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新闻传播理论对推动人类传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新闻传播理论受到了挑战。网络媒体的普及使传播环境发生了裂变,一些适用于传统媒体的理论在网络时代依然适用,但是也有不少理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本文探讨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的媒体环境下的变化。 议程设置理论概述 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思想最初来自于美国新闻工作者沃特·李普曼。早在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就提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的活动。“拟态环境”是指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关于世界的看法,与现实相比,这种看法总是不完整的,并且通常是不准确的。①这种“拟态环境”是由媒体设置而形成的。他认为,我们的行为是对这个“拟态环境”的反应,而并非对真实环境的反应,我们只能看见媒体所反映的现实,这成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思想发端。1972年和1976年,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总统竞选研究中,通过定量研究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说,他们的研究标志着议程设置理论的诞生,为传播效果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随后,有众多传播学者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使这一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学者郭庆光在其《传播学教程》中对议程设置理论这样表述: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②如今,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时代已经到来。网络中多元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权的泛化,使受众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使传统媒体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基础被打破,新的传播模式中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改变。 新的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 随着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展开,“议程设置功能”的有关概念也不断趋于细致化和明确化。议程设置理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广受关注的话题。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发生了变化或得到了修正。 1受众的地位改变,议题设置主体发生变化 传统传播过程中的受众总是被动地接收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无法同媒体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他们只能在媒体为之设置的议题中挑选和接收信息。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释放了受众参与信息传播的主动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挑选新闻信息,或发表自己的看法。互联网因其网络分布式传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体的控制权,能实现传者与受者的互动双向交流,公众和媒体成为议程设置的共同主体。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主体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议程设置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次,议程设置主体地位具有平等性,不同的议程设置主体间呈现互动交叉性。③这就是新闻传播领域出现的“二重议程设置”现象,即在传统的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之外又出现了 “网民议程设置”,使原先“沉默的大多数”不仅不再沉默,而且积极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来。 2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出现,个人议题更易转化为公共议题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议题是自我形成,而不是设置形成的。公众议题形成的过程或方式也变得很简单,那就是“互动”,公众在互动中选择哪些事情或议题是重要的。网络时代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功能的实现,是对“议程设置”理论内涵的补充和延伸。如果公众自我设置议程引发社会普遍关注,那么这一议程就会进入传统媒体的议程范围,在网络传播中,某一网民自我设置议程如果能很快引起大量网民关注,也就会很快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④传统媒体关注后又会很快转化为公共议题。总之,个人议题更加容易转化为公共议题,网民成为许多议题的第一设置者,经过网民的激烈讨论互动以及各大媒体的转载和重新设计,最后上升为人人皆知的热门议题。 3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弱化,网络媒体增强了议程设置的时效性 网络媒体改变了网民的思维方式、信息接收方式,实现了从下向上的传播,不仅可以放大一些重要新闻的影响力,也会弱化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有些议题可能是传统媒体比较关注的问题,但如果网络媒体不予重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力就会弱化。 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增强了议程设置的时效性。根据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人们在接受外部信息时往往更相信第一次看到、听到的情况。网络媒体的快捷性等优势,使它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随时随地发布消息。比如,在温州动车事故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微博等自媒体就同步直播事件的进展,在第一时间为公众设置议题。因此,新闻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对公众议程的设置能力。 4媒体间的议程设置进一步发展 议程设置不仅存在于媒体与公众、媒体与政府之间,同时,不同的媒体之间也存在着议程设置。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传统媒体一直是公共议题的设置者,并且引导着公共舆论。然而,由于互联网的低门槛、信息发布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强等特点,每一位网民都可以成为议程设置者。一旦网民设置的议题被广泛关注和讨论,该议题的重要性和显著性就会大大提升,很快传统媒体就会将这一网络议题引用过来,进行深入讨论。凡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议题,都存在着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积极互动的现象。比如在2012年的宁波PX事件中,由于网民对这一问题的争议以及意见领袖在微博上的助力,使该议题在网络上被迅速扩散和传播,随后传统媒体相继跟进报道,最终促成了事件的解决。另一方面,一些强势媒体的报道也会对一些小媒体的报道产生影响,比如人民日报及中央电视台侧重于报道哪些方面的新闻,各省、市媒体就会以此为导向来组织相关新闻报道。 结 语 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和影响,也因此为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媒体的出现也促使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变化。大众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没有终结,但的确在弱化,而社会生活并未因此就失去了议程的设置,各种议题仍然在公众中不断地传播着。正如麦库姆斯所言:“不可否认,因特网的确会带来新闻媒介议程设置效果上的一些变化,但在目前看来,这些变化仅仅是某种程度上的变化,细节上的变化,而不是议程设置本质上的变化。”⑤ 注释: ①美麦库姆斯著,郭镇之 徐培喜译:《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24页 ②刘德杰:《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探析》,《新闻窗》,2009年第4期,第88页 ③徐春霞:《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主体”分析》,《新闻窗》,2009年第6期,第77页 ④谷频:《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军事记者》,2004年第11期,第48页 ⑤董文娜:《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变化》,《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下,第37页
1 新媒体有哪些类型
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
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维客、播客、手机短信、
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等。
它们之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态、有的属于新的媒体软件、新的媒体硬件和新的媒体服务方式。
传播方面有什么特征?
