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运动后,脚后跟疼怎么办

突然运动后,脚后跟疼怎么办,第1张

脚后跟疼有很多的原因,比如说有骨刺或者是比较劳累,都可以引起脚后跟疼,那么脚后跟疼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多休息,

第二,〈方多好〉中药外敷,

第三,采用中医按摩,

第四,采取中医针灸。

   脚后跟是人们身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而脚后跟也是常常会出现问题的一个地方,而疼痛是经常会发生的,那么,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为大家揭秘。

     经常感觉脚跟疼痛,请问是什么病?该怎么治疗呢?

足跟痛是常见的疾病症状,造成足跟痛的疾病有足跟脂肪纤维炎,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跟骨病(骨髓炎,肿瘤,畸形性骨炎),距跟关节炎等,建议去医院检查,确诊病因后在适当治疗 。

 引起足跟疼痛的主要原因:

跟腱周围炎;

跟骨骨刺;

跟骨骨膜炎;

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跟骨骨折;

跟骨皮下滑囊炎;

跗骨窦软组织劳损;

跟骨结核肿瘤等。

足跟痛一般来说极有可能是因为跟腱炎的产生引发的症状,它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承受太大压力造成的。如果突然增加锻炼的强度或频率也会引起跟腱炎。如果能做到早发现及时治疗的话,跟腱炎的恢复时间一般很短。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的话,很可能会引起持续的疼痛或跟腱断裂。

跟腱炎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跟腱炎前期会导致患者在走路,上下楼时跟腱疼痛难忍。跟腱出现了损伤或者炎症,踝关节背部感到疼痛,甚至会严重影响活动能力。跟腱炎发生后,患者会感到跟骨上方酸胀和疼痛,而且提踵和后蹬动作受限或无法完成。

 跟腱炎是怎么回事

跟腱炎是影响踝关节的一个常见疾病。跟腱是位于踝关节后方的一条大的肌腱,连线著小腿后方的肌肉群到跟骨,行走、奔跑、攀登等运动都依仗它。

超负荷的运动、频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等运动造成跟腱过度使用,均容易导致跟腱内的纤维发生慢性损伤,从而引起跟腱炎。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的患者中大约有11%的人是因跑步之类的运动损伤引发跟腱炎,跟腱由于血供不充分因而愈合缓慢。  

跟腱炎的典型症状是足跟部上方的疼痛,活动后加剧。急性期患者在走路、跑步等运动时出现跟腱疼痛、肿胀,皮肤发红发烫。慢性期患者则会在清晨起床下地时感觉跟腱处疼痛或僵硬,走路(尤其是爬山、上楼时)感觉跟腱处疼痛。  

 

  跟腱炎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上,急性期患者应注意休息并采用区域性冷敷,垫高鞋跟减少跟腱张力,以及区域性外敷药物和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促进区域性炎症消退。此外,患者还可以配合区域性超声疗法及电 疗法等物理治疗。症状严重者可通过区域性封闭治疗缓解疼痛,但注意避免反复封闭引起跟腱断裂。保守治疗6月以上症状仍未减轻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切除止点部炎性组织、滑囊和退变的跟腱及增生的跟骨后上结节。

还记得08年刘翔伤退泪洒鸟巢的画面么?那应该是「跟腱炎」这个病,给国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

然而,并不只是职业运动员会有跟腱炎。喜欢体育运动的普通人,甚至不做运动的人也经常会受到“跟腱炎”病痛的折磨[1]。相关数据显示:专业体育运动员的跟腱病终生发病率高达24%[2]。而我们这些休闲跑步的普通人中,跟腱炎占到了全部跑步损伤的6%-17%[3]。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跑步,如今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而“跟腱炎”患者数量也随之逐渐增加。这一点从我之前文章的评论区留言和后台私信也能看到,很多人都在询问诸如“脚后跟疼到底是什么病”、“得了跟腱炎还能不能跑步”、“跟腱炎该如何治疗、保养和预防”等等的问题。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跟腱炎」 这个话题。

