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1 浅谈学生变声期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

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1 浅谈学生变声期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第1张

  一、了解青少年学生变声期嗓音特征的知识  变声期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变声初期,嗓音无太大变化,有时会感觉嗓子不听使唤,会出怪音。变声中期,嗓音会有明显变化,男生喉部会明显突出,长出喉结,音调变低,唱歌时不易控制,高音唱不上去,有的人声音嘶哑,音色不干净。变声后期,说话的声音变成了成年人,但唱歌的声音还不太稳定,声音不够结实。在变声期间,会出现生理性的喉黏膜肿胀、声带充血、时有水肿、附有分泌物、声带后半部分闭合不全等现象,声音不像以前那样明亮、甜美,唱歌尤其感到吃力,发声器官容易疲劳受损。

二、变声期嗓音的训练

1以轻唱入手,真假声结合

练轻声唱是要积极的歌唱,而不是唱出消极的漏气的声音,它需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至于如何做到将真假声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做到以下两点非常必要:第一要做到使喉器保持正确的发声状态,即软腭上提,喉头向下打开放下,喉头保持相对稳定,舌根不后缩,舌位因母音的不同而变化;第二要有气息的支持,吸气时,两肋张开,横膈膜下降,腰腹部周围有扩张感。在发声要保持吸气有扩张感的同时,还要让气由吸气的肌肉群与呼气的肌肉群从对抗的支点处,慢慢地安稳地像一条线有劲而又有规律地流出,从而使歌唱的声音有美好的效果。

2保持头腔共鸣

处于变声期的少年儿童往往会忽视头腔共鸣,虽然很用力,声音却传不远,显得苍白生硬而失去光彩,而且损伤声带,高音区的歌唱声音又容易偏低。此外,在中声区真假声混合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头腔共鸣,真假声的结合就不可能自如协调。在这里,头腔共鸣起到了融合真假声的作用。

对于变声期的学生来说,训练头腔共鸣尤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用哼鸣练习,哼鸣时面带微笑,牙关松开,打开喉咙,用轻柔的声音找到头腔位置,体会到发际(即脑门)有轻微的振动感,然后渐渐使声音变得洪亮,从而避免因为高音上不去而出现“挤嗓子”的现象,严重损伤本已是充血的声带。所以保持声音高位置从而获得头腔共鸣也是变声期声乐训练中值得提倡的方法之一。

3运用气息的支持

教学实践表明:青少年在歌唱活动中如果失去气息的支持,容易导致喉头、声带肌的过度紧张而使声带受到严重的损伤。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向处于变声期的青少年讲清气息与声音的关系问题,使学生明白歌唱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在真假声结合中要求假声必须是结实、明亮的,而不是虚的、弱的假声,只有这样才能和真声浑为一体。因此要求气息的支持是积极有力,适度而不僵硬。在唱高声区时,腰部有保持扩张的感觉,小腹有在保持的前提下,逐渐自然有力地回缩,使横膈膜向上与胸肌配合来维持强力的气压,软腭及小舌头均上提,然后将气运至头腔区,音色变暗转向头的中部和后部,在转向前送去,使之发出动人的共鸣,从而得到美妙的高音,而且避免声带肌的过度紧张。

三、变声期嗓音保健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和劳动锻炼,能够增强抗寒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保持身体的健康,同时能够扩大肺活量,增加肌肉的弹性,这会有利于歌唱时的气息支持和控制。

2 保证充足的睡眠

在日常生活中,充足的睡眠能够消除一天来的嗓音疲劳,尽快使嗓音恢复到最佳状态。而在睡眠不足或休息不够的情况下,滥用嗓音就会出现器官上的病变。因此,要尽可能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3注意饮食卫生

尽量避免吃燥热的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对声带黏膜刺激性很大,很容易造成声带充血,声带肥厚,嗓音发干,时间一长容易引起发声器官病变。

4用嗓时间长了不要频频喝水

使用嗓子时间长了,声带会稍充血发热,这时候如果大量喝冷水,发热的声带就会骤然间受到寒冷的刺激,使血液循环功能受影响,免疫力下降,引起病变,严重的还可能造成短暂的“失音”,所以,用嗓期间最忌喝冷水和冷饮,最好的是用嗓之前先喝足水,用嗓之后休息片刻再补充适量的温水。

