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7点,阳光灿烂,校园的广播里播放着歌曲《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随着美妙的旋律,孩子们戴着小黄帽和口罩,穿着整洁的校服,精神满满的跑进校园。作为值班老师的我,看到这样的情景也是满满的感动,充满活力的校园和孩子们,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突然,我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个孩子长得黑黑瘦瘦,脸和手,露在外面的皮肤总是脏兮兮的,好像至少一个月没有洗过一样。这孩子好像是三年级的,对他印象深,除了他不讲卫生之外,还因为他每次上学和别人不一样,他总是拉着一个拉杆箱当做书包,看起来书包好高级的样子,每次他走在校园里,书包轮子总在校园的地面上发出轰轰的声音,而这书包又如此的高级,和他脏兮兮的样子极不相配。
我也曾经有过疑惑——三年级的小孩子该有多少课本,这孩子背不动吗?有必要拉一个拉杆箱书包吗?在办公室里我得到了答案。有的同事说,这孩子从小有先天性心脏病,从小父母都宠着他,事事都顺着他,之所以拉一个拉杆箱,书包是怕他背着书包,对心脏造成压迫。
今天早上我又看到他,不同的是,他正被爸爸从三轮车上拉下来,连拉带拽地把他往校园里推,孩子在大声的哭,边哭边说:“我腿疼啊……”这一幕引来了好多孩子都往那边看,后来妈妈不知道从哪里出来了,把孩子推向校门口,因为家长不能进校门,所以孩子的爸爸和妈妈都只好在校门外劝孩子赶紧进去。而这孩子根本就没有进教室的意思,站在大门口哭的声音越来越大,妈妈也过来大声的批评他,后来看批评不管用,连哄带劝,可是孩子根本就不听。
看到这一幕,作为值班老师,我发现这对母子在堵着校门口,造成了其他孩子进校门不方便。另外我发现,家长这样跟孩子讲道理沟通,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儿孩子就会消气儿,乖乖听话进教室的。想到这里,我想我应该做些什么。
我走过去,平复了情绪,降低了音量,问孩子的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位妈妈说:“他不想来学,找很多理由。”而一边的孩子似乎很冤屈,大声的哭着说:“我腿疼啊!……”我好像有点明白事情的原因。俯下身子,拍拍孩子的肩膀,我发现他全身都是颤抖的,由于愤怒他哭的声音越来越大,我说:“我知道,可能你腿疼,但是今天是周一早上,刚来学校你就回去,这是不应该的。这样,你先去教室,等到坚持不了的时候,再打电话让妈妈再来接你好吗?”孩子妈妈看我说话声音很平静,她也降低了音量,一改了之前的大声嚷嚷,对孩子说:“就听老师说的,你先去教室,腿太疼了,再给我打电话。”孩子仍然哭着说:“我要回家!”……
妈妈看孩子不听劝告,也没了辙,只是把孩子中午吃饭用的饭缸往孩子手里塞,孩子哪里会接啊?孩子妈妈看孩子不拿,就对我说:“我去把他饭缸送到教室!”
我说:“你不用去,先放这儿吧!”
她就把饭缸给我,让我帮孩子拿到教室,我说:“这是他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带到教室。”孩子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示意她把饭缸放在孩子脚边,让她赶紧走。
孩子妈妈走了,而孩子还在大声的哭。我也走了过去,不再理他。我偷偷的看他,他一直大声哭着,往大门外他家的三轮车那儿看,一直看……
过了好大一会儿,他哭的声音小了。我说:“别看了,你家人都走了,进教室吧!”他还是站在那里不动。我说:“我知道你肯定腿疼,要不也不会难受的哭,但是我看你走路还挺好的,说明疼的还能忍得住,忍不住了再回家休息好吗?”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有大哭,变为轻轻的抽泣。又过了几分钟,他终于在我的劝说下,进教室了。
这件事情中,如果家长好好的跟孩子沟通,应该孩子不会有这么激烈的情绪,会有这样不好处理的结果。
所以,当孩子遇到情绪时,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有好的心态。抱着同情、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样的心理来处理事情。一定不能跟孩子唱反调,上弦,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情绪是会传染的,越是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能保持冷静的心态,不急不躁的跟孩子沟通,孩子也不会有那么激烈的情绪反应。上面一件事情,孩子着急,家长也是大叫大嚷,这样只会加剧焦躁不安的心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外,我们时刻要注意,跟孩子沟通的目的是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羞辱、打压孩子的状态。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必须得给孩子点颜色看看,否则他后面还要犯这种错误。这其实,是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的办法,虽然在家长的恐吓下,当时就能见效,但容易反弹,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在稳定住孩子的情绪之后,要想解决办法。解决的办法最好由孩子说出来,我们可以问:“你觉得该怎么办?”“你想怎么样?”“你觉得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情绪非常激烈,没有考虑解决的办法,对我们的问题忽视。那我们就自己提出一些解决办法,让孩子选择。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温和而坚定”,不迁就孩子,错了就是错了,对的就是对的。虽然要同情孩子的感受,但是也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能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为了尽快的平复他的情绪,他说什么父母都依着他,这个是极端有危害的。
第三回馈经验。当孩子解决好了之后,我们要鼓励孩子做得好。鼓励不等于无条件的表扬,目的是让孩子关注到自己的成功经验,体验到喜悦感,成就感。在此基础上,跟孩子聊孩子成功的经验,以便他遇到类似的事情,知道该怎样做。
所以,要做一个情感引导型的父母。好好的跟孩子沟通,学习说话的艺术,沟通的艺术,引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情感引导的步骤
01播下种子
这是要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事先知道要求是怎么样的孩子就更有可能合作。
比如我们带孩子去饭店吃饭,路上提醒孩子说我们现在要去吃饭,也就是说我们要坐在餐桌前安安静静的吃饭,不可以到处乱跑,也不能大吼大叫。
02观察和判断
其实观察和判断的本质就是关注,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观察他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烦躁吵闹或者沮丧,孩子的个性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事情让他最不满。