跟腱,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脚筋”、“大筋”。

如上图所示,跟腱的一头连接着小腿后方肌肉,另一头连在脚后跟骨头上。这样,小腿肌肉一收缩,拉动跟腱,再带动跟骨,就可以完成垫脚尖、加速跑和起跳等重要动作。

跟腱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我们奔跑跳跃的基础,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武侠小说和黑帮**里,经常会说一个人的脚筋被挑断,武功尽失,人就废了。尽管有些夸张,但也从一方面反映出跟腱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是的,我们走路、跑步和跳跃都会使用到跟腱。如果使用的过度,甚至于暴力作用,就会让跟腱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引起跟腱发炎,表现出小腿后方足跟上方的疼痛。这就是跟腱炎。

主要表现为:小腿后方、脚后跟上方疼痛。

较轻者会在早晨感觉到小腿后方僵硬酸痛,严重者局部还会表现出肿胀甚至发红。

脚踩地、垫脚尖、跑步、跳跃等活动会诱发疼痛,或让疼痛感加重,休息能明显缓解。

(1)长期反复的运动锻炼

在长期反复高频的跑跳运动中,跟腱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局部细微的损伤炎症得不到有效的修复,累积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跟腱慢性的损伤和炎症。而后,偶尔的一次轻微损伤或者运动量增大,就成了压坏跟腱的“最后一根稻草”

(2)突然增加的锻炼或运动量

长期反复运动突然增加训练量,或者平时不怎么运动突然猛的运动一次,就比较容易让跟腱遭受损伤,从而诱发跟腱炎的急性发作。尤其是在锻炼前和锻炼后没有进行充分热身拉伸活动时。

(3)穿不适合的鞋子进行锻炼

穿着不适合的,甚至已破损的鞋子进行运动跑跳,也是引起跟腱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当足跟骨后部存在关节炎或骨性增生时,不合适的鞋子会与本身病变共同作用,摩擦并损伤跟腱,诱发炎症。

(4)其他

除了以上一些常规因素外,专业的医学研究也发现了“跟腱炎”的其他危险因素。

比如:寒冷天气训练就与跟腱炎的高发病率相关[4]。

再比如:先天性的足踝力线不良、跑步姿势不正确)、双腿不一样长等,也和跟腱炎发作相关[5,6]。更甚者,年龄、男性、肥胖以及高血压都可能是发生跟腱疾患的危险因素[7]。

一些特殊的药物,比如名字叫“XX沙星”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能与跟腱炎甚至跟腱断裂有相关性[8]。

(1)急性发作

1)休息:也是最基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其间任何引起疼痛或者能让疼痛加重的动作,都尽量要避免去做,以避免进一步的损伤或加重炎症反应。

2)冰敷:注意不是一直冰敷。一般是使用装着“冰+水”的熟料袋冰敷,每次冰敷的时间为15-20分钟,1天可以冰敷4-6次。

3)外用或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尽管如今非甾体类抗炎药已经较为安全了,但毕竟仍有一些副作用,非专业人士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般情况下服用一周左右。具体药物就不说了,避广告之嫌。关于外用和口服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我之前的文章有详细说明,感兴趣的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扶他林),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用?》

《这个药,是骨科腰腿疼的常用药,却也是最容易被老百姓误解的药》

4)酌情选择足跟垫、弹力绷带、扎贴甚至支具等以支撑跟腱,控制炎症。

5)跟腱炎无论是急性发作,还是慢性持续,个人都不建议打封闭,因为远期可能增大跟腱断裂风险。目前业内对急性跟腱炎打不打封闭都尚有争议。

(2)慢性持续

慢性跟腱炎治疗起来相对复杂。

1)接受专业的运动康复治疗。

慢性跟腱炎的运动康复较为专业,涉及到各类负荷抗阻运动、离心型运动等复杂专业康复锻炼,且有过程中有一定风险(如病情加重,甚至跟腱断裂),不是我们可以自学的。所以这里就不做科普介绍了。不要小看慢性跟腱炎,会对未来运动产生不少影响,所以运动康复这种重中之重,一定要交给专业人士。

2)急性疼痛缓解后,可以在无痛的前提下逐步恢复正常活动运动。但是活动前,一定要下功夫花时间充分热身,活动后更要仔细拉伸。

3)如果经前期治疗,疼痛症状仍持续存在,如今一些新型的技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比如:体外冲击波、PRP注射、低能激光灯治疗以及手术。

在知晓前文第3节中的危险因素后,我们就可以做出各种预防措施以预防或降低跟腱炎的发病率。比如:

