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默写出一首关于长城胡诗词(一句即可),并说出诗歌借“长城”抒发的情感。要快!!

请你默写出一首关于长城胡诗词(一句即可),并说出诗歌借“长城”抒发的情感。要快!!,第1张

长城

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意思:秦朝的长城比铁铸的还要牢靠,使北方的外族不敢越过边境,即使是这样的万里,远远连着天的彼端,也比不上尧帝门前的三尺台阶高啊。

表达的情感:尧舜都是古代的明君,作者在游览长城的过程中偶有所感,认为再强大的军事武力。也远远不如仁义道德的精神力量。空前强盛烜赫一时的秦王朝也不能和上古主修仁德的尧庭舜阶相提并论。

#教案# 导语《游八达岭长城》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1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通过记叙“我”跟着妈妈游览八达岭长城时的所见所闻,介绍了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长城在古代的作用,抒发了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认读8个字,理解有关词语。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岭、道、巨、其”4个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去过八达岭长城?能说说它什么样吗?

 指名说(能说出一两句话就可以,指导把句子说完整。)

 2、让我们一起亲眼来看一看吧!(放八达岭长城录像片断约一分钟)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游八达岭长城》(板书:游八达岭长城)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注意词连读。

 2、指名读(4人,每人一个自然段),纠正字音和停顿。

 指导读好长句:

 妈妈带我去游览八达岭长城。

 长城是古人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

 3、读给同桌听,互相纠正。

 4、指名读(1人)。

 三、学习字词,书写生字。

 1、学习词语(课件出示):

 八达岭 其中 很宽 知道 巨龙 游览 雄伟 并排 台阶 敌人 起伏弯曲 伸向远方

 长城真雄伟!高高的城墙建在山上,起伏弯曲,伸向远方。

 (1)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2)有不懂的词语吗?

 (3)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雄伟:(通过读句子理解)课文指长城高大,有气势。

 起伏弯曲:(通过看和打手势理解)长城随着山势的高低有起有落蜿蜒伸向远方。

 2、学习生字(课件显示熟字隐去,留下生字)

 达 岭 曲 向 其 很 知 道 巨

 (1)看笔顺跟随表,自己试记字形,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2)考查学生的记忆方法。(进行方法归累:“达”、“道”、“岭”、“很”、“知”利用熟字帮助记忆比较简便;“其”、“曲”、“巨”、“向”用数笔画帮助记忆比较简便)

 (3)组词、读生字卡后面的词。

 (4)指导书写:岭、道、巨、其。

 岭:山字旁较小,位置较高,和“令”的上半部分对其。

 道:“首”的笔顺和占格。

 巨:四横距离相等;下面一横稍长。

 其:里面两横;两竖不一般高,右竖稍高。

 (5)学生先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得不好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抄写书上第三题词语。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9个生字,认读8个字,能够读写7个新词。

 2 能说说自己看到的长城的样子。

 3朗读课文。

 4知道八达岭长城很雄伟,产生喜爱、赞美长城的思想感情。

 过程方法: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3个生字。

 2 能说说自己看到的长城的样子。

 3朗读课文。知道八达岭长城很雄伟。

 过程方法:培养朗读、写字的正确姿势。

 情感态度:产生喜爱、赞美长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知道八达岭长城很雄伟。

 教学难点:

 巨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有一个伟大的建筑,举世闻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慕田峪长城)

 谁愿意给大家介绍长城的样子。

 让我们再来看看八达岭长城。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文,读准音

 2 课件:生字词

 3读,标自然段

 三、 八达岭长城什么样?划一划,并同桌交流

 四、汇报

 1、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 多种形式读感悟长城的雄伟。

 五、生字。

 其、并、巨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 同学交流。

 3 指名说并扩词

 四、 指导写字。

 1 其字中间是两横。

 2 巨字的笔顺。

 3 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

 4 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6个生字。

 2 朗读课文。知道八达岭长城很雄伟。

 过程方法:培养朗读、写字的正确姿势。

 情感态度:产生喜爱、赞美长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教学过程:

 一、 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二、 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学生读出激动、惊喜的语气。

 三、 学习生字。

 岭、雄、伟、所、阶、排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同学交流。

 3指名说。

 四、 指导写字。

 注意左右结构的字在田格中的位置。

 写字。把字写匀称,写端正。

篇三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说一说自己看到的长城的样子。

 2指导书写“达、岭”两个字。

 3知道八达岭长城很雄伟,并对长城产生喜爱、赞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知道八达岭长城很雄伟。

 教学难点

 能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长城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谁去过长城?(指名回答)

 你能说说长城什么样子吗?

