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学习系列:乳腺手术相关应用解剖

手术学习系列:乳腺手术相关应用解剖,第1张

前言: 乳房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及淋巴管,这些结构与乳腺想毗邻的肌肉、筋膜、腋窝等关系密切,详细了解他们的解剖结构和关系,有利于乳房相关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发生副损伤。对乳腺手术相关应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对学习和理解乳房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我们这些实习生、规培生和低年资医生,以下做简要总结。

1 位置形态

胸大肌位于胸前外侧壁,呈扇型,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肌束向外侧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嵴(Fig1);

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其起自第3~5肋骨的前面及肋间肌表面的筋膜,止于肩胛骨的喙突,临床中偶尔会遇到胸小肌缺如的情况(Fig1);

胸大肌的深面,锁骨起点的下方有头静脉通过,乳腺癌根治手术中切断胸大肌时应距锁骨下1横指处开始,避免造成头静脉的损伤和误扎,导致术后同侧永久性上肢水肿(Fig2-A-B)。

2 血液供应

胸大肌、胸小肌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廓内动脉的穿支、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肋间动脉的分支及胸外侧动脉的胸肌支。

(1) 胸廓内动脉的穿支

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在距胸骨外侧缘约1cm处穿出,有5~6支,向前分布胸大肌(Fig3、Fig4);

其中供应乳房内侧缘的2~4穿支较粗大,血管平均直径为07mm,在乳房单纯切除或根治术时应该扎牢该血管,而在隆乳术中应避免在该处锐性分离,一旦切断穿支,止血困难。

(2) 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

从腋动脉的第1或第2段发出后,穿过锁胸筋膜,发出分支走形于胸大肌、胸小肌之间,供应两肌,在切断胸小肌时,其内侧缘即可见该动脉,通常有数支分支,如仅有一支,行改良根治术时,不应切断此动脉(Fig5、Fig6-A-B)。

(3) 肋间动脉的分支

肋间动脉的前支供应胸大肌、胸小肌,行乳腺癌根治术时注意结扎该分支(Fig8-A-B)。

(4) 胸外侧动脉的胸肌支

胸外侧动脉约69%起自腋动脉第2段,少数起自第3段,有的与其他分支共干,该动脉在胸小肌后面下行,分支供应胸大肌、胸小肌(Fig8、Fig9)。

3 神经支配

随着各种改良根治术的开展和乳房重建术的发展,胸前神经的解剖越来越重视,如果术中切断了支配胸大肌、胸小肌的神经,则可导致两肌的萎缩 ,失去了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意义,因此需熟悉胸前神经的分布特点。

胸前神经起源于臂丛神经的内侧束和外侧束,分为胸外侧神经和胸内侧神经。

(1) 胸外侧神经

约83%起自臂丛的外侧束,长5~6cm,与胸肩峰动脉伴行,穿过锁胸筋膜、胸小肌至胸大肌深面,支配该肌。该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除胸肌间淋巴结是容易保护,但在清除尖群淋巴结时易从根部将其损伤。因胸外侧神经沿胸小肌内侧缘下行,在改良根治术切除胸小肌时很容易受损(Fig10-13)。

( 2) 胸内侧神经

约89%起自臂丛的内侧束,其余起自中干前股或后束,长8~9cm,该神经在腋动脉、静脉之间穿出,经胸小肌深面进入该肌,并有分支至胸大肌,支配胸大肌外侧,改良根治术应注意保护(Fig10-13)。

1 位置与形态

背阔肌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Fig14)。该肌与乳房手术关系主要利用其肌皮瓣行乳房重建术或利用其肌皮瓣修补乳腺术后胸壁的缺损。

2 血液供应

背阔肌血液供应主要来自 胸背动脉 ,尚有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分支等。胸背动脉的直径较大,长约8cm,起自肩胛下动脉,与同名神经和静脉伴行,而肩胛下动脉起自腋动脉的第3或第2段,胸背动脉沿背阔肌深面进入此肌(Fig15-18)。行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时,应仔细保护该动脉,否则会造成肌皮瓣的血运障碍。

3 神经支配

胸背神经 为背阔肌的主要支配神经,起自臂丛的背侧束,长约95cm,与胸背血管伴行,构成神经血管束,在背阔肌中上1/3交界处进入肌内,分成3~4支(Fig19-20)

腋窝是颈、躯干至上肢主要血管、神经及淋巴结等集中之处,特别是晚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时往往融合成团,与血管神经关系密切,给各类乳腺癌根治术清除腋窝淋巴结带困难,在改良根治术或行乳房重建术时,更需要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

