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到7岁孩子的情感引导式教育

4到7岁孩子的情感引导式教育,第1张

昨天我们讲了对于2到3岁的孩子,打孩子是最不明智的教育方式,这不仅会损害孩子的学习能力,还会教唆孩子使用暴力。家长常用的暂停活动法也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2到3岁的孩子还不理解暂停活动法的意义,父母应该以谈心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打不得处罚不得那当孩子发脾气时怎么办?父母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发脾气是正常的发育现象。其次孩子在发脾气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发脾气时,一定不要当众管教孩子,这会让孩子感到羞耻和愤怒。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孩子带到一边,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尊重自己的感受的,然后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让孩子知道你会帮助于他,充分体谅孩子的情绪。

说完2到3岁的宝宝该如何进行情感引导式教育,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对4到7岁的孩子,家长该怎么运用情感引导式教育。

4到7岁的孩子

4到7岁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了自控能力,也适应了身边的环境并开始显现出真正的个性来。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父母,主要的任务就是根据孩子不断变化的需求来给予他们指导和支持。

如果说孩子在3岁之前哭泣,父母会觉得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这时候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都不是很好,哭泣可能是他们表达需求的最好方式。但对于4到7岁的孩子父母来说,如果这时候孩子再动不动就哭,那就是软弱和没有自制力的标志。

但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哭泣也是很正常、很健康的行为。在孩子痛哭一场后,会更容易和父母诉说自己的心情。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哭泣,那就相当于丧失了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大好机会。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观,教师肢解课文,进行烦琐分析的现象已不再充斥课堂。不过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以一种漠然的态度俯视学生,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本的情感因素,致使一篇篇富有鲜活生命力的课文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使语文教学缺乏应有的活力。其实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过程。在这种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情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策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真正的双元互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实践,提出一些浅见与同仁探讨。

一、教师要调控好自身的情感状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情感投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和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表现出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教师在积极、愉悦的情绪状态下,往往会在备课时思路开阔并有创新、教学时方法巧妙恰到好处、总结时语言精美富有启示,从而达到以情启智的效果。正如全国特级教师斯霞所说:“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在内心深处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如饥似渴地学习,刻苦地备课,认真地上课,细致地批改作业,耐心地辅导,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置终日劳累而不顾并自感乐在其中”。同时教师的这种积极情感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处于积极、愉悦、兴趣浓厚、精神饱满的情绪状态中,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往往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促进认知和身心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手段释放教师的积极情感:

1.注重创设和谐的氛围,为情感沟通奠定基础。要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教师就应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与人格建立。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心理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时,学生才会发展自尊、自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环境里,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使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激励学生。语言是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的工具。同样一句话,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觉得是在应付,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觉得是有感而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亲切平易,或厚重深沉,或慷慨激昂,或轻松愉快,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最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往往具有激励性,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回答尽可能给予肯定,如:“你的想法很独特”、“你读得太好了,老师都被感动了”这样由衷的赞赏,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妙用“态势语”表达积极的情感。语言学家研究表明,人们之间的交际效果20%取决于有声语言,而80%取决于无声语言。教师若在课堂上巧妙运用态势语,会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有时,老师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含有深意的眼神、一个优美得体的手势、不经意间做出的一个动作,都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十分微妙的影响。态势语运用得好,会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教师要努力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蕴含着作家们的深层思索,流淌着他们的真实情感。在大多数情况下,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分解为对一篇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一种沟通与交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从而走进作品,感受和理解作品表现的思想情感。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启发学生的“好之”、“乐之”。而“好之”、“乐之”的前提是问题意识。教师应从“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深入品读、理解教材,以教师特殊的“职业眼光”挖掘出教材中宝贵的情感因素,设计一些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直入学生心灵的问题,给学生创造思考、交流、批判、反思、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情感体验中,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得以陶冶,灵魂得以升华。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岳阳楼记》时,引导学生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古人的立场设想一下,如果自己处在范仲淹的情景中,会不会像他一样坚持理想?有没有他的豁达胸怀?这样设身处地为古人想过之后,学生就能体会古人所抒发情感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同时也为他的爱国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感染。

2.强化朗读与品读,让学生自主感悟、体验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针对每篇文章的特点,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可以采取自由读、分组读、集体读的方法,读出气势,读出情感,在“读”中产生共鸣,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美。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学生就可以初步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社会美、自然美、人性美及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结构美,激发出心灵深处美的情感。所以,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深入朗读、品味课文,在品读中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体验。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作品描绘的情境,体会情感。当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声、形、光、色的优势,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而且,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刺激,把课文内容变成画面与声音交相呼应的宽松的学习场所,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大大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推向高潮。他们带着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斑羚飞渡》中的关键语段时,播放课件:在悲壮的乐曲声中,随着镰刀头羊一声凄惨的“咩”叫,画面出现了一头老年斑羚与一头年轻斑羚飞渡的情景,同时在两座山崖之间呈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此时学生融入了一个声、形、光、色等凝成的氛围,整个心灵受到震撼。乐曲的旋律连同这幅悲壮的场景,定格在学生心灵深处,为动物那种精神而感叹的情感油然而生,情感体验被推向高潮。

总之,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它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情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而且教师的情感、文本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找准文本情感基调,并对它们传递的情和意深有领悟,然后以此为契机,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教师、文本与学生情感的相互交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感染学生,从而产生情感互动效应,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质。

我们之前曾经讲过,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经常犯的错误包括:控制型、贿赂型,还有放任型,这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和结果。很多家长问怎么办,今天,我们就进入到一个非常实操的工具层面,叫作“情感引导”的方法。这是来自于一本被我反复推荐过的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也是构成我们价值感这根支柱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

通过情感类词汇建立“情感引导”

我们在孩子两三岁学说话的时候,最常教孩子的词汇是什么呢?