5不要刻意模仿某位歌星的声音

每个人嗓音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刻意去模仿他人的声音容易破坏自身造就的天然乐器,造成自然发声乐器变形,不利于今后嗓音的发展。

6对演唱歌曲的选择要慎重

变声期间演唱的歌曲音域不要太宽,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特别是有些通俗歌曲,音域比较宽,不适合这一时期演唱。

7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

要学会随时调整心理,减轻压力,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应急事件,使自己经常处于精神愉悦、心情放松的健康状态,随时都有心理应激准备。

(作者单位:上饶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方 玉

(一)青少年学生的嗓音特征

人的嗓音在身体发育过程中都要经历生理上的变声期.婴儿出生呱呱的哭声是尖细的声音,两三岁以后是清翠明亮的童声;十二三岁后渐变粗厚,壮年时期,嗓音更渐浑厚;到了老年,嗓音的功能就减退.这种变化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人由儿童到成人要经历青春期(大约从12岁——20岁左右).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主要的生长发育时期,这时少年的生理、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各种器官、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嗓音也由童声逐渐发生变化,直到变为成人声.这种时期生理学称之为变声期.

变声期开始的年龄一般是:男孩在12—15岁,女孩在11—14岁.根据全国各地统计数据来看,平均年龄最早约为11岁,最迟约为18岁.变声期受地区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有一定的差异.如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落后的地区早、热带地区比寒带地区早、营养条件好的地区比营养条件差的地区早、城市比农村早.随着我国人民经济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变声期的年龄也相应地提前了.变声期可分为变声前期(6—13岁左右)、变声期(13—16岁左右)和变声后期(16—20岁)三个阶段.而艺术嗓音的变化则一般要通过三年左右的技能训练才能完成.

变声属于青春期第二性征表现之一.变声期前,男女童声嗓音的特征都是音量不大、音色清脆明亮,音域、音色基本上无太大差异.变声期中,由于在内分泌激素、尤其是在性激素作用下,喉部声带发生变化,声带急剧增长,也显著增宽.男性比女性嗓音变化明显,男性由于雄性激素的作用,喉头迅速发育长大,形成男性特有的喉结.变声后男性的声带增长一倍,最宽可达3毫米,音调比变声前低了一个八度;女性声带增长约二分之一,最宽可达2·2毫米,音调比变声前约低了三度.

(二)青少年学生的嗓音保护

在变声期间,会出现生理性的喉粘膜肿胀、声带充血、时有水肿、附有分泌物、声带后半部分闭合不全等现象,声音很不稳定,发声器官容易疲劳受损.所以,要特别注意变声期嗓音的保护.如果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这时盲目练声很容易造成对发声器官的损害.特别是在睡眠不足或休息不够的情况下,滥用嗓音就出现声音和器官上的反应.如: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沙哑,甚至失声.滥用嗓音可出现运动过渡性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粘膜下出血,发声功能失调性声门闭合不良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疲劳.这种损伤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造成声带肥厚和声带息肉等病变.另外,某些刺激性食物对声带粘膜较大,它会使嗓音发干、微血管充血,声带肥厚.在变声期和女性月经期间,还要加强营养,注意起居冷暖和咽喉卫生,不吃燥热性刺激性食物,节制用嗓,以利于嗓音的保护.

嗓音的保护与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规律、饮食习惯和体力锻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著名京剧艺术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个人的嗓音卫生与保健上有一套完善的方法,他曾精练地概括成以下几点: “精神畅快、心气平和、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嗓、学贵有恒、由低升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由此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嗓音保健有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睡眠不足会导致血液中的酸性物质增多,引起喉肌疲劳,除了生活要有规律和保证必需的睡眠时间外,个人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和劳动锻炼,增强抗寒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同时,体育锻炼能帮助扩大肺活量,增加肌肉的弹性,有利于气息的控制.

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的健康.情绪变化是人心理状态的反映.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内各脏腑之间是协调的.整个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抗病能力,使人健康长寿.反之,情绪波动、过度焦虑、生气,可引起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生病衰老.这对嗓音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中医学常说“暴怒失音,恸泣失声”正是最好的说明.为此,我们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正视现实、克服困难、豁达大度、保持愉快的情绪,以利于身心的健康和嗓音的保健.