当我们去了解孩子之后,这样就会帮助我们去预测,有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并且提前做好准备。
03聆听
聆听的能力对于情感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听小的孩子说话和听成年人说话是有所不同的,我们需要同时用眼睛和耳朵去关注它,并且要蹲下来和他视线齐平,以便能够直接和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知道你确实在专心致志的关注他。
0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遇到让他情绪激动的情况时,或者在他表现不好的时候,他最需要父母去接受,并且回应他的感受。
我们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但是绝不允许把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这也需要我们父母以身作则。
05同情
当孩子经历消极情绪的时候,如果能够把自己放在他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轻视他的感受,或者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这种消极情绪会很快的消失。这个和成人其实一样,您今天理解我,我们同样会感到安慰。
2022年1月17日 中原焦点团队 中27 庞爱国 第381天分享 本周第0次约练 总约练第320次 咨202、观81、来3、朋5、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总分享第383次
情感引导是什么?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情感引导需要时间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为人父母本该如此,所以也不足为奇。情感引导一般不受场合限制,但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情感引导最好不要受到外界的打扰。尤其是当孩子遇到难以理解和表达的强烈情感时,这种引导尤为重要。我把情感引导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处罚所有错误行为的万能战略。有时候情感引导也会失效,但只要能够投入50%以上的努力,其结果总会是积极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将会更加亲密。
父母在情感引导中的角色
作为孩子的首位教育者和引导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至关重要。采用情感引导的家庭规矩分明,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加坚韧、听话且善于交际。父母作为长辈,应该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完全可以成为孩子的优秀榜样和情感引导师。
情感引导的核心就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为了能够提供最好的引导,父母应该对孩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
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孩子自由轻松地表达情感,而不受任何压抑或否定。为了促进与子女的良性沟通,父母应当:
了解并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所以情感引导也要因人而异。
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以避免设定不切实际或者不适当的目标。
密切注意孩子想要表达的任何情感,并把孩子最难管教的时刻看作了解他们的良好机会。
对孩子的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
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但同时也要设定界限。
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而不是依靠外部奖励来纠正行为。
为孩子树立三思而后行的良好典范。
避免否定、怀疑或者轻视孩子的情感。
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
提前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可以让他们更合作。
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现代的父母还有好多在沿用他们父母辈的传统方式去教育孩子,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首次提出了“情感引导式教育”的概念,是一种奠定父母和孩子一生亲密关系的长期有效的教育方式。
那么,情感引导式教育究竟是怎样一种教育方式呢?
所谓的 情感引导式教育 ,不是通过吼叫和威胁来迫使孩子听话,而是 指父母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并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建立起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同时让孩子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情感引导常见的 误区 有以下四个:1严格控制和过度放任都不对;2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3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手段;4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这也是父母们经常采用的具有短期效果的教育方式,但长远来看,并不能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
因而,在进行情感引导式教育时要避免以上四个误区,同时还要注意孩子的阶段性发展。、
现在借用书中的一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情感引导式教育。
妈妈正在跟好朋友打电话,而孩子们在旁边来回奔跑,还发出尖锐又刺耳的叫声。这时,妈妈们通常会对孩子们大声吼到:“都给我安静下来,没看到我在打电话吗?不许再跑了,都给我出去!”这样做,确实能立竿见影,但是孩子却被吼得一愣一愣,只知道妈妈很生气,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还觉得很愤怒和委屈。
那同样的场景,如何进行情感引导式教育呢?