许多家长最容易教给孩子的词一般是名词。这是水杯,这是书,这是花,这是汽车,那是桌子。为什么名词好教呢?因为只要你一摸、一看,就知道这个“名词”叫什么,所以重复几遍孩子就会了。

大部分孩子在一开始学会的都是名词,但是情感引导方法要求我们能够在孩子刚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学会大量的情感类词汇。

什么叫情感类词汇?你看,这叫作爱,这叫作友谊,这叫作宽容,这叫作难过,这叫作委屈,这叫作伤心,这种感觉叫作后悔。你现在表现的行为叫作坚持。所有的这些词都非常重要,但问题是:怎么教呢?

这些东西不像桌子和花,一摸一看就能知道,但是假如一个孩子没有掌握这么多的情感类词汇,他就没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你得理解为什么孩子在地上打滚、大喊大叫、哭得一塌糊涂,威胁你。

原因是什么呢?我问过很多家长。他们说原因就是你没满足他,你只要满足他就没事了。不对,这只是表象。

为什么孩子为了得到一个东西,非得做出那么多吓人的动作?为什么要喊来喊去呢?原因只有一个:他没有学会正确的方法表达那么多复杂的情绪。他内心中充满了那么多难受的感觉,但是他说不出来,这种感受是极其痛苦的,所以他就只能躺在地上打滚,大喊大叫。父母的责任是要教会孩子用语言来表达情绪,但是我们不教。我们的办法就变成了威胁、恐吓、贿赂、交换。

我记得,我儿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在校车旁边接他,我们小区有一个小姑娘跟他关系特别好,两个人一起往家里边走。小姑娘说:我要去嘟嘟家玩。后来我就问那个小姑娘:如果你妈不同意你去怎么办呢?那个小姑娘说:我妈不同意我就求求她。这时候我听到我儿子在旁边说:求求妈妈是没用的。紧接着说了第二句:比这更没用的是哭和闹。三岁的孩子说“比这更没用的是哭和闹”,我就很好奇,我问儿子:嘟嘟,你觉得什么有用呢?他说:沟通。

他在上幼儿园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会了这个词,因为这件事情场景非常清晰,那个时候他学会了“沟通”这个词,而且他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

哭闹没有用不代表无情,我见过很多家里边说哭闹没有用,父母的表现就是只要哭就不理你。这个是放任,是无情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特别可怜无助。

在我们家,孩子哭闹,我们会陪着他。你难过是吧?爸爸知道你不开心,但是不能因为他哭闹,我就一定要达到他的目标。孩子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得跟爸爸商量。咱们来讨论可不可以。所以他就会知道通过单纯的哭闹是没法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沟通。

怎么才能够帮孩子学会这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类词汇?其实就是情感引导这个简单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首先要知道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时机。

教育的最佳时机

很多家长一直以来认为: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时机是在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他们觉得教育就是:你做错了,我要纠正。做错了就纠正,这是警察的行为,不是父母的行为。

教育最有效的时机,是发生在当孩子做对了一件事的时候,而不是做错事的时候。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非常紧张,他的肾上腺素分泌旺盛。他站在那里,肌肉都是紧张的,在他担惊受怕看着你的时候,你觉得,他会分出一份心思来学习吗?

不可能。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能够混过去,怎么能够不被骂,怎么能够平安地度过难关,我会不会遭受什么危险?所以,这时候你跟他讲道理,说什么东西他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他的激素水平还会被你搞得不断提高,因为你在他做错事的时候雪上加霜,还在不断地骂他。

事实上,谁没有犯过错呢?谁小时候没有干过偷鸡摸狗的事?谁小时候没有打碎过家里的花瓶?没有搞过恶作剧?我相信每个人都做过这样的事情,你回忆一下,自己就知道了。

所以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跟孩子建立联结、建立爱的最佳机会。

比如,孩子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你不能站出来讲“没关系,咱家花瓶多,打碎多少个都不要紧”,这样会导致孩子没有边界,他会觉得打碎花瓶不要紧。这是你很喜欢的一个花瓶,孩子把它打碎了,你很难过,你可以表现出来很难过。

你可以告诉孩子:这是妈妈最喜欢的一个花瓶,真可惜,竟然打碎了,但是已经打碎了,怎么办呢?咱们来想想看怎么能够弥补。来,咱们把它打扫一下,注意不要扎到手,扎到手很危险。你可以带他一块儿来收拾残局,然后告诉他安全最重要,爸爸妈妈最担心的是不要扎破手。