1全时传播。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四个发展阶段:定时、即时、实时、全时,全时传播指的是信息随时可以进行发布。
2全域传播。地域和空间限制越来越少,只需要设备和传输信号,就可以发布信息。
3全民传播。传播不再是机构、媒体单位的事情,每一位民众都可以参与其中,谁都可能是记者、编辑。
4全速传播。传播速度比旧媒体快,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进行传播活动。
5全媒体传播。传播信息不单是文字或者,还附有音频、视频等多触觉通道。 。展开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
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维客、播客、手机短信、
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等。
它们之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态、有的属于新的媒体软件、新的媒体硬件和新的媒体服务方式。
传播方面有什么特征?
1全时传播。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四个发展阶段:定时、即时、实时、全时,全时传播指的是信息随时可以进行发布。
2全域传播。地域和空间限制越来越少,只需要设备和传输信号,就可以发布信息。
3全民传播。传播不再是机构、媒体单位的事情,每一位民众都可以参与其中,谁都可能是记者、编辑。
4全速传播。传播速度比旧媒体快,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进行传播活动。
5全媒体传播。传播信息不单是文字或者,还附有音频、视频等多触觉通道。
6全渠道传播。客户端多样化,比如电脑、手机、短信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发布。
7全互动传播。新闻的线索搜集、采访、发行等一系列活动,所有用户都有机会参与进去,并且在事后可以发表评论。
8去中心化传播。不存在类似于“头版头条”这样的状况,不同受众可以选择出很多主题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新媒体使新闻多元化。
9去议程设置传播。信息传播不再是比较固定的用词模式,不同的消息发布人可以用自己使用语言的习惯进行传播。
10自净化传播。虽然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负面信息传播面积是正面信息的四倍,但是一般小道消息都会有相关人员出面澄清,所以造成的误会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收起
2 自媒体文章类型有哪些自媒体的文章类型有:
1 新闻类
在任何时候,当下热点的时效新闻都能够吸引足够多的眼球。所以,不管哪类自媒体,都应该将新闻类内容作为常规内容之一。作为自媒体运营者,要重点关注两方面新闻:
一是和自媒体定位相关的新闻;
二是人人都关心的大众化新闻。
新闻类的优势很明显,劣势其实也很明显。新闻要求及时,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同时,对自媒体人的新闻敏锐感性要求也非常高。能不能在一个热点事件火爆前抓住,是最考验水平的地方。真等到事情已经火爆以后再写新闻类内容就没效果了。所以新闻类自媒体,拼脑力,更拼体力。
2 知识类
知识类内容可以是大众知识,也可以是行业知识或专业知识。不过知识类文章一般分专业的居多,大综合的知识类文章,聚集的用户不精准,效果也不太好。
3 经验类
经验类内容主要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技巧、方法。其可以是大众的,也可以是专业的。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发展到现在,就是因为经验得到传承。所以经验类的文章,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4 行业类
行业类文章更容易理解,从大方向来说,可以提升到产业划分的高度,比如互联网、金融、传统企业。
从行业类型分还可以分为电子商务、互联网营销、媒体等。
从工作职责上还可以分成比如:推广、策划、文案、设计、技术、产品等。
每个行业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领域关注的内容。
专注于行业内容,也可以成为很优秀的自媒体。
5 搞笑类
搞笑类内容永远都不过时,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任何时候都会勾起用户的兴趣,但前提是真的足够搞笑。
其实搞笑类内容最好做的是:段子
搞笑类内容的阅读量非常大。现代人每天工作压力都很大,利用碎片时间博自己一乐,当然求之不得。
6 情感类
情感类内容的核心是以情感人,具体的操作手法有打故事牌的。人们对情感类文章普遍没有免疫力,只要能感动读者,阅读量也是很容易上去的。
7 鸡汤类
朋友圈中最多的内容之一就是鸡汤了,这也变相证明鸡汤是大众喜欢的“美食”之一。相信各位的朋友圈都不缺鸡汤,所以这里就不举例子了。
有数据表明,鸡汤类文章更受50后、60后人喜欢,这应该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读鸡汤文的时候觉得说得很有道理,结果却发现做不到。所以说鸡汤虽好,不能当正餐。
8 爆料类
每个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对未知事情有一种莫名的好奇心,所以爆料类的文章,往往会非常受欢迎。
与此同时,每个人又都有一颗显摆的心,这个事情我知道,你不知道,所以我要显摆一下。甚至这个事情我知道的比你早,也要显摆一下。
爆料类内容往往是大多数人接触不到的,能把大家的好奇心给勾引起来,所以效果好是一定的。
9 故事类
