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足底不像手掌是完全平的,而是向上拱起,这个就称之为足弓。因此,当我们的脚沾上水,在水泥地面上印出一个足印时,会发现足底内侧会形成一个比较明显的凹陷,说明足的内侧缘是不接触地面的,而如果内侧凹陷消失了,则提示足弓塌陷,俗称扁平足。而如果足的外侧缘也消失了,我们把这样的足弓称之为高足弓或者弓形足。
一、足弓靠什么维持
足弓是由足部骨骼、韧带、肌肉一起构成的拱形结构,三者互相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当我们站立负重时,足弓轻度降低,这时重力传导至韧带,韧带被拉紧,同时足部肌肉开始收缩来协助韧带维持足弓,避免足弓塌陷。因此,骨骼构成足弓的第一道防线,韧带是第二道防线,肌肉是最重要的、最后的第三道防线。
二、足弓为什么对跑步很重要
足弓所形成的拱形结构是人类所特有的,这样的拱形结构非常有利于行走和跑步,足弓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 足弓使得足在接触地面时具有很好的适应地形的作用,拱形结构可以更好地抓取凹凸不平的地面,有利于着地时的稳定;
● 足弓具有减震和缓冲作用,发挥“天然避震器”的作用,这是足弓最具功能性的地方,有了足弓,就可以吸收一部分腾空落地时地面对于人体的反作用力,避免过大的冲击力伤害足踝和膝盖等部位;
● 足弓可以使足底血管神经避免过度压迫,有利于长距离跑步行走,避免血管神经受压而过早疲劳;
三、既然足弓很重要,扁平足肯定就不好咯?
扁平足简单来说就是足底的拱形结构消失。一般认为扁平足的人由于缺乏足弓的缓冲和支撑,容易足底受累,扁平足也会使得膝盖、小腿、足踝这些部位更容易受到影响而发生伤病。
的确,足弓的塌陷使得运动时的效能可能有所降低,但扁平足的危害真有说的那么严重吗?事实上一些马拉松运动员也存在扁平足,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顶尖跑者,这跟他们拥有强大的足踝小腿力量密切相关,通过肌肉发挥“减震器”的作用。再如芭蕾舞演员,常常足弓较平坦,但因足部肌发达,步态轻盈美观,富有弹性,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扁平足的危害被过度夸大,说扁平足不适合跑步科学依据不足。
四、扁平足是进化的产物吗
与上个世纪60 年代脚型测量结果相比,目前我国人口出现了相当明显的扁平足现象。特别是12-30 岁的扁平足,在这期间增加了20%以上。同样,美国在对鞋的一次调查中发现,有27%的人为扁平足。为什么扁平足越来越多?有一种观点是这么认为的:运动鞋具有良好的缓震功能,可以部分替代足弓的作用,因此穿鞋弱化了足部肌肉,加上现代人普遍缺乏锻炼,身体肥胖,足弓不能承担而塌陷,故扁平足可以看作是人类进化的产物。这种观点不能说全对,但有一定的有可取之处。
我们的祖先的确都是赤足行走,足部肌肉相对发达,但因此说现代人类由于穿鞋就发生扁平足和足部肌肉退化可能有些过于夸大,但加强足部肌肉训练的确有利于更好地行走奔跑。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提倡跑友可以适当进行些赤足行走、奔跑和训练,因为可以增强足部肌肉力量,唤醒沉睡已久的足部肌肉。
五、不必纠结是否扁平足,足弓训练都是重要但却往往被忽视
扁平足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韧带松弛、足肌乏力都会引发扁平足。对于韧带松弛的问题,我们基本束手无策,但足部肌肉的训练我们是可以积极干预的。通过正确的足部肌肉强化训练,可以增强足弓弹性,提升足弓功能。也就是说无论是否扁平足,足弓训练都是需要的,足弓训练的本质是训练足部肌肉。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已经塌陷的足弓,足部肌肉训练可能难以纠正,但通过肌肉训练,可以强化足弓功能,代偿足弓作用,弥补足弓塌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而对于本来就是正常的足弓,足部肌肉训练可以增强足踝力量,增加足部缓冲能力和扒地能力,这也是减少跑步伤痛的重要策略。
六、如何有效地训练足弓
前文已经说了,足弓的训练本质就是足部肌肉的训练,通过强化肌肉功能,恢复足弓弹性,增强足弓功能,代偿足弓塌陷是足弓训练的主要意义。这对于有扁平足或者没有扁平足的跑友都是有意义的。那么如何训练足弓呢?
