缘有内外,外缘虽然具足,如果内在因不好,果报就产生种种差异。
2、因缘有正、邪,有的人生了病,知道是身心失调,就接受对症下药的医疗,病就好了,这是正因缘。
3、有的人生病不能找出生病的真正原因,反而疑神疑鬼,以为是神明的惩罚,就到处求神明拜庙,画符、念咒、吃香灰,结果病情反而加重,这就是邪因缘。
4、因缘有四种层次:就是正见、因缘、空、般若。
5、凡夫的程度所能了解的因缘,就是正见。
6、一般人经由各种学识、经验,容易了解世间许多痴妄的因缘。
7、病痛、烦恼、破财等等,能知因离苦,得到解脱,这是入世法的因缘。
8、没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界限,也泯除了一切人我世相的痕迹,因缘自来自去,白云空往空回,一切自然和合圆满。
9、随心之所游、神之所驰而挥洒成曲,一游心即是般若,一挥手尽成妙谛,这种无内无外、无忘无不忘的境界,便是最高层次的般若因缘。
10、只有正确地认识因缘,体证般若定慧,不拘泥于世相,不执滞于人我,才能和诸佛一鼻孔出气,游心法界,逍遥自在!
11、能够把握因缘、创造因缘、随顺因缘,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同结万人缘。必能成佛有份,菩提证成!
12、各因缘中,得成就圣果,与堕恶道受苦,均皆是由我们的心所造成的。
13、因缘,有善缘和恶缘之分。善知识要引导你修学佛法是缘,恶知识要引诱你去参与坏事也是缘。
14、佛法讲因缘,世间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15、因缘也包括有疏的、也有亲的。
16、每个人都是互为因缘,彼此作用的。
17、维摩诘居士去酒肆、赌场、青楼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以不同身分接触社会,以各种因缘度化众生。
18、世界由因缘的相互作用构成,是相互依赖的。
19、佛法对世间万象的解释,皆包含于因缘因果四个字内。
20、只要没有超出有生无不死的范畴,就不会与佛教的因果观冲突,因为它也是众多因缘之一。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九:
1、如能掌握了因果及因缘的精义,便是掌握了整个佛教的教义。
2、因果现象的生灭变化,必须要用因缘的道理。
3、因缘说是佛教的特质,也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时所悟出的最大法门。
4、从因缘的观点看世间诸法,无非是幻有的,暂有的、假有的、本性是空的,既无一物可以永久存在,也无一物可以普遍存在。
5、为度众生,虽遭无量苦逼而不以为苦,由于持戒积德,虽获无量福报而不以为乐,因为不论苦事或乐事,皆由因缘所生的假相,而非实相。
6、从因缘之说,佛教为已进佛门,并在修行道中相当努力的众生,解下「我」的价值的包袱,而得究竟的解脱。
7、佛说因缘生法是空是无,乃对根利的众生说,是鼓励他们撤除功利观念的「我」执,而进入解脱之门。
8、从因缘的立足点上说,佛的一切教诫,无非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空不同而有不同的种种接引教化的方便法门,其中并无一成不变的定规定则。
9、从因果与因缘的含义,说明了佛法并不深奥难懂,只要掌握住因果与因缘的原则,佛法的纲领,已被你抓住了。
10、明因果,可以不堕三途恶道,知因缘,可以撤除我执我见的藩篱。
11、知因畏果者修人天善法,通彻因缘者修出离法。
12、唯有因果与因缘两重观念的相加并驰,方是大乘菩萨道的正信及正行。
13、从佛法来说,却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因缘和合现象而已。
14、佛陀觉悟的真理又是什么是因缘,是缘起。
15、如果我们也能懂得因缘缘起的真理而受用的话,我们也能像佛陀一般,舍弃这个有漏世间的一切烦恼困苦。
16、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就是人与人间的相互关系,人与人之间相敬相爱、相争相逐、相善相恶的种种关系,就是因缘。
17、懂得因缘,就会了悟世间众生的运命浮沉,懂得世间生命的缘起缘灭,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就会洞然明白了。