1 腋窝的构成

腋窝位于上臂的近端和胸上部外侧壁之间,呈尖向上的锥形的软组织间隙,由一顶、一底和四壁构成,腋窝仅有前壁为肌性,其余三壁均为骨和肌肉覆盖(Fig21-24)。

(1) 顶:由锁骨中1/3部、第1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是腋窝的上口,与颈根部相交通。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时,应注意彻底清除顶部臂丛前方及锁骨后方的淋巴结及脂肪组织。

(2) 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浅筋膜内有数个腋浅淋巴结,收纳上肢、胸壁及乳腺的淋巴结回流。

(3) 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

(4) 后壁:由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

(5) 内侧壁:由前锯肌、上位4个肋骨及肋间肌构成。

(6) 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构成。

2 臂丛神经

臂丛分5根、3干、6股、3束和5大支。根、干、股位于锁骨上部,至腋窝后形成3个束围绕着腋动脉,分别称为臂丛的内、外后束(Fig25-27)。

(1) 胸长神经: 起自臂丛锁骨上部,与胸外侧动脉伴行,前群淋巴结位于其周围,清除淋巴结时应注意保护(Fig28-29)。

(2) 胸背神经: 起自臂丛后束,随肩胛下血管和胸背血管下行至背阔肌前面,支配该肌。在清扫腋淋巴结后群时应注意保护,避免损伤(Fig30,详见前述、Fig19-20)。

(3) 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 起自臂丛内、外侧束,有2~3分支,支配胸大肌、胸小肌,损伤后导致胸大肌、胸小肌萎缩(详见前述,Fig10-13)。

(4) 尺、正中、桡神 经等臂丛总要分支与上肢功能有关,行乳腺癌淋巴结清除术时,应仔细辨认,注意保护(Fig31-32)。

3 腋动脉

腋动脉来自于锁骨下动脉,按其与胸小肌的局部关系分为三段(Fig33)。

(1) 第一段: 位于锁骨胸肌三角内,位置较深,显露困难,前有锁胸筋膜和胸大肌锁骨部,后有胸长神经和臂丛内侧束,外侧有臂丛外侧束和后束,内侧有腋静脉。主要分支是胸上动脉;

(2) 第二段: 位于胸小肌深面,被臂丛内、外和后三束包绕。主要分支是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

(3) 第三段: 位于胸肌下三角,该段位置最表浅,易于显露,主要分支为肩胛下动脉,绕过腋静脉后方,分为旋肩胛动脉及胸背动脉,胸背动脉与胸背神经伴行,分布前锯肌和背阔肌。腋窝外侧群淋巴结位于肩胛下血管以外,沿腋静脉排列,在不切除肩胛下血管及胸背神经时,清除外侧淋巴结较为困难。

4 腋静脉

腋静脉与腋动脉在腋窝内相邻很近,是易发生动静脉瘘的部位。由于腋静脉与腋淋巴结关系密切,在乳腺癌根治术清扫淋巴结时,可以结扎切断腋静脉属支,但要保护腋静脉。由于腋静脉管壁薄,在锁骨胸肌三角与胸锁筋膜相融合,因而管径保持开放状态,一旦不慎损伤后,可发生空气栓塞(Fig34)。

5 腋窝淋巴结

腋窝内淋巴结约有8~45个,沿血管神经排列,分别为(Fig35):

(1) 外侧群:沿腋静脉排列

(2) 后群:沿肩胛下血管排列

(3) 中央群:多在腋动脉、腋静脉后方

(4) 前群:沿胸外侧血管排列

(5) 胸肌间淋巴群:沿胸肩峰血管的胸小肌支排列

(6) 尖群:位于腋窝尖的腋静脉的近端

乳腺位于皮肤浅筋膜浅层和深层之间,浅筋膜浅层组织位于皮下脂肪组织中,锁骨下区的浅筋膜极薄,与胸大肌筋膜紧密相连,向下、向外分别延续为腹壁及胸壁皮下脂肪结缔组织,向内与对侧浅筋膜浅层向延续(Fig36)。

大面积分离皮肤是乳腺癌手术的基本功之一,要求分离层次正确、厚薄均匀,理论上讲分离面应该在真皮内小血管网的深面与浅筋膜下较大血管、淋巴管的前面,皮瓣不带任何脂肪组织,但临床实践证明这种不带一点脂肪的厚皮瓣术后表皮血运欠佳,影响伤口愈合。因此,皮瓣分离时推荐真皮层深面带点状脂肪结缔组织或皮瓣上仅附一层薄脂肪组织。这样术中出血少,癌细胞扩散的机会也减少到最低限度,术后切口愈合也较好。