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的嗓音保健方法和练习方法:

1、喉部按摩

用拇指和食指按住喉结两旁上下移动.指压力量以感觉舒适为度,不可用力过大,每次约2-3分钟.

2、毛巾热敷

把毛巾用热水浸透后拧干敷在颈部(温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宜),反复数次.以上保健法可以增进喉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增进分泌,减少咽干、喉痛,以及练唱后喉部不适等.

3、吹唇练习

双唇闭合后,用微弱而均匀的气流吹动闭合的双唇,使之弹动发出清晰的嘟噜声,也称为弹嘴皮练习.

4、哼鸣练习

牙关松开,双唇轻闭,喉肌放松,用微弱而均匀的气流发出单纯的哼音.

5、气泡音(也称水泡音)练习

头部端正,双眼平视,张嘴松开牙关,用少量微弱均匀的气息平稳地从松弛的声带吹出,发出连贯的气泡音.

以上3、4、5、条练习对于声带振动的平衡、发声器官与呼吸器官的协调、增加声带的肌肉力量有一定的作用,还可以锻炼均匀呼气的能力.这些练习对于声带闭合不良或闭合过强等嗓音病变,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注意:以上方法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引起的任何后果本博概不负责。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上的变声期,所以,如何充分了解中学生的生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的变化规律及科学的训练方法极其关键。

1、关于变声期

变声是一种生理现象,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喉头、声带都比成人小,发生器官也较脆弱,男女生的声音差异不太明显,到了青春发育期,身体发育迅速,喉头、声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引起了明显的声音变化。男生变声期一般在14-16岁,到18岁可完成;女生一般在13-15岁,最迟到16岁左右。

变声期可分为变声初期、变声期和变声后期。

变声初期的特点:

变声初期主要表现为发声持久性较差,很容易疲劳,声音不太稳定。男生表现为声音有些粗糙沙哑;女生则感到声音比较涩滞,这时不可长时间使用嗓子,大约要到三个月后才逐渐变得丰满起来。

变声期的特点:

在变声期,男生喉头迅速增大,声带变厚,胸声也增多了,声音也逐渐变得低沉。这个时期,声带处于充血水肿状态,故发声不容易控制,音色变暗,歌唱容易出现嘶哑和破音现象。女生在这时期症状虽没有男生明显,但声带容易带有分泌物,也应细心照顾。

变声后期的特点:

在变声后期,声带充血症状基本消失了,男生喉部明显突出,此时男女声音色及声部差别十分明显,表现为一个八度。

二、变声期的嗓音训练

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必须选用适当的声乐教材,歌曲的音域不能太宽,最好不超过九度,音量和力度也不宜太大。旋律尽量避免“大跳”,以免学生叫喊。要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教会学生唱歌时使用气息支持。平时练唱时尽量用轻声,若学生感觉歌曲定调太高可以适当降低。练声的时间也不能持续过长。,防止声带疲劳损伤。

教师要根据学生变声期的特点,调整学生呼吸方法,因为中学生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肺活量小,呼吸也较浅,还不会用横隔膜挡气,很容易用儿童时期的浅呼吸方法来演唱,这样会使喉咙卡紧,喉头上提,喉音加重,形成喊叫的白声。所以教师在这时期必须训练学生习惯于用胸腹式呼吸方法来歌唱。

这个时期,教师除了要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外,还应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可以先让学生从容易发声的、较简单的自然声区练起,切不可大声练声、练唱,避免唱过高过低的音。平时训练可用“哼鸣”为主。女生在变声后期可引入假声,进行混声训练,这对于女声今后声音的发展非常有利。这个时期也可采取多听少唱的方法,注意提高她们的艺术修养。

三、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前面已经分析了不科学用嗓的危害及如何科学地进行训练,还需强调的是,发声器官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身体状况直接应影响到声带,特别是伤风感冒和呼吸道感染,会引起整个上呼吸道发炎,鼻炎、咽喉炎、气管炎、扁桃体炎等都会给声带造成充血或闭合不全而引起声音嘶哑。因此,这段时间要注意预防感冒,加强锻炼身体,注意营养全面摄入,少吃辛辣食品及保证充足睡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3507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