18、世上生生灭不已的因缘有四种:一、无因无缘;二、无因有缘;三、有因无缘;四、有因有缘。
19、在佛法里面,我们相信因缘果报是环环相衔的,是相生相成的,一切事情都是有因有缘。
20、有因有缘,一切事情才能成就,如果自己破坏了因缘,自己不能把握因缘,万事万物就很难圆满了。
二十句因缘禅语1、人有东西南北的畛隔,佛性没有东西南北的分限;因缘和合,人人都能成佛。
2、因缘与人我之间,往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相当圆满的因缘和合,人际关系就会有欠缺、遗憾,任何事都要依因缘成熟的快慢而衍变承受。
3、人世间的因缘,就像这个女子出家一样,忽然邂逅,忽然离散,总有个理则在,很多事总要事先有因有缘,才会结缘结果的。
4、一切因缘,都要在本来面目上求,向无所不在的生活境遇中证悟。
5、因缘少一点,境遇的顺遂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6、用佛教的说法来说,我们人是地、水、火、风四大因缘聚合而成的。
7、因缘差一点,事物的境相都会层层衍变。
8、有困难,我们要好好反省检讨,看看是什么地方缺少了因缘,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自取其咎。
9、缺了这些因缘的辅助,婚姻就不顺遂,这是无缘
10、因缘果报是整合不能分割的,是不能用边见、成见执取的。
11、房子要靠各种因缘的具备才能完成一栋房子,人也是诸般因缘和合而成为人。
12、只要懂得因缘法,认识因缘的存在,处处种好因,时时结好缘,人生必能无往不利、所到亨通。
13、若人识得因缘法,秋霜冬雪皆是春。
14、因缘的真理是要靠自己在事理上修行,在心境中证悟才能体会出来的。
15、你我的法性都是平等的,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这就是懂得因缘。
16、如果只是滞留在表解的理论上,表现在空洞的言语中,那就是“无因缘”,是缘木求鱼了。
17、有善有恶,白因缘就是善的因缘,黑因缘是恶的因缘。
18、如果道心坚定,信念不变,那么,所成就的因缘就会是光明、善良的因缘。
19、有外在与内在的不同,外在的因缘是一般因缘,内在的因缘是价值因缘。
20、外在的因缘是一样的,可是不同的种子播种下去,收成就不一样,这个种子就是价值因缘。
20句关于因缘的禅语1、信心坚固自然会精进修行,不造一切恶业因缘。
2、直到成佛,无不是由般若智慧方便,断除一切习气因缘,成无上正觉。
3、菩萨道业是身口意奉行十善业,包含一切助道因缘的十波罗蜜法。
4、罪业的因缘是自己所造,并不是父母所为,更不是从天而降。
5、世间的事情都有前后因缘。
6、人也是这样,假如烧坏了一个身体,罪业因缘仍然存续,没有消灭。
7、以今天忏悔、改恶修善的福德因缘,布施给一切遭受苦难的众生,让他们离苦得乐。
8、改邪归正、忏悔罪业修积福报的因缘,后世转生直至成佛,会始终遇到明师和善知识,寿命无量。
9、饿鬼罪毕转生畜生身,以身力偿还主人供养的因缘。
10、众生因缘不同,受生业报也不一样。
11、由于从前的福德因缘力量,再次听闻正法,如法修行。
12、如果能够相信因缘果报,又有惭愧心,因为此心的缘故,能够除灭罪过,增长善根。
13、佛说,十善业道、因缘果报没有穷尽的道理。
14、如果饮酒的时候没有造作恶业,欢喜心的缘故没有烦恼,善心的因缘会有善果,你受持的五戒有什么过失呢饮酒时心念戒律,更可以增长福报。
15、世间的人,因为从前布施的福德因缘,现在得到大富的果报。
16、佛说,十方圣贤,明了众生的因缘果报。
17、什么是正教呢就是修观无常、苦、空、无我四法印还有十二因缘,牵缠生死,修习四种真谛,见苦、断习、证灭、修道。
18、菩萨殿若恢复旧观,对于弘法事业和振兴戒律,都有极密切的因缘。
19、正见,即是以性空之理,于名言中安立因缘业果等有作用。故虽名言亦不许有自性,但因果作用是肯定的。
20、佛教不是发明因缘果报,佛教是尊重因缘果报,改良因缘果报。
文/吕馥旬
最近,我重温了一遍**《遇见你之前》,心中的伤感与惋惜至今仍无法忘怀。
这部影片讲的是,因车祸而全身瘫痪的男主角威尔再过6个月就要“安乐死”,女主角克拉克为了让威尔回心转意做了各种各样的努力,后来,虽然威尔爱上了克拉克,但是他并不想因此束缚着克拉克,所以他最后还是选择了以“安乐死”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的凄美爱情故事。