前两天,我们家厨房里边一声巨响,奶奶把腌的一罐咸菜打碎了,我儿子大老远地冲过来说:“伤人了吗?伤着人了吗?”我们小时候只要家里边出现了这样的状况,第一反应就是:有没有人受伤,你要知道人比东西重要。所以,第一步:人比东西重要。然后收拾东西,弄好以后,第二步:告诉孩子,妈妈小时候也打碎过东西,现在我们要学会什么呢?我们以后要离瓷瓶子远一点,在家里边不能踢足球、也不能乱扔篮球。总之,吃一堑长一智,孩子做错一件事情,他能够从中学到一点东西就可以了。

所以,经过这么一次做错事的机会,你能够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在孩子面前暴露出来你曾经犯过的一些错误,让孩子知道你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你们俩的感情变得更好了。这就是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其实最应该做的这种表现。

当然,特别严重的错误,你需要让他接受后果。我们前面讲过惩罚的方法叫作“自然后果”,你需要让他去承担这样的后果,这没办法。

我们讲过一本书叫作《解码青春期》,书里讲,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极其叛逆,因为他是一个孤儿被放在寄养家庭。

他偷着把寄养家庭里爸爸的汽车开出去,酒后驾驶,后来被警察抓了。他打电话给爸爸的时候,他很害怕,因为他要跟那些成年的罪犯关在一起,他告诉父亲说,我开你的车出来被抓了。爸爸叹了一口气说:你今天晚上可能得在那过夜了,我明天早上来接你,这叫“自然后果”。你犯了法,你被拘留了,你就得在那儿待着,我明天过来接你。

接他的时候,他觉得这个爸爸肯定是要放弃他的,因为前面那么多个寄养家庭都曾经放弃过他。他做好了准备,跟他吵一架,然后离开这个家庭。结果爸爸在回来的路上跟他讲了一句话,彻底拯救了这个人的一生。爸爸说:你视自己为一个麻烦,但我们视你为一个机会。你看这句话多有力量。孩子犯了这么大的一个错误,他视自己为一个麻烦,而养父母视他为一个机会。

这个孩子从此以后结束了叛逆,开始认真学习。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是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了,这就是教育者能够给孩子的心灵所带来的改变。

所以,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不需要那么夸张,大喊大叫,好像自己从来不会犯错一样站出来批评他,指责他,你怎么搞的?跟你说过多少次?你怎么总是学不会?

凡是说这种话的父母,都是没有长大,自己都还是个小孩子。因为你在跟他分清责任。我跟你说过,所以你搞错了不怪我。说明你也被错误搞得害怕了,瓶子摔碎了,你也紧张,紧张、恐惧带来的是推卸责任,这就是你没有长大的表现。

所以,孩子犯了错以后,父母要淡定一点。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教育时机,方法就是表扬他并且说清楚为什么。那个“为什么”是非常关键的,是有技术含量的。

表扬他,并且告诉他“为什么”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就知道,我们是怎么教孩子情感类词汇的。

在我儿子大概两三岁的时候,我教会他什么叫作“耐心”,因为我觉得耐心很重要。有个场景,我记得很清楚:

有一天,我儿子晚上饿了,要喝牛奶,很急,就喊“我要大牛奶”,喊得撕心裂肺。他妈妈赶紧去给他冲牛奶,我就陪在他旁边,我一看这孩子性子这么急,需要教他,就跟他讲:嘟嘟,你知不知道什么叫耐心?他说:我不知道!我说,爸爸告诉你,耐心就是大牛奶还没来的时候,咱们也可以不哭。第一天,我先教会他“耐心”的定义。

等到第二天,他又开始哭,他妈去冲牛奶了,我爬过来跟他讲:嘟嘟,记得吗?爸爸昨天跟你讲过什么叫耐心,还记得吗?他说:耐心就是没有大牛奶也不哭。我说那你试试看,试试看能不能表现出耐心。来,咱们给妈妈看看咱们的耐心什么样。我就鼓励他,然后他就忍着、憋着,虽然眼泪还在流,但是他在努力,他在努力做对的事。

当他妈妈把牛奶冲好,他喝了以后,我马上就说:快来看,你儿子表现出耐心了!这时候我就认真跟孩子说:嘟嘟,你刚刚表现的行为就叫作耐心,你已经学会了。就这样,在他做对事了以后,告诉他,你刚刚做的行为是对的,这个对的行为叫作耐心。

这就叫“情感引导”,表扬他,并且告诉他为什么。

从此以后,我就发现他经常会用“耐心”这个词。他想玩一个玩具,然后我说你等一会儿,我说什么是耐心?他在旁边站着说:等待。耐心就是等待。

他在尝试着使用这些他能够理解的新词汇,这个对于孩子来讲是一个非常新奇的过程,他每一次能够用对这些情感类的词汇,都会给他带来特别大的成就感。我至今能够记得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场景,我能够记得这些词是怎么样一个又一个灌输给他的。

有一次,我们去一个游乐场玩,结果那天4:30到那儿,游乐场就关门了,当然很失望,没玩成。我想孩子可能会生气,我就跟他说:不好意思,爸爸时间搞错了,咱们今天可能玩不了了。结果,他没生气,他说:咱们去玩那个吧!转身准备去玩别的。

这是不是个教育的机会,我借着这个机会能教会他什么?判断这个时候是不是教育机会的核心是什么呢?

