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型人格,它又分为3种亚型:
一是抑郁型人格,又称情感低落型人格。表现特点为情绪持续低落、压抑、多愁善感。林黛玉就是抑郁型人格的典型代表。
二是躁狂型人格,或称情感高涨型人格。它与抑郁型人格相反,特点是情绪愉快、精神振奋,人异常热情、好交往、不知疲倦,给人一种精力充沛的印象,好管闲事,但做事有始无终。
三是情感循环型人格,又称环性人格或躁郁型人格。在这种人格者身上,抑郁型人格与躁狂型人格的特点反复交替出现,情感循环变化,时高时低。其症状常随年龄的增长加重,多见于女性。
脾气太好其实是一种情绪表达能力缺失!
对于情绪的压抑
我们要明白脾气好的人并不是没有脾气,只是对于愤怒情绪的压抑。
脾气好的人往往给人宽容大度、好相处的感觉,他们攻击性不强,却需要更强的的防御机制,比如生闷气、冷暴力。
一个向外没有攻击性的人,往往会向内攻击。
我们很多人排斥各种情绪,比如遗怒、焦虑、悲伤
其实任何情绪都是一种能 量,愤怒更是一种十分强烈的心理能 量过度,压作人心怨念
因而在挽留过程中,我不排斥让人通过适量情绪发泄,激起对方的情绪,可以委屈,难过,悲伤;
但是我从不建议用指责,抱怨和愤怒,因为这些是带有强烈攻击性的情绪,容易使得对方自我防御机制加强。
话说回来,很多人以为对方不在意,自己就更觉得不用在意了。那你是不知道,脾气好的人内心多渴望被在意。
体谅他人,压抑自己
往往自己都不在意自己情绪的人,是因为没有被在意过
我们总是责怪有的人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说出来你就不知道这种行为是伤害,不知道对方也会不开心也会生气,也会有感情。
现在绝情只是因为曾经太深情,太过照顾对方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脾气好的人只是更能体谅他人,知道哪些情绪会让别人难受为了不给他人造成痛苦,选择了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
当然这样的压抑是不好的,对于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处理来说也是不好的,我们常说不要把你最恶劣的情绪给最亲密的人
但是人都有情绪,有时候没有最亲密的人,我们的情绪都会变得无从发泄。
当有一个合适的机会,这些堆积的能 量会一次性爆发出来比正常宣泄愤怒的人能 量更大
情绪表达能力缺失
也就是他们说的“忍够了
因为愤怒的情绪长期在体内堆积,他潜意识知道如果再不发泄出来就可能躯体化造成生理病变了。
潜意识的作用远比我们知道的要重要得多。我们需要让他们从认知模式上改变对这些情绪(愤怒、焦虑等)不符合社会期待的观念。
脾气好的人是善良的人,也是因为长期忽略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很多回避型人格也是因此形成。
所谓的“脾气好"原因可能是:
一、情绪表达能力缺失
也许对方脾气好不是因为他有多包容你,而是因为他根本不懂得发脾气,正确运用情绪表达态度在他意识中是缺失的。
我有很多朋友和咨询者都是看起来脾(很好的人,但都有不太好的童年记忆。
缺乏安全感
二、缺乏安全感
有一个女性咨询者,有一个弟弟,小时候工作忙碌的父母照顾不过来,就把她寄养在外祖母家。
这其实也算是一个感觉到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地位不明确,从而更加重视讨好技巧的案例。
她说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父母来看她的时候
但她知道无论自己有多依恋父母,可他们终究还是会离开的去照顾另一个更加幼小的弟弟。
这让她在成年后形成了一种问题人格,表现出来就总是一副缺爱的模样。
因为内心欠缺安全感所以极少动怒,她太怕身边的人会因此离开。
家庭情感忽视
三、家庭情感忽视
幼年家教太严,成长在专制家庭里,每次表达态度都会以“父母都是为你好”“要听话”为由压制回去。
这类人的情绪不是没有,而是在长期与对抗父母无用的环境中,习惯了自我压抑。
但那些被压制下的情绪并非都被妥善化解,而是越积越重
让他们动怒的触发点可能看起来一点都不严重,但那是长久以来因不擅表达情绪而积累下的不满,有些甚至还是迁怒。
这种类型在我看来是最危险的,心态悲观,明明不愿意忍却还一忍再忍。
你看不见的那些情绪,都在内心反复作用,打个不够恰当的比方,就像是一台高压锅,当压力值达到一定范畴又找不到正确排解出口,那就是“一怒到天尽头”的事了。
冲突惧者
四、冲突惧者
这类人视冲突为破坏性的洪水猛兽,并不认为冲突是正面解决问题的办法,过于重视一种平衡的氛围而逃避冲突,为了达成平衡不惜以掩饰真实感受为代价。
此类人最擅长的是自我合理化,这不能算是完全的回避型