1、足底抓毛巾不是提升足弓的练习方法
一个常常被视为足弓训练的方法是用足底抓毛巾,因为足底肌肉一用力,看上去足底呈现拱形,因此认为足弓得到提升。
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足底用力抓毛巾只是因为足趾屈曲,将前脚掌抬高,足弓其实并没有多少改变。看看下面两幅图你就明白了!当足底用力,将前脚掌抬离地面,只是足底呈现斜面,足弓仍然没有改变。但是,也不能认定抓毛巾是没有意义的,抓毛巾仍然可以有效锻炼足底肌肉,但是抓毛巾真的没有办法改善足弓。
2、翘大脚趾可以提升足弓
看下图所示,用力将大脚趾翘起,是不是明显看到足弓得到明显提升。这被称之为“扬机效应”卷,因此,翘大脚趾是一种提升足弓的训练方法。
3、训练足部肌肉、锻炼足弓的训练方法
动作1翘大脚趾
主动抬起大脚趾,完成16-24次1组,完成2-3组
动作2抗阻翘大脚趾
用手按住大脚趾,完成16-24次1组,完成2-3组
动作3:脚掌贴地旋前
该动作要求在脚掌不离开地面的情况下,脚沿着地面从外向内做旋转,尽可能让脚掌贴住地面,而不要让足的内侧缘抬起。12-16次1组,完成2-3组
动作4抗阻旋前
该动作与动作3原理相同,用手增加人工抗阻,可进一步强化训练效果。12-16次1组,完成2-3组
动作5坐姿提踵
该动作同样可以训练小腿深层肌肉,小腿深层肌肉对于维持足弓具有重要意义,完成12-16次1组,完成2-3组。可以用手下压大腿,增加阻力
动作6抓毛巾
该动作虽然不能提升足弓,但仍然是训练足底肌肉的经典动作
动作7:站姿直膝提踵
站姿直膝提踵。该动作主要训练小腿后群浅层肌肉,该肌肉对于控制足踝运动非常重要。16次1组,完成2-3组
动作8站姿屈膝提踵
站姿屈膝提踵。该动作主要训练小腿后群深层肌肉,有利于维持足弓。16次1组,完成2-3组
动作9勾脚
该动作主要训练小腿前群肌肉,小腿前后群肌肉力量比例协调,对于足踝稳定非常重要。24次1组,完成2-3组
动作10单脚起跳稳落地
主动抬起大脚趾,完成16-24次1组,完成2-3组
七、这种类型扁平足光靠训练不够,可以考虑矫形鞋垫
既然并非所有扁平足都是不好的,但为什么平足的人跑步更容易疲劳和受伤呢?判断扁平足是否会引发损伤的重要参考是观察扁平足是否伴随足踝力线异常。什么叫做足踝力线异常?解释起来太复杂,我们还是看图说话,如果跟腱轴线与跟骨轴线一致,则说明足踝力线正常,反之,如果跟腱轴线与跟骨轴线构成一定角度,则说明足踝力线异常,最常见的异常称为足外翻,顾名思义,足的内侧塌陷,足的外侧升高,又称为足过度旋前。
足外翻是常见的足踝异常,它会导致跑步过程中过度应力作用于足踝和小腿,甚至影响到膝盖,扁平足伴足外翻是导致小腿疼痛(小腿内侧胫骨应力综合征)和膝盖疼痛(髌股关节综合征、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体重过大、X型腿、女性都是足外翻的高发人群。换句话说,如果只是扁平足而没有力线异常,那么通过合足弓训练,可以有效避免扁平足带来的跑步效率下降问题。但如果扁平足同时伴随足外翻,那么光靠力量训练可能就不足以纠正错误的受力。这时你需要一双矫形鞋垫。矫形鞋垫可以将足弓内侧托起,从而减少足外翻。矫形鞋垫最好是定制化的,因为每个人的足型和足底受力都是不同的,你可以咨询医院康复科专业的矫形康复师。
此外,扁平足跑友可以购买足内侧支撑较好的控制型跑鞋,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足外翻导致的受力不正确,从而减少下肢损伤风险。
八、总结
扁平足是一种较为常见但也很复杂的现象,由于足弓塌陷,总体来说的确不大利于跑步,但可以通过正确有效的训练激活足部肌肉,代偿足弓塌陷,增强足弓弹性,这无论是对于扁平足跑友,还是足弓正常跑友都是十分必要的。
腿部肌肉在我们身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腿部肌肉群是我们较大肌肉群之一,腿部肌肉的重要性我们也重视提起,我们也总是会谈论要怎么去练腿,练腿需要注意什么。练腿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同时,练腿与练腿后我们需要承受的很多,比如肌肉的酸痛。所以,很多朋友明知练腿的痛苦,在抱怨的同时却还是在不言放弃坚持训练,这全是因为练腿对我们所带来的益处远远要胜于练腿所带来的痛苦。