首先,得看孩子有没有做对事?他到了想玩的游乐场没玩成,要去别的地方玩,他并没有生气。有家长说:他这是“想得开”,我觉得,这个好像有点不太对。

我当时选择了这样一个点,我追过去拦住他,蹲下来把他拉在我的面前,然后跟他讲:嘟嘟,你知道吗,你刚刚做的行为让爸爸很感动。表扬他之前,先要吸引他的注意力。他说:是吗?我说,你刚刚表现的行为就叫作“宽容”。他问:什么叫宽容?因为他没有听过这个词,他不知道什么叫宽容。我说,宽容,就是当别人不小心做错了事,我们也可以不生气,这个就叫作宽容。

人跟人之间在一起生活,难免有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错误、失误,如果没有宽容的话,我们就没法在一块儿愉快地生活,所以这个行为非常好,这个叫宽容。他就喊着:“宽容”、“宽容”,然后就跑掉了,一下就把宽容这个词学会了。

还有一天,他妈妈开车带着他,因为刚学会开车,在路上追尾一个公交车。人家公交车进了站台,她竟然开着车过去追尾,一下车,发现我们的新车撞了一个大坑,妈妈也特别沮丧,奶奶也坐在车上很难过。

我儿子过来安慰妈妈说:妈妈,其实你开车开得挺好的。他奶奶说:这都撞成这样了,你还说挺好的?我儿子跟他奶奶讲:您不知道,新手要夸。他奶奶都不知道,我儿子什么时候学会的概念。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之前讲的“宽容”,慢慢在他体内建立起来这样的联系。

这样,一个小孩子的情商就会变高,他会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会跟你用情感类的词汇沟通,这些都不是凭空来的,是一步一步地去照着做,用这些工具去累积出来的。

一次表扬,胜过一百次批评

大家会奇怪,问我:你也是第一次当爸爸,你怎么会知道这些方法呢?

因为我在生孩子之前,曾经养过一条狗,养坏了。当时不懂怎么养,我就请教一个老大爷,我说:狗老不去厕所撒尿,到处乱尿怎么办?老大爷告诉我说:揍他,很简单,狗就是揍,把他摁在那儿,让他闻着尿味揍他,揍几次就会了。我觉得,这个方法简单,我就把我们家的狗摁在客厅,尿了我就揍,揍了它就跑掉。

揍了一个星期,这狗的行为发生了改变,改变了什么?还是乱尿,但是它尿完了以后立刻就跑到床底下去,它不像过去那样尿完了无所谓,他知道尿完了要被揍,所以尿完了就往床底下钻。我很生气,就拿拖把去掏他,把它从床底下掏出来,掏出来后再揍,又揍了一个礼拜。

这狗的行为又发生了改变,它还是乱尿,尿完了以后钻到床底下,但他不像过去那样疯跑了,他慢悠悠地跑到床底下,跑到床底下等我,我要不去找它,它还叫。意思是:你该来找我了,然后我就拿个拖把进去掏,掏出来继续揍,揍完以后它又像没事一样。它习惯了,觉得每天晚上被揍一顿,这是必须的。

它麻木了,这就是一个教育的错误循环。你会发现躲在床底下就是找借口,找理由,然后慢慢的,被你揍习惯了、皮实了,所以就随便你。这样你改变不了它。

直到后来,我有一天做电视节目,遇到了北京市警犬大队的那些训犬员,我问:怎么能够教会狗去厕所撒尿,这事怎么这么难呢?

训犬员告诉我说,这太简单了,这是我们入门功课。第一,你先带它经常去厕所走走,你教它认识条道,告诉它这是上厕所的地。然后你把带着它的尿液的那些报纸放到厕所,让它闻那个味去。它总有做对的时候,一旦做对了,你要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它面前,用狗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表扬它,什么是狗能听得懂的语言?狗的智商相当于2-3岁的小孩,所以狗是可以听得懂很多话的。抚摸它,不用给它吃的,抚摸它就好,并且说“很好”,语气语调要温柔,狗能听懂我们的语气。然后,抚摸它,据说聪明的狗只需要一次,它就能够学会去厕所撒尿,笨的狗可能需要三次。

我听完这个以后,就觉得特别的失落,我觉得,我特别对不起我们家那只狗。我们家那个狗在我们家生活那段时间里边,每天晚上到了尿急的时候,它的内心是多么的焦虑,因为它知道无数个不能尿的地方,它在家里边被揍了很多次,知道无数个不能尿的地方,但是它从来都不知道哪个地方是能尿的。

我们家的狗以前也在厕所里边撒过尿,但是我们人的行为就是这样,狗做对了,我的表现就是没反应,最多就是不揍它。随便讲一句“不错”,它听不懂。

狗也好、孩子也好,都是教育的对象。当我们的教育对象做了正确的事的时候,我们总是倾向于降低反馈的力度。当他做了错误的事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提高反馈的力度,这导致教育的对象对于错误的事情变得更加的敏感,而对于正确的事,可能他早就做对过,甚至做对过很多次,但他依然会做错,原因是没有人给他强化做对的事。

我是因为在养狗这件事情上有了这么大的挫折,意识到我的领导力不是天生的,意识到我的方法根本没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连个狗你都教不会,你还自信什么?所以我在养孩子的时候,就觉得不能这样,狗你养不好还可以送人,但是孩子你不能养不好送人。