他们或许是因为曾经吃过冲突带来的大亏,在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畏惧感:或许是先天的和平爱好者,冲突的环境和感觉会让他们感到极度的不适,想要逃离。
或许因为自知能力有限,因此要尽量把局面控制到更低危险度才好。
这也是出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
这可能只是个人价值观的取舍而已,他们选择或者习惯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来换取自己的舒适区
理想化回报认知模式
五、理想化回报认知模式
“投桃报李”这种思维并没有什么不对,他们以为宽容、忍耐和讨好就可以换得对方同等的对待
但人是很复杂的,不是所有的关系都能够“以心换心
在感情中很忌讳的一点就是不对等的付出,由于一方价值远远大于另一方或者亏欠和负罪心等。这种容易在感情中形成“高低位”,造成感情失衡,是不健康的关系状态。
也是很多感情破裂的原因:一方过度付出而另一方并不领情久了容易堆积怨恨。
人总是容易忽略现象表面之后的东西,看起来付出与忍耐较多的那一方最容易被同情,也最容易让曾经受到他们脾气好“好处”的人有苦说不出。
还有的人根本不是脾气好,而是把情绪都给了信得过的人偶尔对外流露的时候,常会使旁人大吃一惊。
情绪突破口
在意长期以来维护的个人形象:内心偏完美主义,受过较多的礼仪教育,认为对外表达情绪是丑陋的,确实无法接纳自己的另一面等原因
他们堵住了自己的情绪出口,除了自己之外无人可以抱怨因而向内伤害而更难相信外界。
真正有一定情商又懂得沟通交流的人,会把情绪表达当做工具来用。在必要的时候能加强态度,也能给自己的情绪找个突破口。
如果你要挽留这样的人,首先需要你自己情商够高,爱意够足,才能够给予对方足够的爱意与引导;你要知道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是治愈,你要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才行。
这才是我一直强调的挽留中自我提升的根本,不是去健个身,换几身衣服就可以。
在**《春娇与志明》中,张志明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和春娇在恋爱的过程中一直唯唯诺诺,不断的退缩。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是春娇准备从火车站离开了,这时候志明才在朋友的催促和提醒下选择追了上去。他追上春娇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知道这么久以来没能为你做过什么,对不起,但其实我真的想改。 ”
我在之前这篇文中侧重写的是身为另一半的人该如何和回避型依恋者相处的一些具体的技巧,总结下来: 耐心+引导 ,是最为关键的。
还有不少小伙伴本身就是一个回避型的倾向, 自救的技巧也是尤为重要的 。每个回避型依恋者都有着精分的灵魂,或者说他们都是伪装高手。
对于回避型依恋者本身来讲,不管你是完全回避还是不完全回避的类型,坦然的面对自己已经很难了,更不用说真实面对自己的情感。(此时回想起林宥嘉说谎的BGM: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但是人生就是艰难的,既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怯于突破困境往往都是弱者;你现在正在看这篇文章的话,骨子里必然是有着 强者思维 的,所以静下心来搬个小板凳,好好听听老师的讲解吧~
① 改善思维模式
虽然回避型人格的形成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原生家庭的 漠视 ,其中还有基因和先天因素,但原生家庭的影响,直接且深刻,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本质。
如果这种幼时的体验足够深刻,很可能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沉淀下来,变为一种“人际关系是不可靠的,只有自己才值得被完全信任”的潜意识,长大后也会格外珍惜自己的独立性。
比如当一个回避型依恋者在一段关系中感到进展太快或者难以适应的时候,往往会采取 拖延战略 ,直到他们深刻的意识到拖延无法补救,才会主动的迈出第一步。
过度的自我保护,让回避型依恋者错过了更多很多优秀的择偶者,也错失了很多深入交流的机会。
很多回避型的人都喜欢幻想理想伴侣和最契合的相处模式,因此总是喜欢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下个说不定会更好呢,企图通过“等”的方式来佛系处理问题。