我们经历痛苦进行练腿,练腿又会给我们什么呢
一、我们的双腿是全身的基础,是我们完成各种运动,各种训练动作的力量基础,双腿是我们全身的地基,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二、腿部肌肉在我们身体中属于较大的肌肉群,进行腿部的训练会给我们全身的肌肉都会带来一定的生长促进作用,我们也会因此达到增肌塑性的目的。进行腿部的训练,还会有效促进睾酮素的产生,睾酮素具有一定的增肌效果。因此,进行腿部训练不单是对腿,对于全身肌肉的增长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肌肉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骨骼的增长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骨骼的增长又会让我们避免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不但如此,肌肉的增长会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让我们长寿美丽。
四、伴随着我们身体肌肉的增加,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并且新陈代谢会消耗相当一部分的热量所消耗的热量大约占整体消耗的60%。所以说,腿部的训练对于我们减脂效率会大大增加,进行腿部训练也会起到一定的减脂目的。
五、练腿可以大大对我们的意志力进行加强。因为练腿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并且练腿后带来的酸痛也不是简简单单可以忍受的。
练腿所带给我们的益处真的很多很多,所以说不练腿对于健身的我们是很亏的。我们所能见到的练腿动作有很多,但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动作都要学会,对于练腿动作我们只要能够全面的锻炼我们的肌肉,够用就可以了。太过于多的动作反而会让我们不知道应该用哪个动作进行训练。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对于腿部训练,特别有效的训练动作。
动作一:杠铃深蹲
双腿与肩同宽站立,挺胸收腹,将杠铃放于颈部,双手握住杠铃。
臀部向后坐,屈膝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然后起身还原初始位置。
整个动作要保证背部挺直,双脚脚尖要与膝盖方向一致。
动作二:直腿硬拉
双脚与肩同宽站立,挺胸收腹,双手握住将杠铃放于体前。
挺胸收腹,双腿一定要伸直,屈髋身体上半身向前俯身,双手紧紧握住杠铃。
收紧臀部肌肉,脚后跟发力蹬地起身,双手紧握杠铃起身。
动作三:俯卧腿弯举
俯卧,整个身体贴好垫子双手握住扶手。
大腿紧贴垫子,小腿放于挡板的下方,双腿保持伸直状态。
保证身体稳定,腘绳肌发力慢慢的弯曲小腿。
等到动作定点,稍作停顿,然后还原初始位置。
动作四:坐姿双腿伸展
坐姿坐于器材上,双手握住扶手保持身体的稳定,双腿放于挡板的下方。
挺胸收腹,然后大腿发力慢慢向上抬至双腿几乎与地面平行。
等到达动作顶点,慢慢还原至初始位置。
训练前的热身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我们快速渐入状态将我们的身体到达运动最好的姿态。整个训练要保证训练动作的质量,具体的训练量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运动之后要进行拉伸,如果感觉肌肉某个地方拉扯感比较明显,则可以进行这个地方针对性的拉伸。
你的能量超出你的想象!