我们从小到大就是看着、听着各种故事长大的。故事类内容除了文字,还可以做成音频,效果也非常不错。
10 励志类
越是压力大的人、越是浮躁迷茫的人、越是缺钱的人、越是失败的人,越是需要励志。不过这类文章很容易和鸡汤类的混淆。
11 八卦类
就像在“爆料类”说的那样,人类这颗八卦的心,无处安放呀。除了用来一探究竟外,纯八卦也挺有市场的。各种娱乐八卦、名人八卦是媒体和朋友圈里的常客,虽然这类内容很俗,但是用户喜欢。
12 观点类
观点型内容,顾名思义,就是以观点、思想取胜。这类内容想吸引关注,观点就一定要与众不同,要么极具争议性,要么非常独到,要么异常犀利,要么很有深度。
13 案例类
案例类内容往往都是真人现身说法:
一是真实可信;二是内容来源于实践,可操作性强;三是更贴近用户的生活和实际。
14 研究类
研究类内容往往都会让受众学到或了解到许多非常有用的知识,所以往往这类内容都非常受欢迎。不过这类内容也有一个缺点:写作成本太高。
3 自媒体文章分类是 什么意思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博客只是其一种方式。
自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zone和Weibo。 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 在自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 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
4 自媒体运营文章内容有哪些写作形式一篇文章,无论形式和标题如何变化,在根本上还是以吸引读者为主,根据内容素材和写作思路的不同,公众号文章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下面上海建网站就此进行介绍。
1逆向思维写作 逆向思维就是要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逆向型的微信公众平台正文的写法指的是不按照大家惯用的思维方法去写文章,而是采用反向思维的方法去进行思考、探索。
人们的惯性思维是按事情的发展正方向去思考某一件事情,并且寻找该事件的解决方法,但是,有时候换一种思考方向可能事情会更容易解决。2不同创意的写作 一般来说,读者若看到不常见的事物,往往会想穷根究底,然后就会耐心地通读文章。
因此,运营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公众号文章的创意写作,增加读者的新鲜感,助力公众号引流和营销。创意式软文的写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其中,制造商品热卖和紧俏场景、剑走偏锋就是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
(1)制造商品热卖场景。运营者如何抓住人们的从众和跟风心理,制造热卖情景的文章正文,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呢——在文章中撰写出真实的情景、热烈的氛围,营造出产品热销甚至断货的感觉,让消费者在热潮中产生购买冲动的迫切感。
(2)剑走偏锋。如今,有很多销售行业,为了在偌大的公众号营销里脱颖而出,就使用了剑走偏锋的形式,来谋求读者的注意力。
剑走偏锋的本意乃是剑法评述语,指用剑者讲求身法灵动,招式精奇,讲究奇招制胜,通常以正面攻防为主,闪避游斗为辅。如果用剑者一味讲究奇与偏,也许一下子能让对手手忙脚乱,但总体攻击力有限,时间一长往往处于下风,这样就被称为剑走偏锋。
可以看出,剑走偏锋本是贬义。但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社会讲求个性,剑走偏锋的引申义就由贬义向中性甚至褒义方向发展了。
不走常规,找一些新的、不同以往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以求出奇制胜,这就是现在剑走偏锋的含义。运营者写公众号文章时也可以如此,当读者和消费者已经对如同潮水一般的公众号营销有了审美疲劳的时候,运营者就需要想办法给读者和消费者一剂强心剂,而剑走偏锋的创意写作,就是最具效果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其剑走偏锋的形式有能吸引到无数的目光的特性,且不说产品销售率是否提高,至少能成功地将文章推广出去,但这种文章写作方法还是要慎用,一个不注意,很有可能产生负面效果。3层层递进的写作 层层递进型的正文布局的优点是逻辑严谨,思维严密,按照某种顺序将内容一步步进行铺排,给人一气呵成的畅 觉。
但是层层递进型的正文布局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对于主题的推出不够迅速,如果开头不能吸引读者,那后面的内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4新闻式的写作 新闻式的文章,主要是通过模仿新闻媒体的口吻,进行正文的撰写,例如公司内的大事,公益事业,都可以通过新闻式的正文形式写出来进行发布。
新闻式文章的主要特点是能够进行二次传播,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式文章也一直备受欢迎。5故事类的写作 故事类的公众号文章是一种容易被用户接受的类型,一篇好的故事正文,很容易让读者记忆深刻,拉近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生动的故事容易让读者产生代入感,对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也会产生向往之情,企业如果能写出一篇好的故事型正文,就会很容易找到潜在客户和提高企业美誉度。
对于文章编辑来说,如何打造一篇完美的故事文章呢?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产品的特色,将产品关键词提炼出来,然后将产品关键词放到故事线索中,贯穿全文,让读者读完之后印象深刻。同时,故事类的正文写作最好满足以下两个要点。