当你喜欢上一个人,突然又觉得对方不合适,想分手或换人的时候,你要提醒自己是不是 压抑系统 启动了,你其实是渴望亲密的,但是又总是压抑自己的需求,你看到的并非事实。你需要破除“开启新关系作为备份”的观念,非原则性问题的前提下,对给自己和对方一些耐心。
回避型依恋者会经常误解他人的动机,觉得对方总是在图你什么,会容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会对感情造成破坏,此时你需要意识到自己是否在伤害别人(包括你的伴侣),如果还想继续这段感情,请多做一些 换位思考 ,在他人筋疲力尽之前,哪怕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关心和交流,也能够使得你们的关系悬崖勒马。
在亲密关系中,凡事要 尽量多往积极的方面想 ,可以列出每天 感恩清单 ,每天晚上在睡前回忆伴侣为你做的事情,把它写下来,提醒自己为对方感恩。
此外你也需要意识到你的平静外表和对处理关系的态度,可能会使得焦虑的人感受到更加失败,感到自己缺少存在感,因此更加焦虑。你的情感疏远状态,也会让自己的伴侣更加焦虑,如果他/她本身就是个焦虑型人格,还会因为被你这样对待而变得更加苛刻,让你在关系中更加痛苦,个人空间更少。
② 模仿安全型的处事方式
认识到问题后, 积极尝试按照安全型的处事方式待人 ,多次模仿后形成习惯,消除焦虑感。
多了解安全型行为的案例,充分理解“做出安全型人格的行为可以获取他人信任并提升自身安全感”这件事。
如坦白赞美他人后感到亲密度提升,多次重复并形成 确定性 ,自我暗示“如果我可以突破自身障碍表达对别人的善意,可以得到自身渴求的安全感”。
我个人推荐,回避型依恋者可以多看青春纯爱日剧和日影,一方面画面唯美,故事简单清新;另一方面价值观正确,多为少年人百折不挠的热血故事,或者传递即使头破血流也于心无愧的积极爱情观,有利于帮助回避型依恋者巩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突破舒适圈”的思维认知。
③ 坦诚自己的不完美
回避型依恋者会袒露自己缺点,多半是分手或者关系濒临破裂的时候,才会说出自己配不上对方的理由。但这样的方式是很伤人的。
要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信心,不仅仅是可以通过伴侣的赞美实现,自我接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回避型依恋者形成自卑感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你必须从自我入手,坦诚自己的不完美,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也不要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从日常生活的细节观察入手,意识到“人无完人”,认识到其他人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并不需要做一个完美的利己主义者。这个社会需要每个人的相互包容和理解,才会变得更美好,亲密关系同样也是。
当面临某种情况而感到自信心不足的时候,不妨给自己壮壮胆,多给自己打鸡血,“我一定能够做到的,这件事并不难,别人都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如果怀着豁出去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并且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紧张不安的情绪就会和你say goodbye。
事实上袒露自己的不完美也并非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反而能够获得对方的欣赏和认可,当你迈出了第一步,整段关系步入良性循环的状态后,你的自信心自然也会大幅度提升。
④ 接受伴侣的缺点
当伴侣对你表达负面情绪时,请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坚持倾听。你可能会感到浑身不舒服,想要反击,想要完全否认对方,或是想要逃跑。我鼓励你不要这样做,通过 回馈 对方对你说的内容,来向他们展示你可以理解他们,表达完你的理解后,一定忍住不要说[但是]二字来反驳对方,强行植入你的理解。
⑤ 消除“凡事只能靠自己”的刻板印象
我建议回避型依恋者们不要把你的工作和事业放在人际关系之前。你要知道,不断提醒自己凡事只能依靠自己,自我价值提升才是唯一重要的这个声音,其实是在你小时候形成的,来保护你体会安全感的。但是现在你已经长大了,你要清楚的看明白,迟早所有人都会在竞争中遇到比你自己更强的对手,多多少少会遭遇失败的。当这一天到来,你却没有人真心爱你的话,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可以的话,我鼓励你们去意识到不完美的自己也是能够得到尊重和喜爱的,即使你没有成为一个特别特别成功的人。