我就去买了所有我能够找到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第一本就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完了我就信了,然后就用。所以,我每一个行为举措、每一步的引导,全都是有理论依据的,我都是照着书上的公式这么说的,后来就发现非常省事。所有关于孩子的教育,就说一遍,正确的事给他表扬,并且告诉他“为什么”,一生当中一遍都够了,错误的事,说无数遍都不够。

再比如,我希望激励孩子爱自己学习,有一天,我早上起来发现他在楼下弹钢琴,机会又来了,我下来表扬他,不是表扬他钢琴弹得好,而是表扬说这个行为就叫作自主学习,说明你有自觉性。你喜欢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这很好,就行了。当他能够觉得自己有自律性的时候,他从小就相信自己是一个有自律性的人。所以他一直都愿意展示出来自己有自律性的这一面。

这样一个良性的反馈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至少有三重好的结果:

第一重结果,孩子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他容易去做正确的事。

第二件事,他的自尊水平得到提高,他获得了价值感。

第三件事,他感受到爸爸爱他,又进一步的增加了无条件的爱。

这就是我们说情感引导这个工具,为什么在我们的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原因。

情感引导方法使用的三个难点

其实,把这一招学会了,对三根支柱都有好处,但它是有难度的,说起来很简单,表扬他并且说“为什么”。

难点在哪儿呢?三个难点,这是我在实践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因为我教过无数的人用这样的方法,后来看到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第一个难点,是你根本看不到孩子的优点。

你的眼睛只对孩子的缺点感兴趣,孩子一旦做错了事,你比谁都反应快,立刻就跳出来,但是孩子做对的事,你好像觉得今天没发生什么事就过去了。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这本书里讲过,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他告诉我们,我们的人生之所以那么焦虑,之所以我们对于负面的东西那么感兴趣,我们老喜欢听坏消息,老喜欢传播坏消息,老喜欢看别人的缺点。

因为我们在原始人的时代,就是靠焦虑感才能活下来,而原始人的焦虑感一直留在我们的体内,没法清除。所以你关心则乱,你越是关心的对象,你就越是容易对他焦虑。

所以我们看不到孩子的优点,这才是问题。一个父母如果真的自己能够放松,能够把焦虑的情绪放在一边,你会看到孩子很多的闪光点,一个人的成长是靠自己的亮点带动的,朝着有光亮的方向走,而不是靠修改自己身上大量的缺点前进。

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这个你可以回家试试看,每天给自己规定:至少发现孩子三个闪光点,而且要跟他讲、要表扬他。

第二个难点就是:我们不会说“为什么”。

如果你说:孩子你真棒,宝贝你真了不起,妈妈以你为荣,宝贝你最厉害,这种话全都是建立在对结果的评判之上,这种话全部都是建立在和他人的比较之上。

当你只是表扬他的结果,只是表扬他比别人强,导致的结果是他会变成一个固定型心态的人,也就是说,他评价自己看的是我比别人强不强,我比别人有没有排在前面,这样,他的负担会变得越来越重,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会不敢于去尝试那些更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那些挑战性的事情会很容易给他带来挫折。所以,这种表扬的方向是错的,也无助于他学会情感类的词汇。

为什么的说法要更多地关注于过程,还有动机,这个行为叫作坚持,这个行为叫作努力,这个行为叫作自律,当你能够把这些情感类的词汇放在“为什么”当中去表述的时候,孩子就更容易获得成长型的心态,这是第二个难点。

第三个难点是:表扬完了之后,不要说“但是”。

比如,你表扬孩子说,你今天表现的挺好的,但是如果你能够改掉那个毛病的话就更好了。这种话只要一说,前面的话完全没用,而且还会显得你特别的虚伪。

以后你只要表扬孩子,孩子就会说:你别说了,你别表扬了,我不接受。为什么很多孩子连表扬都讨厌,就是因为你的表扬背后附带了大量的条件。

所以,我们要把表扬孩子的这种情感引导的方式,和纠正、批评彻底分开。

我们不是说不能够纠正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你是可以纠正的,我们要建立起来这个边界,但那是另外一件事,那是发生在他做错事的时候。

但是,在生活当中,一个人做对事的机会要远远多于做错事的机会,否则就活不下去。他能够活下去,就一定是做了大量对的事情,所以你能够找到这些做的对的事情,表扬他,并且告诉他“为什么”,去塑造他的过程和动机,这时候你会发现:塑造一个人的行为真的是相当容易的一件事。

我不是说成年人,你想塑造一个成年人的行为,当然是不那么容易,也不是不行,“领导力”当中,我们就是用二级反馈的方法来塑造成年人的行为的,但相比起来,塑造一个孩子的行为要容易得多。

本节内容回顾

我们收到过特别多的反馈,回家只要一用,孩子跟父母的关系立刻就发生改变。因为孩子太容易感激父母、爱父母了,所以,你只要有改变,孩子一定有感知。

同样,听完了这门课以后,评价这门课,希望大家也不要说“但是”,不要说“这个课讲得挺好的,但是怎么怎么样”,这对你有什么好处?说“但是”,除了对我有点好处之外,对你没有任何好处,你没有责任帮助我变得更好。

你要想学一个东西学得更好,你就只需要去发现这门课程当中的优点,然后去使用它,就够了。这时候才是我们进步最快的机会。

如果我们习惯性地批评自己、批评别人,连你自己的学习都会变得很困难。因为你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一学习就发现自己没有学好,一学习就开始自己反思自己的批评,你就对学习会丧失乐趣和动力。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享受这个课程,学会情感引导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价值感。谢谢。

为什么要进行情感引导?