倒置式布局,相当于记叙类文章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即“抑扬”,其核心理念是利用“欲扬之,却先抑之;欲抑之,却先扬之”的特点,做到千折百转,避免平铺直叙,使软文产生诱人的艺术魅力的同时,还能突出事物的特点或人物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文章凭借其欲扬先抑的写作形式塑造不一样的内容环境,显得曲折生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从而留住读者的目光,使读者关注公众号。
7总分总式的写作 软文营销的内容运用“总分总”式的布局往往是在开篇就点题,然后在主体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8镜头剪接式的写作 镜头剪接式布局又称为片段组合式布局,是指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典型生动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组合成文。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串联全部内容的思想红线,因此,所选的镜头片段,无论是人物生活片段,还是景物描写片段,都要服务于表现主题的需要。其整体布局为:总—分—总,主体部分由三至四个片段构成,其结构匀称、明晰,结构模式一般为:开头点题定向,领起下文;主体分承,片段组合,各个片段之间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勾连;结尾呼应前文,点明题旨。
5 有什么新媒体文章的写作指导书籍1、《学会写作》这本书提出了“写作七步曲”这个概念。
它分别从写作心态、准备资料、叙述方法、组织语言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新媒体的写作套路。另外,这本书贴近现实社会、实际生活,列举了大量故事案例。
2、《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它被誉为“美国常春藤名校入学考试必备读物”“一本哈佛大学毕业生写的写作入门书”,该书总结了20条适用于所有人的高效写作原则。3、《大师们的写作课》这本书为我们分享了48位文学大师的写作秘籍。
该书内容通俗易懂,选取了很多文学片段,将写作干货讲得妙趣横生。4、《七十二堂写作课》这本书全方位地介绍了七十二个文章知识,对每类文体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它不但有满满的写作干货,还有不少精妙绝伦的语录,值得细细品读。
6 现在做自媒体的人,要求会写文章,这个文章指的哪方面类型呢你的提示太广了,不知道媒体是哪方面媒体?媒体发展到今天,单从以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发展到网络媒体,而网络媒体又分好多种媒体。
从人们较为熟悉的新闻、文学媒体来说,要是当新闻记者,首先要起码懂得写新闻稿件(文章),新闻稿件又分好几种写作体裁,如新闻消息、通讯、特写、评论;文学媒体要懂得写散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而散文又有好几种写作体裁,如抒情散文、情感散文、伤感散文、记叙散文等;小说写作体裁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小说等。例如散文网站,你就写散文投稿,不论什么体裁的散文都可以,当然,主题要好。
7 作为新媒体人必须掌握的六个原创写作要求分别是什么新媒体的底层思维
新媒体在掌握用户阅读心理,必须研究底层思维
啥是底层思维呀?
就是大众百姓的思维,如果不研究透“底层思维”,你就算写的再好,也没有人愿意看,这么说吧,你说《经济学》你爱看吗?但如果是牛奶+咖啡+经济学解析,也肯定愿意看了,易懂,好学,直接简单,有兴趣。
你要想在新媒体时代制造广受用户欢迎的爆款文章,你就要先搞明白:内容如何被传播,内容如何被消费。
反思自己的苦逼
有的人,坚持写了原创文章2年多了,一直在苦苦地傻傻地坚持自己的价值原创,写的好,没有人看得懂,没有人有时间有耐心看,没有兴趣看……
8 作为新媒体人必须掌握的六个原创写作要求分别是什么新媒体的底层思维新媒体在掌握用户阅读心理,必须研究底层思维啥是底层思维呀?就是大众百姓的思维,如果不研究透“底层思维”,你就算写的再好,也没有人愿意看,这么说吧,你说《经济学》你爱看吗?但如果是牛奶+咖啡+经济学解析,也肯定愿意看了,易懂,好学,直接简单,有兴趣。
你要想在新媒体时代制造广受用户欢迎的爆款文章,你就要先搞明白:内容如何被传播,内容如何被消费。反思自己的苦逼有的人,坚持写了原创文章2年多了,一直在苦苦地傻傻地坚持自己的价值原创,写的好,没有人看得懂,没有人有时间有耐心看,没有兴趣看……。
自媒体软文推广平台非常多,特别是在近一两年出现的自媒体平台是越来越多,只要流量还可以的平台,基本上都推出了自媒体平台,但因为太多锦随推这边就不全部给大家进行讲解,主要抽出来几个大平台的讲解一下就行了,那自媒体软文推广平台有哪些呢?下面锦随推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五个。
1、百家号
百家号是百度旗下的自媒体平台,它的好处是注册简单,同时发布出来的文章可以同步到百家平台的各个渠道当中,百度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流量比较大。所以在这个平台发布文章是可以给品牌增加不错的曝光度的,同时发布出来的文章很容易被百度收录,可以获得一定排名。
2、搜狐号
搜狐号属于搜狐新闻那边的自媒体平台,同时因为搜狐是互联网公司做的比较早的,所以平台的权威性和知名度大家也众所周知,在搜狐自媒体发出来的文章是很容易被百度收录,所以很多做推广宣传的人喜欢在搜狐自媒体去发布自己的广告文章,收录之后得到排名后期很容易带来客户。
3、头条号