⑥ 阶梯式克服计划
我曾经在没遇到我爱人前,我也是回避型依恋者,我深刻的体会那种想走出来却又不知道怎么走出来的犹豫心态。 根据依恋理论,要引导自己慢慢走出回避的状态,最简单无脑的办法就是找个安全型风格的恋人 ,安全型能够给回避型依恋者所带来的那种心安的感觉,是使得他们不想回避的摇篮。
但在我咨询的经验中,安全型的人确实少之又少,绝大部分人都是属于回避型/焦虑型。回避型和焦虑型恋爱是最不容易的。因为焦虑型常常需要获得伴侣的关系来提升安全感,而回避型又恰恰不擅长表露自己的内心,喜欢逃避,从而触发焦虑型的不安机制。两人相处一不留神就会陷入陷入“我追你跑”的状态,彼此都痛苦的不行。
在寻求外界失望落空时,回避型依恋者要做自己生命中的强者。回避型依恋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因此必须像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一样,对自己的关系交往进行任务规划。起初的级别可以是比较低的,随后逐渐像阶梯式增长。例如在恋爱中:
第一礼拜,尽量不去从负面角度评价伴侣,列出每日感恩清单;第二礼拜,在伴侣有合理诉求的前提下,彼此约定好每月见面计划;第三礼拜,再与伴侣相处一段时间后,开始主动提出要求想要认识对方的朋友圈;第四礼拜,月末阶段,这个月如果有发生矛盾,找个喝茶闲聊的时间和对方坐下来,好好袒露你内心的真实想法;
一般来说,上述阶梯式计划看似容易,对于回避型依恋者来说,实际做起来却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此时你能够找到一个监督员,比如你的男女朋友,让他来评判你的执行情况,并且督促自己坚持下去(可通过奖励的方式),是锦上添花的一件事,实在找不到人,找老师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帮你跟进指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也是一个回避型,或者被身边的回避型伴侣困扰很久,就用这篇文章去和他们解释清楚吧,只要你能勇敢的迈出这一步,改变永远不算太晚。
我是雨宸 ,一枚婚恋情感咨询师,专注于解决你的情感难题。咨询可以直接在文章底部留言,我会一一解答。
感情性的性格又称“特殊人格”,这是一组特殊类型的人格,以经常发生比较持续的情绪偏低或偏高为特征;但都未达到轻躁狂或轻度抑郁症的程度,也未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并未引起其本人或他人的痛苦。因此不能归于一组人格障碍,只能视为一组特殊的人
情感性人格障碍特点
情感性人格亚型
(1)抑郁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多愁善感、触景生情,过于敏锐,自卑心较重,在不良环境或受到刺激后易引起抑郁反应。
(2)躁狂型人格:表现与上型相反,主要是情绪欣快、谈笑风生、待人热情,有轻浮倾向。
(3)循环情感型人格:这种人情绪高涨时类似轻躁狂性人格,低沉时则类似忧郁性人格,有时间较长的周期性程度高、低波动转变。
情感性人格障碍
情感性人格障碍是一组具有某种或两种交替出现的不良情绪状态在一生中占有优势特点,以情绪低落、情绪高涨、环性情绪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
情感性人格障碍要点
一是某种突出的不良情绪在一生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或者两种相反突出不良情绪在一生中反复辗转出现,即主导心境在一生中始终是不正常的,且不受环境因素影响;二是难以对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即终身都有情绪调节的障碍。
所谓"情感型性格"其实就是指"感性人格"。
——"感性"是指人情感丰富,多愁善感,能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感受力很强,能体会到任何事物情感的变化。
——感性的人其感情丰富、情绪外显。易被外部的人或事所感动,情商高,移情通感能力很强,在不同的场合呈现出相应的情绪特征(情绪化),由此让交流更加的融洽通畅。
——同时,感性体现了一种人性化的处事对人法则,是对功利理性原则的反动,可以树立亲和型的权威。
优点:
——1、亲和力强,容易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