记得我第一次看这部**的时候,还不理解克拉克为什么有男友会爱上别人,那时我特别不赞同克拉克爱上威尔的行为,也不懂克拉克心中所想。
这次,我看懂了,却也看哭了。
01 因缘相识,因爱相恋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缘分,是在不经意间就遇上一个可爱的人。
故事的开始是,事业成功、有爱的人陪伴的男主角威尔出了车祸,脖子以下全部瘫痪,他再怎么努力积极配合治疗,能动的,就只有那几根手指。
车祸后的威尔,性情大变,很多看护他的人都受不了他,反反复复换了好多个。
这时,克拉克失去了工作。家里急需她赶紧重新找份工作,补贴家用,她找了好多份都不合适。可是,她没有太多时间消耗了,当在她知道威尔家正在招聘看护时,她马上去应聘。
因为她温暖的笑容和健谈的性格,她被威尔的妈妈录用了。
两人的一次见面并不愉快,而且刚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威尔的不和善,克拉克过得并不轻松。
这时候的克拉克很不喜欢威尔,甚至是讨厌威尔,她只是想赚钱,帮家里减轻负担。
一天,她终于爆发了。她向威尔发脾气,告诉他,她来照顾他,只是因为缺钱而已。
这一骂,威尔非但没有生气,对待克拉克的态度开始改变。
也许,威尔好久没有被别人骂了,自从他全身瘫痪,几乎所有人看他就只剩下怜悯,没有人把他当作正常人对待。
克拉克给了他一种平等和尊重,成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在跟克拉克相处的过程中,他发现, 克拉克是一个他见过的所有女生中,最特别的一个。在他眼里,克拉克善良、阳光、可爱、直率、大大咧咧、眼光独特,唱歌还很难听。
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威尔爱上克拉克了。
克拉克的男友,从来都不知道她的喜好,只在意自己喜欢的,两人的二人世界的旅游,他还带着兄弟一起去。
而威尔呢?
威尔默默记下了她的喜好,在她生日的时候,送了她最喜欢的是大黄蜂袜裤。
不仅如此,
因为威尔不断地带着她去尝试新事物,她的视野渐渐变得开阔。
因为威尔的肯定,她变得更加自信。
因为威尔的影响,她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这时的克拉克还不知道,她正在慢慢的爱上威尔。
有一种缘分,叫做钱钟书与杨绛。杨绛见到钱钟书的那一刹那,她就知道自己这一世非他不嫁,而钱钟书也一定觉得这一世非她不娶,他们的缘分,是一眼定终身。
有一种缘分,叫做于祐与韩翠萍的红叶姻缘。他们因红叶题诗到结为夫妻,从中连着千丝万缕的缘分。
威尔和克拉克的缘分,不是一眼定情,但是在朝夕相处中,逐渐发现对方的可爱,发现对方身上的亮光,发现对方眼里有星星。
有人说,“缘分最珍贵的是相依为命,最浪漫的就是陪着你慢慢变老。”
可惜的是,威尔和克拉克,有缘无分,没办法相伴到老。
02 爱到最后,放手成全
老天对有缘人开的最大的玩笑,莫过于两人明明相爱,却将要天人两隔,不能相伴到老。
按照正常的**情节发展,本该让威尔和克拉克一起幸福的生活,可在这部影片里的情节发展却不如人意。
威尔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他随时要面临着病痛的折磨和未知的死亡,所以他早就决定了再过6个月就去瑞士的迪尼塔安乐死诊所,彻底了结自己的生命。
克拉克知道后,伤心的跑回家向姐姐哭诉。
“你不能改变别人,你只能尽量去爱他们。”克拉克在姐姐的开导下,改变了想法,开始为威尔制作遗愿清单,希望他能够因为世间的美好而好好活着。
克拉克费尽心思的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她带威尔一起看马赛、一起参加音乐会、一起度假。
还有,一起参加威尔前女友的婚礼……克拉克所有的安排,威尔都极尽配合。
威尔在前女友的婚礼上,向克拉克告白。
在克拉克坐在威尔的轮椅上时,威尔望着她的眼睛:“你知道吗,克拉克,你大概是我现在每天醒来的唯一动力了。”
这一晚,他们玩的很开心。然而,命运弄人,第二天,威尔就被送到医院急救。
这次发病,让威尔彻底清醒过来。他深深地明白,自己的身体已经脆弱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他深深地明白,此刻的自己有多不配拥有爱情、拥有克拉克。