头条号属于今日头条那边的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文章也可以同步到好几个渠道,当然重点是同步到今日头条app当中。但因为头条号跟百度那边是竞争关系,所以今日头条这边发布的文章是不会在百度中出现的。
而今日头条在近些年推出了头条搜索功能,所以在头条号发布的文章是可以立马同步到头条搜索那边去的,后期搜索关键词也是可以找到自己的文章。
4、快传号
快传号跟上面几个也是一样的,但它是属于360搜索引擎的平台,对比前面三个,快传号不是太好,因为就算在快传号发布的文章也很难同步在360搜索结果中,当然这是个人觉得,具体网友们根据情况使用即可,具体锦随推就不做太多介绍了。
5、企鹅号
企鹅号它是属于腾讯旗下的自媒体平台,大家都知道社交做的最好的也就是腾讯,所以流量方面腾讯那边基本上是不缺的。所以在企鹅号发布出来的文章它是可以同步到很多渠道的,比如说qq看点,腾讯新闻,qq浏览器等各方面的渠道。
因为发出来的文章会同步到腾讯新闻,所以文章方面也很容易被百度收录,当然具体百度收不收录具体也要看文章的整体质量问题,如果质量很差的话,百度那边也是不会收录的,这里就涉及到百度算法规则,锦随推这里就不多说了。
以上就是锦随推这边所总结的自媒体软文推广平台有哪些的相关知识,虽然锦随推只讲述了五个自媒体平台,但是自媒体平台在网上来说还是比较多的。其他的小平台这边就不做太多的相关介绍了,只要运用好,上面五个平台也够用了。
个人觉得是文化类的节目。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国产综艺中,文化类节目从未缺位。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分类,从《中国诗词大会2》《见字如面》领跑当年春节档,到之后《朗读者》迅速升温、抢占话题,文化综艺进入10时代;随后经过大量的“复制粘贴”,诸如《阅读·阅美》《诗书中华》《汉字风云会》等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20阶段的诗词、汉字与成语依旧是绝对主角,节目的表现形式无外乎就是竞技与朗诵。
历经2017年的火爆,文化综艺进入30时代:从《国家宝藏》到《一路书香》《信·中国》《小镇故事》等节目,文博、探寻、非遗等成为文化综艺的关键词。
在题材抓人眼球的同时,文化类影视的大胆创新,特别是明星在文化类节目中的角色设置,更加显得不可或缺。《国家宝藏》中,李晨等明星被赋予“国宝守护人”的身份,并且以话剧舞台形式来演绎国宝的前世传奇。而在即将开播的《上新了!故宫》中,邓伦和周一围将担任新品开发官,不仅跟随专家进宫识宝,还会联手顶尖设计师和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大开脑洞,每期都将诞生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不仅如此,新颖的舞美灯光和节目架构,也使文化类影视摆脱了传统的访谈或介绍式的节目框架,给人以全新的观看体验。
每当谈起文化类综艺,大家总会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这类节目只有文化水平较高、阅历丰富的“中年人”最为关注。但事实证明,不少95后甚至更年轻的观众正是近年来崛起的文化类综艺的主流观众。某大型网站在对《我在故宫修文物》《见字如面》《朗读者》《晓说》等一系列人文类综艺节目受众群体的调查时发现,95后观众居然超过三成。文化类节目本身就有中老年观众的观众基础,又能抓住年轻人的心,收视自然节节攀升。
当传统媒体还在琢磨受众喜欢什么内容如下:
1、自在性。
受众不是某种臆想的东西,不是理论上的假设,而是十分具体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客观现实,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这就决定了信息接受者中的每一人都有自己的形貌、个性、兴趣、立场,都把自己划归在不同的社会类型之内。
2.自主性。
受众不是大众传播者的“侍从”,可以任意驱使,而是某种意义的“主人”;不是大众传播者的敌手,专门揭短拆台,而是大众传播这一巨大工程的合作者。受众同大众传播者一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创造意识、自尊心理和自己对信息作品的选择。
理解与判断,并不轻易为传播者所任意左右或支配。他们虽处于大众传播的终点,是信息的受体,但他们的接受活动从来不是强制的、被动的和消极的,而是自觉自愿的、积极主动的;不是盲从的,而是自主的。
3.自述性。
受众对信息作品内容的感知与认识不全由传者给定,面对各种信息,每一位接受者都会作出属于他自己的理解与阐述,并据此进行再传播。西方著名案例“比戈特先生”的漫画传播,即能充分说明受众具有很强的自行阐述的特点。所以,如果说传播是传者的自由,那么“自述”就是受众的特权。
4.归属性。
受众虽不是作为固定的群体而存在,而是自发的、未经组织的人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类可归,心无所系。恰恰相反,他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划归在某一特定的接受群体之列。
李鹏和陈翔认为主流媒体的价值体系包含四个层面:主流资讯、主流受众、主流市场、主流品牌。[9]我根据上述对主流媒体的言论。特别强调主流广告,把主流广告从主流市场中独立出来研究,并把主流资讯的内涵扩大,变为主流信息。从而得出主流媒体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报道了主流信息,拥有了主流受众,占据了主流市场,吸引了主流广告,形成了主流品牌的媒体。
1、主流受众。所谓主流受众是指:掌握消费的话语权(他们的消费能力较强);掌握管理的话语权(也就是说他们握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权力);掌握知识话语权(他们属于文化精英类,至少接近这个社会阶层);掌握时尚话语权的媒体受众。简而言之,主流人群指的是年轻、有钱、有文化、有势力和有发展前途、追求时尚的人群,是广告商最为青睐的人群。哪家媒体赢得了这个人群,它发行量不一定很高,只要读者稳定,商家就愿意把高额广告费用投给这样的媒体。