乳腺的后面是浅筋膜的深层与胸大肌筋膜,其之间与疏松的组织间隙,称乳房后间隙,这也是乳房在胸壁上具有一定活动度的解剖原因,但有时会有乳腺组织穿过浅筋膜深层和胸大肌筋膜而深入胸大肌中,因此,要完整切除乳腺时,需连同胸大肌筋膜一并切除,最好将胸大肌也切除一薄层(Fig37)。

腋窝部的腋筋膜其实是胸固有筋膜浅层(胸大肌筋膜)向后越过腋窝底部,在背阔肌下缘处移行而成。腋筋膜中央部分较薄,周围部分较厚,中央部有许多重要血管、神经及淋巴管穿过,因此腋筋膜又叫筛状筋膜。实际上腋筋膜为充满于腋腔的脂肪结缔组织,包含腋窝多群淋巴结及各级淋巴管,而脂肪与淋巴结较紧密的黏着在一起,因此做乳腺癌手术时应彻底切除腋淋巴结及其所有脂肪结缔组织(Fig38)。

胸固有筋膜的深层较发达,位于胸大肌深面,向上包绕锁骨下肌形成鞘,向下包绕胸小肌形成鞘,胸小肌外缘的筋膜增厚致密,在喙突下沿腋血管平行切开才能充分暴露腋窝的腋动脉、腋静脉和神经(Fig39)。

锁胸筋膜指的是胸小肌以上的胸固有筋膜深层,在胸小肌内侧缘有一个圆形腔隙,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和胸前神经由此穿出至胸大肌,头静脉和淋巴管也由此进入腋静脉。此筋膜内侧缘显微增厚,自锁骨跨过第一肋分布到第二肋的筋膜,要充分显露腋窝顶部,必须将筋膜的起点切断,然后才能充分显露腋筋膜及与之伴性的淋巴干(Fig40)。

1 动脉血运

乳房的血供丰富,来自 多个方面,主要包括皮肤真皮下血管网、腺体前面血管网和腺体后面血管网三部分,因此术中只有保留任何一个方向的血管蒂,蒂剩余腺体血管既有保障;腺体前存在血管网,因此在皮下脂肪与腺体包膜之间进行剥离即安全又出血少(Fig40)。

(1) 皮肤真皮下血管网:对乳房的皮肤提供广泛的血供,且超越中线,同时又与胸肩峰动脉、肩胛下动脉相吻合。

(2) 腺体前面血管网:乳房外侧动脉+乳房内侧动脉;乳房外侧动脉即胸外侧动脉,又名外入乳动脉、胸侧壁动脉、胸长动脉;乳房内侧动脉及胸廓内动脉,在肋间胸骨旁发出分支穿过胸大肌,分布乳房内侧,负责其血供,主要分支位于1~4肋间,其中1~2肋间支粗大,手术时应结扎止血,不易电灼止血,以免血管回缩后出血。

(3) 腺体后面血管网:来自4个方向,外侧的胸外侧动脉分支,内侧的胸廓内动脉分支,上方和中央的胸肩峰动脉胸肌支,下方的肋间动脉分支。

2 静脉回流

乳房的静脉与淋巴管伴行,分为浅、深两层,癌细胞常通过乳房的静脉转移到区域淋巴结,也可直接通过静脉发生远处转移(Fig40)。

浅静脉位于浅筋膜浅层深面,在皮下形成浅静脉网,乳晕部围绕乳头形成乳晕环(Haller环)。

乳房深静脉有3条途径:

胸廓内静脉穿支:是乳房最大的静脉,汇入通常无名静脉,通过右心直接进入肺毛细血管网,这是乳腺癌肺转移的主要途径;

腋静脉属支:引流乳房深部组织、胸肌和胸壁血液,汇入锁骨下静脉和无名静脉,也是乳腺癌肺转移的重要途径。

肋间静脉:引流的静脉与脊椎静脉相通,可出现脊椎转移,然后注入奇静脉,再经上腔静脉入肺,这是乳腺癌肺转移的第三条路径。

另外椎静脉系统上与硬脑膜窦相通,下与盆地静脉丛广泛相通,因此,当腹压略有变化时,癌瘤可通过椎、腔筋静脉之间交通来回流动的血液发生转移,亦可直接发生在骨盆、股骨上段、颅骨、肩胛骨及脑的转移,所以椎静脉系统是乳腺癌发生早期远处转移,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乳房有第2~6肋间神经皮肤侧支及颈丛3~4支分布支配。