(1)在锻炼前对肌肉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运动。

比如,如果我们准备跑较长距离,在正式跑之前可以先慢跑一段时间预热,而后做一下专门的下肢热身运动和拉伸。在正式开始跑步时,我们先从一般速度开始,随后缓慢增加跑步速度。

(2)避免突然增加锻炼或活动。

当我们因为受到各种刺激,比如被别人说胖而准备进行一项新的锻炼或活动时。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的缓慢开始。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的进行强度更大的、持续时间更长的锻炼。

(3)避免在寒冷的户外跑步或锻炼,穿适合自己的鞋子,避免在坚硬的路面上跑步。

(4)必须服用“XX沙星”这类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运动员,运动需有所小心。

对于需要使用氟喹诺酮类治疗的运动员或活动量较大的患者,还是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跟腱炎或跟腱断裂风险的。比如:服药期间适当减少训练量及训练强度。一般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完成2-4周后才恢复到高强度训练或比赛。而对于服药期间发生跟腱部位疼痛时,应予以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

更多有趣有用有料的医学科普知识,欢迎您继续关注 @骨科医生路遥

1Alfredson H, Lorentzon R Chronic Achilles tendinosis: recommendations fo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Sports Med 2000; 29:135

2Kujala UM, Sarna S, Kaprio J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and tendinopathy in male former elite athletes Clin J Sport Med 2005; 15:133

3Fahlström M, Jonsson P, Lorentzon R, Alfredson H Chronic Achilles tendon pain treated with eccentric calf-muscle training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03; 11:327

4Milgrom C, Finestone A, Zin D, et al Cold weather training: a risk factor for Achilles paratendinitis among recruits Foot Ankle Int 2003; 24:398

5Järvinen TA, Kannus P, Paavola M, et al Achilles tendon injuries Curr Opin Rheumatol 2001; 13:150

6Leppilahti J, Korpelainen R, Karpakka J, et al Ruptures of the Achilles tendon: relationship to inequality in length of legs and to patterns in the foot and ankle Foot Ankle Int 1998; 19:683

7Holmes GB, Lin J Etiolog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ymptomatic achilles tendinopathy Foot Ankle Int 2006; 27:952

8van der Linden PD, van Puijenbroek EP, Feenstra J, et al Tendon disorders attributed to fluoroquinolones: a study on 42 spontaneous reports in the period 1988 to 1998 Arthritis Rheum 2001; 45:235

受访专家:

北京电力医院骨二科主任医师 杜明奎 □副主任医师 柳 扬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加入健步走、广场舞等锻炼队伍。然而,也有不少老人被跟痛症困扰,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造成跟痛症的原因有很多,如足跟脂肪垫发炎或萎缩、跖腱膜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跟骨高压症等。患者无论步行还是站立,都可能感到疼痛,严重者疼痛甚至会蔓延到小腿后侧。

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临床会给予不同治疗方案。

肢体锻炼。主要包括跖腱膜牵拉锻炼,如用脚趾抓毛巾、提踵(zhǒng)训练等。其中,提踵训练就是提起脚后跟,将大部分体重放在双脚脚尖。由于跖腱膜挛缩是引起跖腱膜炎的常见原因,因此跖腱膜牵拉有助于炎症消退。

选择合适的鞋及鞋垫。经常穿皮鞋或布鞋的人,容易引起足跟高压,导致疼痛。推荐选购软底球鞋,特别是气垫鞋,可以对足跟部起到缓冲作用。

服用消炎镇痛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消炎药,但此类药物胃肠道反应比较强烈,既往有消化疾病史者慎用。

局部封闭。当大多数保守疗法无效时,许多临床医生借助于此疗法。

手术。当患者经过6个月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软组织松解、足底神经松解、跟骨截骨、跟骨骨刺切除及经皮跟骨钻孔减压等。▲

从西医理论来讲足跟痛的病因基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跟骨骨刺:多见于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但是,临床上发现骨刺不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只是隆起的骨刺,更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二、足底跖腱膜炎: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织。长时间的行走、过度的负重,都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

三、足底脂肪垫萎缩:老年人的足跟痛较为复杂,除了以上两种可能的原因外,还有老年人本身的足底脂肪垫萎缩,其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使局部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出现疼痛。

临床上怎样来区分是哪种原因造成的足跟痛呢?一般来讲,除了借助于相应的辅助检查如X光片外,主要由专业的足科医师,经过临床查体,基本可以明确诊断。也可以应用治疗性手段来区分,例如老年人由于足底脂肪垫萎缩引起的足跟痛,当应用局部封闭治疗时,是没有疗效的。

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足跟痛?