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对于父母来说,情感引导可以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加深感情。

第二,对孩子来说,情感引导不仅会帮助孩子学会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还有助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情感引导会为孩子打造一件“保护盔甲”,从逆境中恢复、学会忍耐、控制冲动的能力。更能培养出坚强、合作、有责任感、善于调节自己情绪的孩子。

建立情感的纽带

陪孩子一起玩非常重要,这不仅可以释放孩子的能量,还为父母提供走进孩子世界的契机。孩子是通过玩耍来排遣内在情感和小烦恼的。当在玩耍中,给了孩子表达情绪的权利,当孩子被父母尊重,她们内心的不满和对立情绪就会减弱,更愿意与人和睦相处。

父母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一些选择机会,可以训练孩子的独立性,以便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能自己做决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等于在对孩子说,你重视他们的意见,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同情的力量

同情就是感受孩子的感受。家长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感同身受,然后再作出恰当的反应。

了解孩子的性格

父母首先要认识和了解孩子的个性和他们在平日里的正常表现。有的孩子活泼,有的孩子害羞,作为家长你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调整你进行情感引导的方式。

要认识不同的发育阶段

两岁或两岁以下通常最有效的手段是转移注意力。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鼓励他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或者应付挑战,父母可以适当的提供一些建议。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一、播下种子

播下种子是要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事先知道要求是怎么样的,孩子就有可能合作。比如:今天晚上我们要出去吃饭,也就是说我们要在餐厅里安安静静的吃饭,不可以到处乱跑,也不能大喊大叫。出发前说一次,路上说一次,进饭店之前还可以问一次,还记得之前妈妈说过的话吗?

二、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就是关注。我们关注孩子的个性、孩子的行为,还要关注到孩子的需要。

三、聆听

聆听对情感引导至关重要。听孩子说话,需要同时用你的眼睛和耳朵去关注他,尽量和他的视线齐平,观察他的肢体语言。让孩子感受到你确实在专心致志的关注着他。

四、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遇到让她情绪激动的状态时,或者在他表现不好的时候,他是最需要你去接受并回应他的感受。父母要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给他们示范该如何去做。“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需要妈妈的帮助吗?“”我能感受到你很难过,可以说说吗?”

五、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不是简单的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学会怎么做。

那你看咱们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太好了,你的这个想法就叫做分享。这时候孩子才学会了什么叫分享,更乐于去分享。

情感引导的其他注意事项

让你的言行保持一致。为了有效的进行情感引导,一定要让肢体语言和话语保持统一。

让孩子知道大人会帮助他。我们尽力发挥各方面的技能,用观察、倾听、辨别情感,跟孩子孩子反复说帮助这个词,然后再给予他们帮助,这些棘手的情感状况,正是增进和孩子感情的绝佳机会。

情感引导实践。情感引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练习变得更加的容易。

该认错时就认错。我们不仅是孩子的情感引导者,更是他的榜样。当我们在扮演榜样的过程中,要牢记自己首先是一个正常人,其次才是一位家长,所以难免会偶尔倒退到过时和无效的教育手段上去,只要能够及时的终止自己的错误行为,并马上修复你与孩子的关系,你的一时不慎和缺点反而会激励你成为更好的榜样。道歉的内容一定要具体,要点明自己错误所在,并和孩子分享你当时的心理状态和之后的感受,这样你也向孩子证明了自己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要让孩子知道不完美并不是错误,所有的人都会犯错。,父母勇于承认错误,就是在用自然和健康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去面对世界的不完美,并指导他们去建立和维持与他人的关系。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首次提出了“情感引导式教育”的概念,是一种奠定父母和孩子一生亲密关系的长期有效的教育方式。

那么,情感引导式教育究竟是怎样一种教育方式呢?

所谓的 情感引导式教育 ,不是通过吼叫和威胁来迫使孩子听话,而是 指父母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并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建立起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同时让孩子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情感引导常见的 误区 有以下四个:1严格控制和过度放任都不对;2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3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手段;4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这也是父母们经常采用的具有短期效果的教育方式,但长远来看,并不能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

因而,在进行情感引导式教育时要避免以上四个误区,同时还要注意孩子的阶段性发展。、

现在借用书中的一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情感引导式教育。

妈妈正在跟好朋友打电话,而孩子们在旁边来回奔跑,还发出尖锐又刺耳的叫声。这时,妈妈们通常会对孩子们大声吼到:“都给我安静下来,没看到我在打电话吗?不许再跑了,都给我出去!”这样做,确实能立竿见影,但是孩子却被吼得一愣一愣,只知道妈妈很生气,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还觉得很愤怒和委屈。

那同样的场景,如何进行情感引导式教育呢?