 当然了没有去过长城的同学也不要遗憾,今天我们就有机会和作者一起游览八达岭长城,当一回好汉。(板书课题:游八达岭长城)

 1齐读课题,找到课题中的生字。教师指导书写“达、岭”

 “达”

 (1)学生独立观察字形及占格要点后汇报。

 (2)学生描红后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岭”教师范写,它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的山字要写的小一些,第二笔竖折的折要往上提一些。学生描红后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不会读的词要多读几遍。

 2小伙伴间互相读。

 3指名读(分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了解长城的雄伟

 星期天,妈妈带我去游览八达岭长城。长城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用书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长城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明确:雄伟)

 过渡:“雄伟”这个词是描写长城的,要想更好的理解这个词,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长城是什么样子。下面,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想一想长城是什么样子,然后吧课文中描写长城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画完之后,要记得和小邻居们交流交流,从这些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2汇报学习情况

 学生有可能会说:①高高的城墙建在山上,起伏弯曲,伸向远方。(课件出示)

 师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师:长城高7米多呢,相当于我们五六个同学摞在一起。

 (指导学生在读前半句时,要让别人听出来长城的城墙真高呀!)

 课件出示:“起伏弯曲”、“远方”

 师:你能从这些词中看出什么?(明确:长城的长和高)

 师:怎样读才能让别人听出长城又高又长。

 (学生朗读、评读)

 3出示:长城全长一万多里,所以叫万里长城。我们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谁来读读这句话?(学生读句子)

 师:说一说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明确:长城真的是非常地长。)

 教师说明:1里是500米,相当于大约500个我们这么大的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一万多里就是一万多组50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从这些具体数字当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估计学生回答:长城真长呀!)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么高这么长的八达岭长城,仅仅是万里长城的一小部分,这又说明了什么?(明确:长城的雄伟)

 指导学生在读“妈妈”说的话时,一定要让别人听出长城真的很长很长。

 4出示:城墙上面很宽,能并排跑五六匹马。

 什么是并排?你能叫五六位同学并排站一下队吗?

 (6个同学手拉手站队,体会长城很宽。)

 教师:这些马不是只站在那里而是在奔跑,这更加说明了长城的(学生说出:宽)

 读句子,要表现出长城很宽。

 5把这三句话读一读,联系起来想一想,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长城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又高又长的长城会给你什么感觉?

 教师点明:当形容事物很高大、很有力量、很有气势时,就用“雄伟”这个词。你还能用雄伟来形容一些事物吗?(雄伟的高楼  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雄伟的高山等)

 过渡:除了知道长城的样子外,你还想了解到什么?

 6出示课件:长城是古人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如果发现了敌情,就在烽火台上点起烽火。远处的人见到烽火,就知道敌人来了。

 读完这句话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A“防御”(抗击敌人的进攻)

 B“烽火和烽火台”(看课件讲明:这里是白天燃烟、夜间点火传递军情的信号站。)

 同学们在读了这句话后,你知道它在写什么吗?(明确:建造长城的人真的很了不起很棒聪明等)。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一起赞美它。

 三、总结

 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登上长城来亲自感受它的雄伟。在这些人当中,有尼克松、里根、叶利钦等国家元首。读全文,请同学们再一次感受长城的雄伟。

 2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长城,曾经是大汉民族抵御异族的一道似乎是不可跨越的界限,是军事的防线,也是心理的屏障。

长城,人类的巨着,中华之魂!她象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她是一部气魄恢弘的史诗,两千年的风风雨雨在长城镌刻下宏伟的篇目。八达岭长城是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谊交往的纽带和桥梁,是通向世界的窗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里的“长城”,是用南北朝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檀道济曾自比长城。诗中,陆游说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但是,期望还没有实现,鬓发就已经先白了。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意思是: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檀道济的典故:公元432年,檀道济因屡有大功,被封为司空。公元436年,刘义隆生重病,彭城王刘义康执政,担心檀道济会在刘义隆死后谋反,矫诏召檀道济入朝。

临行前,其妻劝檀道济说:“你功高震主,必然有人忌妒,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招,恐有大祸!”檀道济不听劝告,说:“我率师扺御外寇,镇守边境,从没有辜负国家,国家又怎么会辜负我心呢?”结果,檀道济一到建康,就被刘义康逮捕。

檀道济被抓时,狠狠地把头巾拉下摔在地上,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意思是:又一次毁掉你自己的万里长城)”最后,檀道济与其子十一人,及薛彤、高进之等亲信将领都在建康被处死。消息传到北魏,魏军将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南方就再没有可畏惧的人了!”

扩展资料

《书愤》南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名传后世,千年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呢?

参考资料:-檀道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404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