在解剖腋窝时,常在腋静脉的下缘遇到 臂内侧皮神经 ,切断腋静脉的各级分支时若损伤了臂内侧皮神经,会导致上臂术后内侧部位及肘关节麻木感。根治术分离胸小肌时,应将该神经确认并分离,避免一起与血管结扎,否则术后常引起患侧上臂疼痛(Fig41)。

乳房有丰富的淋巴管网,并吻合成丛,并同整个胸部、颈部、腋下、腹部脊椎等处的淋巴网相通,且左右两侧乳房的淋巴管易相通,甚至跨越中线,注入对侧腋下淋巴结群。

乳房淋巴系统由乳腺内淋巴管、向外引流的淋巴管及区域淋巴结组成。乳房淋巴结的主要引流途径详见Fig42。

其实乳腺各部淋巴引流方向并无恒定的界限,乳腺任何部位的淋巴结均可引流到腋窝淋巴结,亦可回流到胸骨旁淋巴结。

1 Frank H Netter(王怀经译) 奈特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Anne MRAgur,Arthur FDalley Gtant's Atlas of Anatomy 14th Edition Wolters Kluwer

3 Putz,RPabst,R(董大翠  宋本才 译) Sobotta人体解剖学图谱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 Keith LMoore, Anne MRAgur,Arthur FDalleyEssential Clinical Anatomy Fifth Int Edition Wolters Kluwer

5 刘树伟,李瑞锡主编 局部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6 纪荣明主编 应用解剖学实物图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

7 党瑞山,张传森主编 人体局部解剖学实物图谱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8 董守义,耿翠芝 主编乳腺疾病诊治 人民卫生出版社

经典动作,下去再起来,下去到达大臂与背平行,起来的时候要把注意力放在胸肌上,感受那种胸肌用力的感觉,刚开始练的时候由于胸肌还不是很发达,可能感觉不到胸部在用力,坚持下去,慢慢的就会有感觉的。 接下来是频率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因为我们很多人锻炼时都想急于求成,或者觉得一次不做的爬不起来就没有效果,其实不是这样的,有很多的科学数据需要注意,首先是每次的次数问题,这个别人给不了答案,你自己可以试试,按照我上面说的动作做,看自己累到筋疲力尽能做多少个(就是爬都爬不起来),以后做的时候心里有数了,每次做到感觉不行了再加五到十个。第二是组数问题,建议每次三组,第一组可以预热,第二组为了疲劳,第三组就增肌效果比较好了。最后是几天做一次,这个我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一般你第一次做了以后第二天会感到肌肉酸痛,那么第二次什么时候做呢?等你感觉肌肉不酸了,有点“大病初愈”的感觉时再做。另外还有就是上面说到的晚上做的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锻炼完了以后可以充分休息,给肌肉足够的时间让它涨,千万不要早上坐,因为早上机体刚刚苏醒,容易受伤而且做完了可能一天肌肉都是没劲的。 最后,请一定坚持下去,为了你自己即将出现的男性气息,

徒手练胸肌下沿的最好动作参考如下:

很多人问“在家没有健身器械怎样练胸肌下沿”?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只是没有针对性的告诉大家在没有健身器械的情况下怎样锻炼胸肌下沿。下面就告诉大家在没有健身器械的情况下,用什么动作以及怎样练胸肌下沿。

方法/步骤

1、一般在没有健身器械的情况下练胸肌,我们胆屈首选的动作就是做俯卧撑。用俯卧撑练胸肌不仅简单方便,而且对胸肌的练习效果也很好。用俯卧撑练胸肌主要有以下几个泉改侨动作。

2、一般俯卧撑:这种俯卧撑主要锻炼整个胸部肌肉。

3、手低脚高俯卧撑:这种俯卧撑主要锻炼胸肌上沿。

4、双手窄距俯卧撑:这种俯卧撑主要锻炼胸肌内侧,也就是胸肌中缝。

5、双手宽距俯卧撑:这种俯卧撑主要锻炼胸肌外侧翼。

6、手高脚低俯卧撑:这种俯卧撑主要锻炼胸肌下沿。

7、通过以上对各种俯卧撑的分析,我们就知道手高脚低俯卧撑可以锻炼到胸肌下沿。在练习的时候要求练习者的身体与地面的角度控制在15到30度,因为这个角度对胸肌下沿的刺激最好。