情感引导型妈妈会先做一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对孩子们说:“亲爱的,看来大家今天的心情都不错嘛—— 一个个跑得跟小火车似的,屋里到处都是东西,妈妈担心你们会摔倒。而且,妈妈现在在打电话,你们这样会吵到妈妈的。所以妈妈希望你们能去外面跑或者安静一会,玩会玩具。”这么说的话,孩子不仅能知道他们现在是因为高兴所以跑来跑去,同时也知道妈妈的担心。另外,也能意识到这个行为会给妈妈造成困扰,所以我可以出去外面跑或者安静地玩会玩具。

启示: 作为妈妈,我希望自己学会用情感引导式教育,来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来帮助孩子认识并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作为教师,我们同样可以试着用情感引导式教育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帮助学生认识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较少其不良行为。

上一篇说到,父母要教孩子体会自己的情感,一方面帮助构建孩子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使亲子沟通更高效。

问题是,怎么教呢?

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作者给出了她的答案——情感引导。

所谓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具体来说就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地教会他这种情绪叫作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例如孩子摔倒了,我们一般会采取两种做法。一种是立马抱起来,一边心疼的摸摸摔到的地方,一边问疼不疼,甚至还要打那个撞到孩子的地板或桌角;另一种是笑着到孩子身边,告诉他不疼,没事的,宝贝最勇敢了。

如果作者看到了,她恐怕要说,这两种做法都不对。前者关心了孩子生理的疼痛,但是没有关注孩子的情感,同时无形中教导孩子外部归因的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今后出现问题总是找外部理由;后者则直接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我明明疼啊,妈妈为什么跟我说不疼?孩子可能会理解为“疼和害怕是不该去关注的”,最后习得性忽略感受。

那正确的做法是怎么样的呢?

可以到孩子身边,问他疼不疼,摔倒害不害怕,需不需要帮助。如果查看孩子没有摔伤,也没有哭,可以告诉他,摔倒了也不哭,这种行为就叫勇敢,宝贝你很勇敢,真棒!

如果孩子哭了,先帮助他起来,抱抱他,询问是不是摔疼了,吓到了,告诉他妈妈/爸爸在这里。稍后可以一起查看有没有伤口,跟他讲讲要怎么样处理伤口,适当转移注意力,等他完全平复下来之后,仍然可以教他什么是勇敢。

分析一下,上述处理方式基本抓住了两个关键点:

一、体察情感并无条件接纳

站到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并帮他说出来,让他知道自己是被理解的,相应的情绪反应就会大大降低。

无条件接纳不是接纳要求,是接纳情感。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大都不擅长接纳自己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孩子疼了,怕了,生气了,难过了,就是真的有这些感受,不要说“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不要生气,先给他玩一会儿”,也许我们本意是安慰,但在孩子听来,这些都是在否定自己的感情。

二、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其实,在接纳孩子感情时,他的情绪就已经平复大半,这时,家长再引导他正视自己的情绪,解决问题,孩子就能慢慢学会正确的处理这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他们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例如对于学龄前儿童,他们有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倾向,即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意识不到他人的观点和感情,特别是1~2岁的学步儿,更是会用“试误法”来学习“如果我…,会发生什么”,比如他们会把沙子倒到其他小朋友头发里。所以,在教导这些年龄段的孩子遵守公共秩序、分享等社会性行为时,要理解他们的“无知”,并非出于故意。同时,父母不能抱着一教就会、会了就不会忘的期待,多次、反复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看到上面的内容,有的妈妈可能会疑惑了:完了,连孩子摔倒了怎么扶都有讲究,怕不是又在贩卖焦虑,我!好!难!呀!

我起初也有这种困扰,但很快又打消了顾虑:我们学习这些知识和方法,是为了减少犯错,能在已有的经验上做得更好,而不是要求自己做的完美无缺。如果已经有了不对的做法,那我们争取慢慢调整,但不必为了自己的每一次不恰当回应自责。如果真的很在意,那就去跟孩子道歉,说明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下次怎么做。

毕竟,发自内心的爱和尊重,才是一切方法的落脚点。

情感德育模式的实践策略有以下四种: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情感;转变教师角色,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德育情感体验渗透到生活之中;用爱国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A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情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挖掘文本之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将这些因素满怀激情地投入教学中,实现情感引发情感、情感充分引导情感的目的,使教学课堂形我富有一定感染力的“情感场”,从而实现学生和教师情感的交融,让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产生共振。

B转变教师角色,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下, 学生应该成为德育教学的重点和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尽量做到从原来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从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C将德育情感体验渗透到生活之中。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理解,不当的言语和行为会使他人出现不愉快的情绪,以此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将德育内容落实在实际中,让学生亲身实践,可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什么是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此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D用爱国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主题,比如从情感教育方面入手,通过选择歌舞表演、讲故事或者做游戏这一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主题教育,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从小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在欢快有趣的气氛中,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操。