情感引导型妈妈会先做一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对孩子们说:“亲爱的,看来大家今天的心情都不错嘛—— 一个个跑得跟小火车似的,屋里到处都是东西,妈妈担心你们会摔倒。而且,妈妈现在在打电话,你们这样会吵到妈妈的。所以妈妈希望你们能去外面跑或者安静一会,玩会玩具。”这么说的话,孩子不仅能知道他们现在是因为高兴所以跑来跑去,同时也知道妈妈的担心。另外,也能意识到这个行为会给妈妈造成困扰,所以我可以出去外面跑或者安静地玩会玩具。
启示: 作为妈妈,我希望自己学会用情感引导式教育,来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来帮助孩子认识并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作为教师,我们同样可以试着用情感引导式教育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帮助学生认识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较少其不良行为。
娃已经适应了断奶的日子,我的心力也在一点一点恢复。过去中午吸奶的时间,成了我阅读的自在时间。年初设定的每月两本书的flag也可以捡一捡了。以下时本周看《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的读书笔记,期待用情感引导的方式陪伴孩子的成长。
一、什么是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其核心是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机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二、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
1了解并尊重孩子。因人而异,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
2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以避免设定不切实际或者不恰当的目标。
3密切注意孩子想要表达的任何情感,并把孩子最难管教的时刻看作了解他们的良好机会。
4对孩子的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
5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但同时也要设定界限。
6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而不是依靠外部奖励来纠正行为
7为孩子树立三思而后行的良好典范。
8避免否定、怀疑或者轻视孩子的情感
9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
10提前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可以让他们更合作。
三、育儿过程中的常见误区
1控制性父母与放任型父母
场景:打电话时孩子在吵闹。
1)情感引导性妈妈,先做一个深呼吸,然后对孩子说:亲爱的,你们的声音有点太大了,看来大家今天心情都不错嘛。个个跑得跟小火车似的。不过你们能不能到外面跑去?我可以帮你们布置一个障碍跑道,屋里可不方便赛跑。等妈妈一打完电话就出去帮你们建造好不好?请你们也帮妈妈一个忙,自己先去后院玩可以吗?
2)控制型父母:家长的话就是命令。他们要求孩子必须尊重长辈,但不会和孩子分享权力或者教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既不给孩子什么表达的机会,也不考虑孩子内心的感受,动不动就板起面孔,对孩子进行威胁或者惩罚,甚至对孩子动粗。他们更注重孩子的行为,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感情、思想、观点和意见等很多方面。在此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由于长期受到压抑,会渴望一切可以放纵的机会。当这种机会出现的时候---通常是在少年时期,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抓住并肆意利用。
3)放纵型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缺乏约束和规矩,而且没有群体归属感。这些孩子往往个性散漫,他们因为没有得到管教,所以不具备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依赖感。他们常常会感到恐惧,因为他们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总结:教会孩子如何去尊重他人的需要---这正是孩子们在上小学之前必须学会的规矩。声音大小不重要,不需要怒吼,不需要威胁和惩罚,有理有据,态度温和最重要。采用尊重和鼓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既要保有同情之心,但也要规定限度。
2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场景:我饿了。
1)你怎么可能会饿。我一个小时之前才给你吃过。家长会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凌驾于孩子之上。
2)关心的问:你又饿了吗?真的吗?是你的肚子咕咕叫了吗?会不会是渴了呢?
总结:倘若家长能够以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来回应孩子的痛苦、羞耻、内疚乃至愤怒等消极情绪,他们会因此学会恰当地处理这些感情,这种能力会帮助他们在成年以后处理工作中和感情上所遇到的问题。接受过情感引导的人很清楚何谓自我、何谓他人---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基本又重大的区别。但是引导不等于溺爱。情感引导是先判断情况,然后再做出处理。塑造和引导孩子的情感经历----无论悲伤、饥饿、疲倦还是恐惧。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感情,但也要给他们规定适当的限度。
3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我们有责任让孩子知道,即使没有奖励也应该去做正确的事情。孩子最希望得到的不是贴纸或者什么新玩具,而是你的关注。我不会依靠玩具来让我的孩子听话。他如果合作的话,一定是因为我们之间所建立起来的特殊情感;如果他不乖,则通常是因为发生了让他不愉快的事情。单单给个玩具并不会解决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及时去发现问题的根源并加以处理。
如果你能够试着理解并且重视他的小小世界的话,将会让他感到备受尊重,他的愤怒就会消退的更快。如果贿赂他,没准下一次他想要的时候,还会期望同样的回报才肯合作。
4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1)我们不惩罚孩子,而是让他承担后果。我们只是想给他一个教训。这种态度将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
2)最有利于孩子茁壮成长的条件是获得父母的支持、指导和建议。利用直接后果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对自己行为的直接结果负责,而不是非要给他“上一课”。
总结: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让他来分担责任,并鼓励他去思考和做出自己的决定。让孩子合作的关键是要激发他们的内在能动性,让孩子因为自己会受益而去做某件事情,而不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威胁或是胁迫。
情感引导的关键在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密程度,这是所有互动的前提条件。父母要重视沟通的艺术,寻找良好的互动方式。在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之前,父母都应该问自己:“我即将要做的事情和要说的话会不会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并且有助于他在现在和未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呢?”