克拉克以为,只要她足够努力,只要威尔见到这世间美好,威尔就能改变原本选择“安乐死”的决定。是的,威尔爱上了克拉克,但是,他越是爱她,就越不想束缚她。
就像**《遇见你之前》里的这句话:“你是我坠入悬崖时看到的最美的风景,但这也不能改变我坠落的事实。”
因此,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安乐死”。
威尔在死之前,帮克拉克报名了巴黎的学习服装的课程,让她去学习、深造,也给了她一笔能给她足够自由的钱,让她代替他好好活着。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威尔很想很想,就这么一直和克拉克相伴到老。可是,他知道,能陪克拉克相伴到老的人,不会是他,他只是那个“教会克拉克最初舞步的人”。
总有一天,克拉克会走出脚下这个世界,威尔会永远“陪”着她,看世间繁华,看她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结语:
陈坤说过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遇,都是缘分,没有好与坏,没有对与错,缘分来了,好好相待;缘分尽了,自会分离。”
威尔和克拉克因缘而爱,因爱而恋,爱到最后互相放手,互相成全。克拉克在威尔最后的日子里,陪伴他,给他以爱,最后忍痛放手,成全他选择的最后的黄泉路;威尔在最后的日子里,散发最后的光亮,帮助克拉克成长,成为她生命中那颗无法替代的星星,引导她走向自由,因爱她而放手,成全她更美好的未来。
虽然这样凄美的结局,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男女主人公从此幸福的生活下去才是很多观众喜欢的 Happy ending,但是它更加符合这残酷的现实生活,不是吗?
我们需要的,是痛哭过后重新振作的勇气和力量,是“生活以痛吻我,我报它以歌。”的生活态度。
这部**带给我们的,就是这种生活态度。
关于仙三重楼同人文,您可以参考如下信息:
1 《瑶花锁楼[仙三]重楼同人》:主角为瑶花和重楼,故事情节为因缘邂逅、虐恋情深。
2 《仙三-再续未了缘(重楼同人)》:主角为夏季和重楼,故事情节为种田文、穿越时空、情有独钟、天作之合。
以上是关于仙三重楼同人文的信息,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又作僧伽蓝。Samgha意为大众、和合僧,arama意为园林。意译众园。又称僧园、僧院。原意指僧众所居之园林《洛阳伽蓝记》中泛指洛阳城中的寺院。{《洛阳伽蓝记》和《水经注》、《齐民要术》是传世的北魏三大名著,,《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共五卷。作者是东魏杨炫之,北平郡(今河北卢龙)人}。
东魏迁都邺城之后,在武定五年(即公元547年)他再到洛阳,看见当地遭受东、西魏战争破坏后,满目创痍,一副破败景象,感慨极深,所以写了这本书。
但和爱情好像没什么关系。由于北魏时少数民族政权。没有留下太多的故事性很强的文学作品。唯一被大家耳熟能详的也就是《木兰辞》了。的当然汉民族的文学作品也几乎都集中在明清时期。但是北魏时期后宫出家的妃子甚多。大多因为在宫廷斗争中失势的。也有王朝更迭的牺牲品。
{歌词};我听闻 你仍守着孤城
城郊牧笛声 落在那座野村
落在野村显然不是讲皇室的爱情。因为北魏后妃出家的集中在瑶光寺。
魏孝文帝废皇后冯氏是幽皇后的妹妹。其姐为尼期间,六宫无主,被立为后。孝文帝重引幽后回宫。姊妹争宠,废后失败,“遂为练行尼,后终于瑶光佛寺”。
西魏文帝无力对付强寇柔然,欲结亲求和。文帝不敢以柔然主女为妃,遂命原后乙弗氏“逊居别宫,出家为尼”(《北史·后妃传》)。
魏宣武帝死,其后高氏被新君肃宗尊号为皇太后,但遭到肃宗生母胡氏的排挤,“寻为尼,居瑶光寺。非大节庆,不得人宫中”(《魏书·皇后传》)。
况且收容后妃为尼良多的瑶光寺还有大量供后妃役使的掖庭宫女。所以这里名为寺院,实是帝后优游享乐的另一处别宫,被废黜的后妃只是失去了内主之尊,而在物质生活上与宫庭差异不大。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北朝后妃为尼远比他朝被贬人冷宫是一种优待。这样和歌词中“痛直奔 一盏残灯 倾塌的山门”。的意境完全不符。况且北魏灭佛仅限太武皇帝拓跋焘一朝以后佛教逐渐恢复。所以时间上孝文帝冯皇后最接近。打这样是不是就是冯皇后而其他的为艺术需要方文山杜撰的呢?