2、主流信息。为了拥有广告商趋之若鹜的主流受众。媒体就必须提供适合其口味的媒体产品。人们,尤其是主流受众,需要最多的是新闻及生活、工作、学习、休闲等方面的信息,其中尤以新闻为主。 乐山曾经对传播内容作过六个层次的划分: 第一层是与每个受众的生活都有关的内容,如:政策、科技、健康、经济等; 第二层是与部分受众有关,但能引起其他受众关注的内容,如:发生在就近地区的灾难、事故、事件等; 第三层是与本地受众无关的,但内容反应的是不可预见性事件,或是由于突发性造成危害极大的,或者趣味性极强的,并具有悬念性质的内容,如:9·11恐怖事件、某地区的大地震等; 第四层是与受众无关,但却是受众精神上感受所需要的内容,如:体育、世界杯足球赛、娱乐等; 第五层是与受众无关,但却能激发受众情感共振或诉求的内容,如:文化随笔、散文等; 第六层是专业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只与专业的人士有关,如IT、生物技术、化工技术等。这种信息划分的方法的一优点是,不同的信息内容与不同受众的信息需要相关联。 我们认为从上述六个方面来看,如果它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把握了舆论动向、具有权威的报道风、较高重大事件报道强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的信息就是主流信息。
3、主流市场。有什么样的受众就有什么样的市场,有什么样的市场就有什么样的广告。媒体主流化,打造主流市场有两个向度,一个向度是广告,我们在下一个问题中详述,另一向度就是市场细分的主流化。目标细分市场必须是有购买力、有辐射性、有发展前景的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或者说目标市场在这个区域内处于主流地位,它代表了这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是这个区域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集散地。我们强调市场细分的含义并不只限于地理位置上,更在于人们的心理。
4、主流广告。我们认为,一家媒体的广告数量不多、但广告总额很高、又占据了本地广告市场较高份额、广告形式独特、广告创意优秀、广告主实力雄厚、广告可信度和权威性高,那么它就拥有了主流广告。为此媒体需要优化广告市场结构,调整广告资源,净化广告市场,发掘广告前景。吸引有影响力、有实力的企业投放广告。杜绝虚假广告、低级广告、庸俗广告、垃圾广告,培养成长性看好、潜力强劲的广告市场。同时纠正广告即利润的看法,确定广告即信息、广告即读者、广告即服务的新型广告理念。
5、主流品牌。各媒体间竞争加剧,供求失衡加上市场的链接,必然导致媒体品牌意识的加强。因为新闻同质化,是我国媒体市场混战的典型特色,媒体之间的替代性十分明显,竞争底线相当脆弱。而高品位的传播”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社会声誉,更能赢得丰厚的市场回报;反之,高经济回报对进一步提升传播品质又会产生积极互动。在节目过剩的时期,受众首选的标准就是偏好和忠诚度,即品牌。只有高品位、高视听率的品牌才能拥有较多的受众,进而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所谓主流品牌就是竞争区域内的优势品牌,受众、广告客户认同的首选品牌。主流品牌战略,体现在新闻报道创新上,就是争取独家新闻,打造品牌栏目,构建强势版面。
主流人群、主流信息、主流广告、主流市场、主流品牌是同时存在的,彼此关联,不可分而析之,但是为了分析的条理分明我们才分而述之。在五大构面中,主流人群占据了主流地位。
主流媒体就是传统媒体,报纸,纸媒,广播和电视,他们都属于大众媒介,大众媒介的特点就是专业化的社会分工的信息发布平台。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传播方式是1对多。交互性较差。
而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户外媒体,手机媒体,微博,博客这一类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媒介,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强,就是互动性好,并且信息发布门槛低
摘要:在中国,由于受种种误解、歧视和传统观念的困扰,同性恋者生存状况的艰辛不容小觑。作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为受众提供信息的新闻媒体不应该漠视这个现实,而应当为改善该群体的社会地位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新闻媒体对同性恋现象进行的报道,并指出其可改进的地方,希望能对现实操作有所启示。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2982660htm
关键词:新闻媒体 同性恋 新闻报道
在中国,同性恋作为一种现象的存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只是在这个崇尚生育文化的国度里,同性恋因被看做是对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和世俗价值取向的颠覆,而被有意识地屏蔽和边缘化。尽管与一些西方国家对同性恋者曾有过的残害相比,我国似乎要宽松一些,但官方政府模糊的态度又使得同性恋者在自我认同或他人认同上困难重重。因此,同性恋者在中国的生存地位仍旧是一个敏感而尴尬的话题,长期以来他们不得不处于一种隐秘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社会民主法制的进步、人们思想的开放和眼界的拓宽,中国社会整体上对同性恋的客观存在持越来越宽容的态度。