成功的情感引导也意味着你要处理自己的情绪。了解什么样的情况 容易挑起你的愤怒,可以帮助你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让自己的情绪。
情感引导的关键要素有:
第一:播下种子。
就是要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 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事先知道要求是怎样的,孩子就更有可能合作。最好提前告诉他好几遍。
书中案例:
每次我和丈夫打算带孩子们出去吃晚饭的时候,我都会在早上就 提起这个话题。我会告诉孩子们:“今天晚上爸爸妈妈要带你们去饭店 吃晚餐,你们明白我们要去做什么吗?也就是说,我们一家人要在包间 里坐在餐桌前吃东西。所以你们不可以大喊,也不能乱跑哦!”就像这 样,简单的解释可以让他们为接下来的活动开始做准备,让孩子们知道 在饭店里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我们还会带上一个玩具包,里 面装着各种可以在餐桌上玩的有趣的东西。 在乘车去饭店的路上,我会再次提醒孩子们:“我们现在要去吃饭 喽!也就是说我们要坐在包厢里安安静静地吃饭,不可以到处乱跑,也 不能大吼大叫。”我还会在进入饭店之前提醒我的小儿子:“我们就要进饭店吃饭 了,你还记得我对你说过的话吗?”在坐下之后,我们会对孩子这样 讲:“这里可真棒啊!我们马上就会吃到一顿美味的大餐。”然后我们会分给每个孩子一个玩具,并和他们做互动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 家人出去吃饭不就是为了享受一下吗?所以我们尽可能地让孩子们也觉得舒服,在必要的时候包容他们的请求。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提前种 下合作的种子。
第二,观察和判断。
也就是是关注,观察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显得烦躁、吵闹或者沮丧?孩子的个性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事情最让他不满?
如果你知道某个玩具会让孩子遇到难题的话,一定要陪他一起玩。 观察他如何想方设法地去弄明白,并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不要直接告诉他答案或者干脆代劳,而是要引导他去掌握方法。你可以示范, 但一定要给他自己动手的机会。仔细观察你的孩子并了解他的个性,这会有助于你预测何时可能面临挑战,并提前做好准备。
观察的目的还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例如,他是不是饿了、渴了、累了、热了、冷了或者过度兴奋了?不乖的行为往往是孩子表达这些基本需求的手段。一旦满足了这些需求,孩子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第三,聆听。
聆听的能力至关重要,听年幼的孩子说话和听成人说话有所不同,你需要同时用上你的眼睛和耳朵去关注他。最好的聆听是蹲下来和他的视线齐平,以便能直接和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知道你确实在专心致志地关注着他。此外,良好的聆听不仅意味着要注意孩子所说的话,也包括去观察他的肢体语言。
很多家长听的时候注意力过于分散,孩子都非常敏感的,一定会第一时间知道。如果我们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去认真倾听和理解孩子们的想法的话,他们其实会非常有耐心地讲给你听。
第四,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遇到让他情绪激动的状况时,或者在他表现不好的时候,他最需要你去接受并回应他的感受。想要分辨孩子是否在借用不乖的行为来发泄情绪可能有点困难,自己或许也正在因为孩子的不合作而闹情绪。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作为情感引导者的责任都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因为有人对他恶言相向而红着脸哭鼻子的话, 你有两种方式可以处理这种情况:一种是不把孩子的感受当一回事,立即试图说服孩子不要去理睬别人说的话;另一种是承认并接受他的情绪:“我知道你在生气。你需要爸爸的帮助吗?”这样说可以帮助他扩充情感词汇量,他很快就会记住,这种内心的感觉原来就叫做生气。他还由此而得知人们在生气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渐渐地他便也能够判断别人的情绪了,并且知道如何去应对自己的情感。
父母应当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其他孩子听,但绝对不能允许孩子把情绪发泄在另一 个孩子身上。父母只能鼓励孩子用语言去表达,并给他们示范该如何去做。
第五,同情。
同情非常的有力量,特别是当孩子经历消极情绪的时候。如果家长能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而不是轻视孩子的感受或者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的话,这种消极情绪会更快地消失。我们大人也是一样,当感到有人理解我们的时 候,我们就不会那么有敌对情绪,也更愿意和人去交流。
孩子和成人在这点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当关爱我们的人聆听和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同 样会感到安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