朋友你好!下面我来为你回答: 坐姿提踵 动作描述:(1)坐在健身机上,将限制垫置于大腿下半部,双脚前脚掌放在脚踏板上,(2)尽力抬起脚后跟。(3)还原,重复上述动作。主要功能:主要锻炼小腿的比目鱼肌注意事项:(1)缓慢地进行可控制运动,避免强力运动。(2)还原时动作要缓慢,切勿突然松弛,以免拉伤肌肉。(3)提踵是吸气,动作完成时呼气。(4)建议从小重量负载开始练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大重量,再根据指导推算出适合自己的重量。 站立提踵动作描述 身体直立把杠铃放在颈后斜方肌上,双手握住杠铃,抬头挺胸并保持腰腹部收紧 脚掌用力慢慢抬高脚后跟到达最高点,同时保持双膝伸直,然后停顿一到两秒 再缓慢下放,尽量放低脚后跟让你的小腿肌肉最大程度的伸展 回到起始位置坐姿提踵和站姿提踵的区别? 提踵动作说白了就是抬起后脚腿,它是发达小腿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主要手段。其方法有站立、坐姿、和骑人三种。 站立提踵的动作要领是,两脚的前脚掌站立在垫木上,双手持杠铃于肩上,然后反复做提踵动作。也可站在特制的站立提踵架上进行练习。 坐姿提踵的方法也很简单,坐在凳上,双手将杠铃或其它重物置于大腿前端(勿使其滑动),两脚前脚掌踏在垫木上,然后反复做提踵动作。另外坐在专练小腿肌的提踵架上练习,效果一样。 骑人提踵需由二个人来完成。练习者站在垫木上,上体前屈与地面平行,两臂伸直撑在凳子或固定物上。同伴骑在其臀部后端。 各种提踵动作因站法不同,所锻炼的部位也有所差异。脚尖向内扣站法侧重于锻炼腓肠肌的内侧头,而普通练法内外侧都能练到。 提踵动作主要是以腓肠肌的收缩来完成的。提起脚跟时,应感到小腿肌群充分收缩,稍停顿后再缓慢下落至最低限度,使小腿肌得到充分伸展。 小腿的训练往往被很多的健身者所忽视,其实小腿也要时常锻炼的,它的强与弱会从某种程度上影响深蹲的水平。我们的腹肌和小腿都属于抗疲劳肌肉,让这两块肌肉疲劳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必须重复很多组次才会对这两块肌肉产生效果。开始时的酸涨感不会对这两块肌肉产生多大的作用,必须在动作标准的情况下反复的进行锻炼才会对他们产生作用。
小腿的锻炼方法其实是比较简单的,锻炼时它所产生的感觉会很明显。如图:将一支前脚掌踩到比较高的地方,另一之脚放到其脚后跟的上方,并且放松不要用力。身体保持正直,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手可以扶住固定的物体。然后脚踝放松,脚后跟向下伸展,到小腿抻拉的感觉非常强烈为止。之后,小腿迅速收紧,脚后跟努力向上提起,直到最高点。然后在最高点停顿一秒钟以后再进行下一次的练习,一般20-30次一组,共做3-5组即可。注意身体向下小腿放松的时候是吸气,身体向上小腿收紧的时候是呼气。这个动作叫做“站姿提踵”。是锻炼小腿最经典的一个动作。
开始训练小腿的时候,可以做“坐姿提踵”。强度比较小,后来可以加些强度。比如站姿的时候可以一支手拿一个哑铃,增加小腿的负重。坐姿的时候可以在大腿上分别放上两个同等重量的杠铃片或者是哑铃。跟腱和脚踝的力量提高很多以后。可以在肩上扛一个杠铃做单腿或者是双腿的站姿提踵。
小腿练习时的感觉是非常明显的。不要被开始时的酸涨感觉所迷惑。锻炼小腿的重点要放在重复次数上。要多坚持直到不能起来为止才会产生锻炼的效果。另外,动作一定要标准,对小腿的刺激才会更加明显。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满意!(本回答个性拥有,请勿复制!若采纳请评价!)