——2、感情丰富,多愁善感、易受人影响而至同悲同喜,情绪随环境同步变化;
——3、有人情味,受人恩惠必会反哺以酬;
——4、心软善良,易被事物的表象感动,怀有悲天悯人、乐善好施的情怀;
——5、情感细腻,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觉察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的细枝末节;
——6、感受力强,对环境敏感度高,如:他人的情绪、氛围变化等等;
——7、艺术天赋高,善于形象思维,在艺术天赋方面常常会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对于情节、场景、画面、色彩常有出乎意料的构思,如:作家、画家大都是性格较为感性的;
——8、浪漫,在个体思维里对现实世界感到不满,对未来充满期望和追求,理想远大,具有不甘堕落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在生活中放纵情感、追求诗意般的生活,人生充满着许多的幻想、生活不拘小节(情侣关系而言)。
——9、具有感染力,言行常常能引起别人产生相同思想感情的力量,启发他人的思想创造与激励起他人的情感彭拜。
缺点:
——1、多愁善感,感性的人都喜欢联想,密切关注自己在乎的人或事,常常将对方的言行细节联系己身,由此产生或好或歹的联想,从而导致自身情绪忽高忽低的状态;
——2、感情用事,遇事常常是心所想而行所必,不考虑客观现实是否允许,常为此碰壁;
——3、主观,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常以自己的喜恶为选择标准,不考虑相关人员的接受程度一意孤行,由此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4、情绪化,心理状态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引起情绪波动,喜怒哀乐常在不经意间转换,呈现出喜怒无常的人格特征;
——5、心理承载力低下,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低下,缺乏适应逆境的容忍力、耐力和战胜力。在逆境中喜欢抱怨,甚至口出恶语以宣泄心中的愤懑与不满;
——6、直线式思维,以一种单维的、定向的、视野局限,思路狭窄思维方式直接剖析事物,缺乏辩证的思维方法,以一点、一面的表象直接将事物定性在非黑即白的性质之上,从而误导事物的发展路线,在客观上获得自我实现的效果;
——7、环境适应力低下,感性的人大都是理性主义者,他们心目中的世界都是理想化的,因此其处世方式中常常以自身认知去对待客观现实,由此导致认知与现实存在巨大落差,常常四处碰壁。
情感钝化型人格是一种人格障碍,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冷漠和缺乏情感反应。这种人格特征表现为将别人视为工具、目标或娱乐,而不是真正的人。
情感钝化型人格的特征包括:
1 缺乏同情心和共情能力:情感钝化型人格的人对别人的痛苦和苦难感到漠不关心。他们无法感同身受,也不能真正理解别人的立场。这使得他们在社交交往中缺乏适当的反应和应对。
2 自我中心:情感钝化型人格的人通常很难关注别人的需求或感受,只关注自己的事情。他们可能显得自私或自我膨胀,缺乏成就感和满足感。
3 缺乏情感表达:情感钝化型人格的人通常表现出冷冰冰的外表,不轻易表达情感。他们可能很难与别人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而且可能让人感到孤立和孤独。
4 没有内疚感和自责:情感钝化型人格的人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无责任感、不诚实,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伤害而感到内疚或自责。
5 明显的非常规且有害的行为:情感钝化型人格的人可能表现出明显的敌对行为、破坏性行为、意志波动、冲动和偏执行为。
总的来说,情感钝化型人格的特征表现为缺乏对人性的基本信任和对情感和情感表达的缺乏。这些特征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和职业生涯中遇到困难,甚至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失落和失望。然而,如果认识到自己的情感钝化型人格特征,寻求到合适的治疗和支持,他们可以慢慢地改变这些特征,从而获得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成功的职业生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