2009年6月13日,上百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同性恋情侣参加了上海一家酒吧里的同性恋骄傲周派对,这是在中国大陆举行的首个同性恋文化节。《中国日报》稍早在报道中称:“此次文化节使得LGBT人群‘引来更多关注’。”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同性恋为社会学、人类学和性学所感兴趣;作为一种行为现象,同性恋引起医学、遗传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的重视;而与此同时,新闻媒体也不再对这一曾经的“禁区”避而远之。2009年6月10日,《南方周末》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出柜――首对大学生同志情侣公开身份始末》,记录了广东省首对公开身份的大学生同志情侣。这是继5月14日《十字路口的“秘密花园”――“人民公园是人民的,同性恋为什么不能来呢”》之后《南方周末》短期内又一篇关注同性恋的新闻报道。事件同样发生在广州,报道对象同样是男同性恋者,不同的是前者透着一些希望和曙光,后者则更多是困境与迷茫。
国内新闻媒体同性恋报道状况简析
由于一直被偏见、歧视和世俗伦理重重围困,许多同性恋者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倾向,所以对于我国同性恋者的数目也只是估算。1995年,社会学家刘达临在《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强调在中国有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同性恋群体。1998年,社会学家李银河在《同性恋亚文化》中指出中国同性恋者人数在3600万-4800万。
这样一个数量并不小的群体,新闻媒体怎么能够忽视它的存在呢如果没有忽视,那么相关报道的情况又是如何呢笔者就目前国内新闻媒体对同性恋的报道所做的简析如下:
报道有所增多,但总体数量不多。相比较于曾经的“默不作声”,我国的新闻媒体已然有所进步。最近几年一些主流媒体也制作了专门的节目播出,比如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等。2005年8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了《以生命的名义》这样一期节目,首次公开报道中国社会中的同性恋现象。这期节目甚至还被境外一些新闻媒体称为“同性恋解放运动的一个里程碑”。
然而就笔者的阅读及收听、收看经验来看,整体上国内媒体对于同性恋的新闻报道并不多,而传统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新闻媒体更为罕见。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媒体在同性恋亚文化的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同性恋群体在传统媒体上所处的被动地位以及传统媒体在同性恋现象常规传播上的缺位。主流新闻媒体是能够影响公众意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恰恰由于它们的缺位让同性恋话题仍然几乎局限于某些特定场合,还不便在大庭广众之下自由谈论。
报道存在对同性恋人群的偏见。笔者在搜索同性恋的相关新闻报道时发现,一些媒体尤其以都市报和网络为主,喜欢侧重于纠纷、色情、抢劫、凶杀、吸毒和艾滋病等负面事实,并常常在标题中凸显出来,这样的报道很容易给受众带来一种暗示,即同性恋与丑恶、犯罪等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这样的“潜移默化”会使人谈虎色变。道德和法律对于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为什么一旦报道与同性恋有关的负面新闻时,媒体便要大肆渲染呢也许新闻媒体在主观上并没有“妖魔化”同性恋的意图,但在客观上却对受众起到了某种误导作用。
对男同性恋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女同性恋。由于男同性恋是易感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这一点也便不难以理解。2004年11月30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中国艾滋病专题组联合发布的《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中一组数据显示,处于性活跃期的中国男同性恋者,占性活跃期男性大众人群的2%~4%,也就是说,中国有500万1000万名男同性恋者。2007年清华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与云南疾控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男同性恋者或男男性行为人群的HIV感染率从2005年的04%增长到了2007年的33%,短短两年内增长8倍,这显然是一个值得警惕与高度关注的数字。
然而并不能仅仅因为这样就忽视同性恋中另一部分――女同性恋者的生存状态,她们同样需要被关怀、被理解。新闻媒体出于对防治艾滋病的考虑而关注男同性恋者本身并无过错,但不该止步于此,因为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方面,还有很多能为这一群体做的事情。
同性恋频频成为娱乐新闻的标签。如今,新闻娱乐化似已成了一个愈演愈烈的趋势,多数媒体都没能逃过此劫,或者说是积极投身其间比较准确,娱乐新闻更是名正言顺。不少媒体在对众多公众人物尤其是明星进行报道时,将“同性恋”作为吸引公众眼球的一个标签,无论是确有其事,还是捕风捉影,频率较高。如《关之琳频与年轻女友相会
同性恋情传闻四起》,《体坛同性恋明星揭秘:毛瑞斯莫携跳高名将人选》等。媒体的屡试不爽正是契合了公众对同性恋群体的猎奇心理,这也从另一面显示了同性恋者被视为异类的处境。