1三分之一
2都可以
3否
4由慢到快再到慢
5不会
615岁的话就玩命做吧,对肌肉影响不大
7单脚可以做,另一只脚屈膝。
加油吧小伙子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锻炼方法
[编辑本段]
以下锻炼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方法依个人情况而定。
肱二头肌
上臂前面凸起的就是肱二头肌。基本动作:1、两臂弯举,此动作可站也可坐,正反握哑铃,杠铃多种方法。两上臂必须紧帖两腋,利用肱二头肌收缩的力量使两手向胸前尽力弯起。2、反手窄握引体向上,也是利用肱二头肌收缩的力量达到锻炼的目的。(练六组,每组12-15次)。
肱三头肌
上臂后面凸起的就是肱三头肌。练好肱三头肌能使你的手臂肌肉线条清晰。基本动作:1、有正反握两个动作,脸朝上平躺在宽凳上,双手与肩同宽,紧握杠铃上举,然后以肘关节为支点,慢慢的向后弯曲到头顶,然后用肱三头肌的收缩力把杠铃恢复到原位。(练六组,每组12-15次)。
三角肌
肩膀上的肌肉就是三角肌,分成前束,中束,后束。基本动作:1、前束,手握哑铃或杠铃在身前,握距与肩同宽,用力抬起手臂前平举,使手臂与身体成90度(练六组,每组12-15次)。2、中束,手握哑铃在身旁,把手臂侧平举从两侧抬起至头顶。(练六组,每组12-15次)。3、后束,两手握杠铃比肩同宽,把杠铃放在颈后,向上伸臂推起杠铃,然后缓缓屈臂,将杠铃置于颈后肩部原位。(练六组,每组12-15次)。
腹肌
腰腹肌是比较难练的肌肉,要下苦功。基本动作:1、斜板仰卧起坐,此动作不再多说。2、仰卧举腿,平躺在长凳上,两手抓住凳头,用腰腹力量的收缩把双脚抬起后把身体弯曲。3、两头起,平躺在长凳上,上臂与双腿都伸直,直臂摆动,以臀部为支点,上体与腿同时折起,用双手去触上举的脚尖。4、颈后负重鞠躬,把杠铃放在颈后,慢慢把身体前俯与腿部成90度,然后用腰部力量恢复原位。(练六组,每组12-15次)。
大腿肌
基本动作:1、颈后负重深蹲,把杠铃横担在肩上,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深蹲并呼吸,再以股四头肌的力量站起。(练六组,每组12-15次)。2、颈前负重深蹲,提取杠铃置于胸前锁骨部位,徐徐屈膝下蹲到大小腿折叠靠紧为止。(练六组,每组12-15次)。为加大负荷,可在脚后跟垫上一块5--6厘米的砖或木头。
小腿肌
小腿肌的健美标准是练成如菱形"钻石"。基本动作:1、提踵,两脚尖站在高出地面5--10厘米的木板或砖上,先将脚跟慢慢下沉到地面,然后用力提脚跟踮起脚尖,提高身体重心位置,收紧臀部和大腿肌肉。(练六组,每组12-15次)
胸大肌
胸大肌是人体比较大的几块肌肉之一,相对来说较好练。基本动作:1、仰卧飞鸟脸朝上平躺在宽凳上,两手各执一只哑铃,双手上举,然后慢慢向身体两侧展开,就好像鸟儿在拍打翅膀飞行一般。(练六组,每组12-15次)2、卧推平躺在宽凳上,双手紧握杠铃上举后,慢慢地放至乳头上方,然后用力上推,此动作应由两人合作,另一人做保护。(练六组,每组12-15次)。3、俯卧撑为提高难度,可把脚部提高成45度角倾斜,在背部或颈部放置重物超负荷训练,使胸大肌完全拉伸。(练六组,每组12-15次)
背阔肌
有了发达的背阔肌后,人的驱干呈现出"V"字形,象一把打开的扇子。基本动作:1、引体向上,宽握颈后引体向上,身体不要摇晃,然后屈臂上拉,此动作最有效。(练六组,每组12-15次)2、俯立划船,人腰弯成90度,双手下垂握住杠铃,然后把杠铃上拉至腰部,屏住一会儿,使背部用力。(练六组,每组12-15次)。3、在专门的组合器械上练。
饮食营养
[编辑本段]
健美营养概述
健美运动员需要专门的营养搭配以满足肌肉的高水平修复与增长。一般说来,健美运动员需要比身高相同的平常人更多的热量来维持训练和肌肉增长所需的能量并维持蛋白质的合成。比赛准备期的食物能量水平会略低于正常维持生理需求的能量水平,并结合有氧训练达到减脂的目的。健美运动员所需食物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会因人而异。
碳水化合物对于健美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它为机体参与锻炼和恢复提供必需的能量。健美运动员需要低血糖生成率的多醣(Low-Glycemic Polysaccharides)以及其他缓释的碳水化合物,这些物质比那些血糖生成指数高的蔗糖和淀粉相比,其能量释放相对平缓。平稳的能量释放是很重要的,否则高血糖生成的物质会使身体胰岛素水平陡增,这样就会诱导身体将更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而不是贮存在肌肉中,而且原本应该作用于肌肉生长中的能量也会被浪费。不过健美运动员在训练之后又往往会摄入一些快速消化的糖类(常为纯葡萄糖或者麦芽糖),因为这会促进肌肉中肌糖原的复原,亦有利于肌肉中的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应该是健美运动员最关心的膳食营养了。