周一早上7点,阳光灿烂,校园的广播里播放着歌曲《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随着美妙的旋律,孩子们戴着小黄帽和口罩,穿着整洁的校服,精神满满的跑进校园。作为值班老师的我,看到这样的情景也是满满的感动,充满活力的校园和孩子们,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突然,我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个孩子长得黑黑瘦瘦,脸和手,露在外面的皮肤总是脏兮兮的,好像至少一个月没有洗过一样。这孩子好像是三年级的,对他印象深,除了他不讲卫生之外,还因为他每次上学和别人不一样,他总是拉着一个拉杆箱当做书包,看起来书包好高级的样子,每次他走在校园里,书包轮子总在校园的地面上发出轰轰的声音,而这书包又如此的高级,和他脏兮兮的样子极不相配。

我也曾经有过疑惑——三年级的小孩子该有多少课本,这孩子背不动吗?有必要拉一个拉杆箱书包吗?在办公室里我得到了答案。有的同事说,这孩子从小有先天性心脏病,从小父母都宠着他,事事都顺着他,之所以拉一个拉杆箱,书包是怕他背着书包,对心脏造成压迫。

今天早上我又看到他,不同的是,他正被爸爸从三轮车上拉下来,连拉带拽地把他往校园里推,孩子在大声的哭,边哭边说:“我腿疼啊……”这一幕引来了好多孩子都往那边看,后来妈妈不知道从哪里出来了,把孩子推向校门口,因为家长不能进校门,所以孩子的爸爸和妈妈都只好在校门外劝孩子赶紧进去。而这孩子根本就没有进教室的意思,站在大门口哭的声音越来越大,妈妈也过来大声的批评他,后来看批评不管用,连哄带劝,可是孩子根本就不听。

看到这一幕,作为值班老师,我发现这对母子在堵着校门口,造成了其他孩子进校门不方便。另外我发现,家长这样跟孩子讲道理沟通,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儿孩子就会消气儿,乖乖听话进教室的。想到这里,我想我应该做些什么。

我走过去,平复了情绪,降低了音量,问孩子的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位妈妈说:“他不想来学,找很多理由。”而一边的孩子似乎很冤屈,大声的哭着说:“我腿疼啊!……”我好像有点明白事情的原因。俯下身子,拍拍孩子的肩膀,我发现他全身都是颤抖的,由于愤怒他哭的声音越来越大,我说:“我知道,可能你腿疼,但是今天是周一早上,刚来学校你就回去,这是不应该的。这样,你先去教室,等到坚持不了的时候,再打电话让妈妈再来接你好吗?”孩子妈妈看我说话声音很平静,她也降低了音量,一改了之前的大声嚷嚷,对孩子说:“就听老师说的,你先去教室,腿太疼了,再给我打电话。”孩子仍然哭着说:“我要回家!”……

妈妈看孩子不听劝告,也没了辙,只是把孩子中午吃饭用的饭缸往孩子手里塞,孩子哪里会接啊?孩子妈妈看孩子不拿,就对我说:“我去把他饭缸送到教室!”

我说:“你不用去,先放这儿吧!”

她就把饭缸给我,让我帮孩子拿到教室,我说:“这是他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带到教室。”孩子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示意她把饭缸放在孩子脚边,让她赶紧走。

孩子妈妈走了,而孩子还在大声的哭。我也走了过去,不再理他。我偷偷的看他,他一直大声哭着,往大门外他家的三轮车那儿看,一直看……

过了好大一会儿,他哭的声音小了。我说:“别看了,你家人都走了,进教室吧!”他还是站在那里不动。我说:“我知道你肯定腿疼,要不也不会难受的哭,但是我看你走路还挺好的,说明疼的还能忍得住,忍不住了再回家休息好吗?”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有大哭,变为轻轻的抽泣。又过了几分钟,他终于在我的劝说下,进教室了。

这件事情中,如果家长好好的跟孩子沟通,应该孩子不会有这么激烈的情绪,会有这样不好处理的结果。

所以,当孩子遇到情绪时,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有好的心态。抱着同情、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样的心理来处理事情。一定不能跟孩子唱反调,上弦,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情绪是会传染的,越是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能保持冷静的心态,不急不躁的跟孩子沟通,孩子也不会有那么激烈的情绪反应。上面一件事情,孩子着急,家长也是大叫大嚷,这样只会加剧焦躁不安的心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外,我们时刻要注意,跟孩子沟通的目的是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羞辱、打压孩子的状态。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必须得给孩子点颜色看看,否则他后面还要犯这种错误。这其实,是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的办法,虽然在家长的恐吓下,当时就能见效,但容易反弹,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在稳定住孩子的情绪之后,要想解决办法。解决的办法最好由孩子说出来,我们可以问:“你觉得该怎么办?”“你想怎么样?”“你觉得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情绪非常激烈,没有考虑解决的办法,对我们的问题忽视。那我们就自己提出一些解决办法,让孩子选择。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温和而坚定”,不迁就孩子,错了就是错了,对的就是对的。虽然要同情孩子的感受,但是也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能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为了尽快的平复他的情绪,他说什么父母都依着他,这个是极端有危害的。

第三回馈经验。当孩子解决好了之后,我们要鼓励孩子做得好。鼓励不等于无条件的表扬,目的是让孩子关注到自己的成功经验,体验到喜悦感,成就感。在此基础上,跟孩子聊孩子成功的经验,以便他遇到类似的事情,知道该怎样做。

所以,要做一个情感引导型的父母。好好的跟孩子沟通,学习说话的艺术,沟通的艺术,引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462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