新闻报遭的“内外有别”。这也是国内新闻媒体对同性恋报道的一个较为明显的现象。其表现为,对境外同性恋的新闻事件诸如游行集会、议员竞选等能迅速、如实、公正地报道。而对国内的往往讳莫如深或者给予不同的“待遇”。如若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由于官方不明朗的态度或不允许的禁令,媒体似也无计可施,只好“内外有别”了。
国内新闻媒体在同性恋报道中仍需改进的地方
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而这样一个数千万人口的同性恋群体如何能被排斥在外呢这个群体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理解和包容。事实上,大部分人并不特别关注抑或是无暇关注有关社会学、医学及法学等专家在同性恋这方面的研究,自然是难以理解同性恋者的真实面貌,无法进人他们隐秘的世界,那么,要说理解和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不能忽视受众获取信息的一
个重要渠道――新闻媒体,它们理应承担起正确引导受众这一重任。新闻媒体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如干脆像对待其他领域的新闻一样对同性恋现象进行报道。
主流媒体应将对同性恋的报道纳入常规传播。各类新闻传媒都应该抱着科学、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将同性恋纳入日常传播视野,如适当辟出栏目介绍医学、社会学等学科在这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向受众客观报道同性恋的新闻事件和生存状态,展现他们的生态原貌,让受众更深入地了解其喜怒哀乐、呼声要求,同时引导受众正确看待这种社会现象。
而拥有强势话语权的主流媒体更不应该缺位,它们客观公正的报道能够带来的强大舆论导向作用。这对于同性恋群体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心城市是新闻媒体集中之地,也是同性恋较活跃聚集的地方,如重庆、上海、成都、广州和北京等地。许多民间的同性恋团体经常会举行各种集会或活动争取平等的权利和社会的包容,对于这样的事件媒体要进行积极、客观的报道。
不肆意渲染负面信息。如同社会生活中其他事物有好坏之分一样,同性恋者的行为活动亦然,有人遵纪守法崇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也有人违背社会道德甚或违反法律。但这不能成为媒体从业人员对同性恋群体中发生的负面事件大肆渲染、夸张甚至歪曲的原因。媒体从业人员作为新事物、新观念的传播者,必须采取公正、无偏颇的态度对同性恋现象进行报道,给普通受众以知情权,给同性恋群体以充分的媒体接近权。
把握好同性恋新闻报道的数量及细节。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质与量两方面,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便会引起质变,新闻报道概莫能外。同性恋在我国目前毕竟是缓慢浮出水面,即便新闻媒体是客观公正的报道,其传播量也不应该过多,否则易给人造成“泛滥”的印象。这与社会生活也是吻合的,因为现实中异性的结合仍占绝对多数,同性之爱只是一小部分。这种数量对比已然是事实。
在新闻细节描述问题上,同性恋与异性恋一样也属于个人隐私。新闻报道如果在涉及某些具体行为方式时,除非经个人同意,没有必要大肆铺陈、渲染细节。此外,相关新闻报道在遣词造句上也应该多加注意,避免使用伤害到同性恋者情感的字眼。如“同性恋患者”,同性恋早已被公认为不是一种疾病了,那么这个称呼便是不合理的。
传统媒体应与新兴媒体互相协作。网络媒体在传播同性恋文化中有其自身的优点,但这并不代表这种传播方式完全有利于同性恋群体社会地位的改善。事实上同性恋者在网络上的活跃恰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压抑和苦闷。此外,网络媒体信息良莠不齐,只有同公信力好的主流媒体充分融合才能进一步影响广大受众,从而帮助同性恋者获得更多人的理解与包容。
媒体报道应避免陷入的误区
新闻媒体对同性恋现象进行积极全面的报道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进步,同时也是媒体传播思想多元化的体现。但多元化本身便意味着非强迫。传播领域的多元化指的是平等、公正、客观与负责的表达,其目标是让公众进行自由选择与淘汰。如若将多元化作为媒体吸引眼球追逐利润的借口,成为鼓吹同性恋的思想标签。很有可能会滑向“一元化”的那端。即片面突出、宣扬同性恋,强制社会认同、接受,而非公众自由选择,这便背离了多元化的初衷。
此外,权利和义务始终是相对应的。媒体在强调同性恋者及其权益的同时,也应当呼吁他们对自身负责,尊重异性恋者、家庭成员及其权益。反之,片面、极端的传播必将造成“社会损伤”,使传媒走向责任的反面,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同性恋现象作为一个不可变更的事实、同性恋群体作为合法的社会人,却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新闻媒体不能漠视这些。正视同性恋现象,是新闻媒体题中应有之义。真实地了解这个潜藏在我们周围的群体,关注他们的心灵状态,消除误解、偏见和歧视,呼吁社会尊重他们平等的生活权利,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这既是新闻媒体的义务,也是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功能的重要体现。
让我们的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实实在在地为同性恋群体做些事情,使他们不再只是生存在黑暗的王国里,而能够重返阳光之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