胸肌包括: 上胸肌, 胸肌内侧, 胸肌外侧 ,胸肌下沿

先用较小的重量做一组20次的热身组,然后

上胸肌锻炼:上斜杠铃卧推

我对平板卧推从来都没有兴趣,因为平板卧推会过多地刺激三角肌前束。而上斜卧推能够很好地锻炼上胸部肌肉。把斜板的角度设置在30度,才能更好地刺激胸肌。大于30度,就会使重量过多地作用在三角肌前束上。全力以付做3组, 每组6~8次,每组都要练到力竭。下放杠铃时要注意控制速度,以缓慢而稳定为佳。但不要停留,也就是说,当举到最高点时,就立即将杠铃下放,保持动作的流畅。

胸肌内侧:坐姿器械夹胸

这个练习作为一个多关节参与的复合动作,能够有效地增长肌肉块,并且与杠铃卧推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这个角度独特的练习(在动作的最后,双手靠近),可以使胸肌得到更好地收缩(重点锻炼胸肌内侧)。器械练习比自由重量练习更加安全和稳定,不需要控制杠铃的平衡。在推出重量时,能够感觉到肌肉的收缩和产生的酸痛。全程动作6~8次,我建议做1-3组。

胸肌外侧:哑铃飞鸟

平板和上斜哑铃飞鸟,是发展胸肌外侧最好的练习。外侧胸肌的宽度和厚度对于整个胸肌来说非常重要。为了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要把哑铃尽量放低,使肌肉得到充分拉伸。在最高点时,不要使哑铃在一起,因为哑铃在最高点时,不能给胸肌提供有效的阻力。为了得到最佳锻炼效果和安全起见,建议你用缓慢的方式完成哑铃飞鸟练习。做3组,每组使用最大重量做6~8次。

胸肌下沿:双杠臂屈伸, 胸肌肱, 三头肌, 三角肌(前束)为主, 兼练背阔肌、斜方肌

一般过程为:双手分别握杠,两臂支撑在双杠上,头正挺胸顶肩,躯干、上肢与双杠垂直,屈膝后小腿交叠于两脚的踝关节部位。肘关节慢慢弯屈,同时肩关节伸屈,使身体逐渐下降至最低位置。稍停片刻,两臂用力撑起至还原。动作要求:

1.下放的速度要慢,并尽量降低。

2.身体不可随意晃动,要保持平衡。

3.不要在身体的前后摆动中完成动作

双杠臂屈伸是运动,不同的动作要求对主练胸肌和肱三头肌产生不同的锻炼效果。

1.握距的选择:窄握对肱三头肌刺激大,宽握对胸肌刺激大。

2.上体倾角(侧面观)的选择:着重练肱三头肌上体宜后仰,身体呈反弓形,

使手臂在体后完成动作;着重练胸肌则宜前倾。

3.上臂与躯干的夹角(背面观):着重练肱三头肌直夹紧,下放时也不要外

张,保持两臂平行;着重练胸肌,下放时则可外张。

哥们你的问题很简单,给你两个提示,第一,把每周两次练胸的时候和背一起练,都说大肌肉群不能一起练,那是夏天,冬天的训练要冲重量,所谓冬训,正是长肌肉的好时候,胸背一起练,能让胸肌充分感到撕裂~先练胸后练背~

再有一点,就是组间休息,我建议你改为40秒,你想短时间内冲胸肌,就是非常之事。

所谓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成就非常之功,加大重量,短组建休息时间,

其他的比如营养休息,你自己要注意,补充蛋白质,继续保持~

腹肌不用做仰卧起坐,没用,做腹肌撕裂者,网上有视频,你要是有毅力,三个月腹肌出来,要是没毅力,也别做仰卧起坐了,耽误时间~

多数胸肌训练方案都是从平板卧推开始,但是当你想加强特定的部位训练时,你应该在你力量和精力都比较旺盛的时候优先来训练它。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加强下胸部的训练,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训练下胸的动作,比如下斜杠铃卧推。

如果你一般训练都是将下胸安排到最后训练,一旦你将它安排到首要训练时,你会立即发现下胸的明显增长。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你想要加强某个部位,那么就首先训练它。一旦你把它安排的首先训练的顺序,那么不要担心选择比你平常训练时更重的负重和低次数。如果你平常对下胸是采用每组10次,那么现在就可以增加重量,然后每组做6-8次。千万不要低估这种训练方案对肌肉带来更有效的刺激。

胸浅肌前部又称胸降肌,由胸骨柄向下至肱骨嵴,马此肌在胸前体表明显可见;后部又称胸横肌,由胸骨向外向下至臂部内侧面,牛、马等可延伸到前臂部。胸浅肌可内收前肢。胸深肌起始于胸骨腹侧面、邻近肋软骨以及腹底壁前部。

参考资料:

胸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5334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