功能性蛋白质例如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包括阻凝蛋白(myosin)、驱动蛋白(kinesin)和动力蛋白(dynein))可产生导致肌肉收缩的力。目前的说法认为,健美运动员总能量的25~30%应来源于蛋白质,这样才能达到维持并改善机体合成能力的目的。有关蛋白质的能量摄入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论的话题,很多人认为理想的蛋白质摄入量是每磅(每045千克)体重摄入1克,有人则建议更少些,还有人建议15~2克甚至更多。蛋白质最好在一天中平均摄入,特别在训练中、训练后和睡前三个时间摄入,这是一个比较能够确信的结论。对于摄入何种蛋白质最佳,人们还尚存争议。鸡肉、牛肉、猪肉、鱼肉、鸡蛋及奶制品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坚果、植物种子及豆类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常用来制成蛋白质补剂。乳清蛋白比较受到健美运动员的青睐,因为它的生物价值(BV, Biological Value)高,吸收率也高,很多知名品牌的补剂用的就是这种蛋白质。健美运动员需要生物价值高的优质蛋白质;他们往往避免依靠大豆蛋白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原因是大豆有类雌激素的成分。当然也有一些营养专家相信大豆、亚麻籽及许多其他植物食品中含有的微量的类雌激素化合物及植物性雌激素是有益的,它们可能会与男性自身的雌激素竞争激素受体,并抑制雌激素的作用。这个作用还包括抑制垂体功能,刺激肝脏中P450系统(此系统可降解人体中的化学物质、激素、药物及代谢废料)积极工作来排除体内过剩的雌激素。
健美运动员经常把一天的食物摄入分成5~7顿餐,每餐的内容基本相同,并且从各顿餐之间间隔相等(一般是2~3小时一餐)。相比常规的一日三餐,改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有两个:既可防止过饱,亦并可提高基础代谢。然而,通过热量测定法和水的同位素标定法,已经有可靠的研究结果表明频繁进餐对新陈代谢并无促进作用。
营养原则
营养对于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从事健美训练的人更需要充足的营养。初学者往往将全部精力投入训练而忽视了营养。其实,没有适宜的营养任何训练都是无效的,因此初学健美的人要注意以下五大健美营养原则:
1、补充足够的热能:肌肉生长是要消耗能量的,没有足够的热量,就不可能保证肌肉的正常生长。
2、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健美训练时能量主要由糖原提供,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补充糖原,供给能量,并防止训练造成的肌肉分解。
3、补充优质蛋白原料:蛋白质是肌肉构成的基石,也是肌肉生长的基础,因此每天必须摄入优质蛋白质以构建肌肉。
4、促进合成、减少分解:当肌肉的合成大于分解时,肌肉增长,反之则缩小。因此健美人群要注意抗肌肉分解,促进蛋白合成。
5、保持适宜激素水平:人体内的生长激素、胰岛素和睾丸酮对肌肉蛋白的合成至关重要。通过饮食与营养补充品可调控激素水平,刺激肌肉的生长。
营养策略
策略一:晚餐高蛋白
发达的肌肉可通过有规律的负重训练,高蛋白饮食,以及睡眠来获得。 日本运动营养学家铃木胜茂研究发现,促进肌肉生长的生长激素是在人睡眠过程中分泌的。生长激素能将血液中的氨基酸导向肌肉组织,使其造出新的肌细胞并修复受到损伤的肌细胞。 因此,健美运动员应在晚餐中进食高蛋白食品,或者在睡前服用氨基酸,以使上述肌肉生长过程更有效地进行,从而获得更强大的肌肉块。
策略二:训练后进食高蛋白
科学研究表明,负重训练也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因为负重训练的用力对肌纤维所造成的细微损伤能激发体内的修复机能,促使生长激素的分泌和氨基酸的合成。 负重训练后,生长激素的分泌大约能维持两小时左右。饭后的一两个小时又是蛋白质吸收的高峰阶段。训练后进食高蛋白食品,就可使由于负重训练而引起的生长激素分泌高峰与蛋白质吸收的高峰一致,因而更有利于肌肉生长。而睡眠时肌肉组织的静止状态又可使上述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许多健美冠军成功地运用了这一策略,他们一天训练两次,即午饭(含午睡)前一次和晚饭(含晚睡)前一次。这样,他们在一天之内就为生长激素的分泌和肌肉生长提供了两次机会,难怪能获得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