应该不是有一个典故更接近。就是北魏文成帝四女儿诚信公主。诚信公主年方18岁。这位在草原上长大的姑娘,既会骑马。又会射箭,有着先被人健康的体魄,豪放的性格,又有着天生的丽质,眉清目秀,皓齿如玉。自北魏定都平城后,她又学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再跟汉人的逐渐融和中,聪颖好学、心性好强的诚信公主从汉文化当中学得不少进步的东西。汉人女子首推琴棋书画。可以与歌词“等酒香醇 等你弹 一曲古筝”。相呼应。继续讲在与汉族青年的接触当中,她不知不觉爱上了原吏部尚书崔玄伯的孙子崔恂。崔恂与诚信公主情趣爱好相同,脾味相投,二人遂定终生。当媒人提亲时,不想却遭到了文成帝的坚决反对。诚信公主一怒之下出家为尼。文成帝曾派人到处寻找,但毫无结果。于是,他就将崔恂拿下狱,想让其供出四公主诚信的下落。崔恂虽知道四公主出家之事,但他在酷刑之下始终是三个字:不知道。最后崔恂虽被释放回家,但终因伤势过重而离开了人世。诚信得悉崔恂被折磨致死的消息后,几次寻死,都因随她出来的贴身丫鬟相救而活了下来。丫鬟说:“公主以千金之躯自寻无常,崔公子于黄泉之下亦笑汝软弱矣!我等既已皈依佛门,当忘却红尘恩怨,赎往身今世之罪孽,超度崔公子之地狱冤魂,与我等同往西天极乐世界,方是正果,不知公主意下如何?”公主听了丫鬟的劝解,随将悲痛化为动力,潜心念佛,只求早日得道,与崔公子比翼双飞,同往无忧无虑的西天极乐世界。这里暗合
歌词;
梦偏冷 辗转一生 情债又几本
如你默认 生死枯等
枯等一圈 又一圈的 年轮 ”。
城郊牧笛声 落在那座野村
缘份落地生根是 我们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始终一个人
斑驳的城门 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回荡的是 再等。
孝文帝在位时,他曾亲自派内大臣赴五台山寻找诚信公主。当诚信公主读到孝文帝亲笔御书之后,感慨万分。内大臣问她有何书信带回时,她说没有。问她有何须办之事时,她亦回答没有。内大臣回洛阳之后,将寺庙简陋的情况回禀皇上。{歌词}“倾塌的山门”与当时寺庙情况暗合。这孝文帝马上拨巨款重新修缮寺庙。诚信公主出家于五台山北麓的一座小寺庙后改名公主庙沿用至今。时间地点上也完美的无懈可击灭佛皇帝拓跋焘公园452年去世文成帝452年即位。北魏一直建都平成(今山西省大同市)。439年,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伽蓝寺听雨声盼 永恒!
过往的爱情总是不经意就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我们总是被激烈的爱情迷惑殊不知刻画在年轮的爱情最使人回味;它不深但用心------持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