1、尽量避免穿戴一些软的、薄底的布鞋;

2、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3、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4、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5、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应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如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行走时,局部封闭治疗是疗效最快的治疗方法。

6、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矫正鞋垫,可以缓解跖腱膜的张力,减轻劳损,减轻局部炎症,而使疼痛缓解。这种足垫外观上有一定隆起,放在脚下,主要起到提高,支持足内侧纵弓作用;同时可以稳定足横弓;由于与足底吻合,与足底贴附性好,就可以很好地起到足部力量均匀分布的作用;又有韧性,可以起到缓冲减震作用;改善下肢负重力线,使下肢受力更加均匀、对称,对预防足跟痛,扁平足,前足痛性胼体及早期膝,腰背疼痛的人可起到很好治疗作用。这种治疗方法在欧美非常流行,并且认为是目前最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根据受伤部位及组织结构的不同,一般将脚跟疼痛分为跟骨骨膜炎、跟骨下滑囊炎和脂肪垫炎三种。这三种损伤的共同点是都有明显的压痛。跟骨骨膜炎在前脚掌蹬地时疼痛最明显,而跟骨下滑囊炎和脂肪垫炎在前脚掌蹬地时不痛只有在脚跟着地时才有明显的`疼痛。跟骨下滑囊炎和脂肪垫炎的区别是,前者在跟骨下可摸到活动囊性肿物,疼痛范围较局限;后者疼痛范围较大且固定。

 由于脚跟痛势剧烈,而且病程较长,因此预防和及早治疗本病就显得更加重要。预防措施是:注意在运动时,应以前脚掌先落地,不要先用脚跟落地,尽量避免脚跟被硬物摁着。用热水泡脚可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对预防脚跟疼痛也有良好作用。

 其他治疗方法还有:

 (1)用茄子根熬水,滚沸数分钟后,稍凉,乘热泡洗脚跟,并用双手反复揉搓患部。

 (2)用砖在炉子上烤熟后洒以食醋,然后将患足跟踩在砖上,每次15~20分钟,这是民间治疗脚跟疼痛的一个常用验方。

 (3)用川芎和白芷两味中药等量,共研成细末撒在鞋内,每日一次,有清淤止痛的功效。

 用以上方法仍无好转,而且有加剧的趋势,则应及时找医生治疗。

  足跟痛的注意事项

 一、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

 二、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三、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四、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五、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应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六、如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行走时,局部封闭治疗是疗效最快的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疾病预防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软底、后跟部垫一软而圆型垫,圆垫中央凹陷,高度约2~3厘米高,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减肥治疗。

 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4、类风湿性跟骨炎,应先用药控制类风湿后,并在鞋内垫软垫。

 5、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

足跟痛是指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最常见的是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长期慢性轻伤引起。治疗方法主要有1湿敷直流电等理疗以缓解炎症,减轻疼痛。2穿矫正鞋垫,缓解跖筋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3久治无效的自足跟痛,可行跟骨钻孔减压术。

1 缺少锻炼

在平时是久坐不动的人,根本不进行锻炼,突然的进行一次剧烈的跑步运动,会导致身体部位不能适应而出现不适,脚后跟疼痛也可能因此产生。

2 没有进行热身运动

在跑步之前没有注意充分的进行热身,身体的韧带和肌肉关节都没有活动开,再跑步后容易导致关节韧带的拉伤,从而引发跑步后出现膝盖疼、脚后跟疼等情况。

3 运动量大

跑步的运动量过大,运动强度超过了自身能承受的范围,使得肌肉使用过度,导致大量乳酸堆积或肌肉拉伤,也会导致脚后跟产生疼痛感。

4 跑姿不正确引起

在跑步过程中,用脚后跟着地或是步伐跨度大等不正确的跑姿,都是能增加对脚后跟的冲击,从而使得跑步后脚后跟产生疼痛。跑步时最好是能用脚的中部着地或全脚掌着地,这样能减少对脚的冲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313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