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学完了情感引导的四个常见误区,再次明确一下情感引导的重要性:
1、情感引导不仅会帮助你的孩子学会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还有助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掌握了丰富的情感词汇的孩子会比较少耍脾气或者用行为来发泄情绪。情感引导会让他们学会忍耐,同时还能提高他们控制冲动行为的能力;在学校里学习会更专心,也学得更轻松。
3、可以促进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加深亲子间的亲密关系。在你的引导️,孩子将学到宝贵的社交技能,以及如何去照顾别人的情绪。
知道了情感引导的重要性,父母具体该如何做呢?本章列出了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一、播下合作的种子
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事先知道要求是怎样的,孩子就更有可能合作。
比如全家打算外出聚餐,出门前你可以先提醒孩子:“我们现在要带你去饭店吃晚餐,也就是说我们要坐在包厢里安安静静地吃饭,不可以到处乱跑,也不能大吼大叫。”
二、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观察的目的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你需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观察他在什么情况下易烦躁、吵闹或沮丧?孩子的个性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事情最让他不满?这些诱因会随着孩子长大而改变。
三、聆听——先听后说
聆听的能力是情感引导的关键。听年幼的孩子说话和听成人有所不同,你需要同时用你的眼睛和耳朵去关注他。
你甚至可能需要蹲下来和他的视线齐平,以便能直接和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知道你确实在专心致志地关注着他。良好的聆听不仅要注意孩子孩子所说的话,也包括观察他的肢体语言。
四、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遇到让他情绪激动的状况时,或者在他表现不好时,他最需要你去接受并回应他的感受。无论在何种下,你作为情感引导者的责任都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
比如,当你的孩子因有人对他恶语相向而哭鼻子时,你可以承认并接受他的情绪:“我知道你在生气,你需要妈妈/爸爸的帮助吗?”
这样说可帮助孩子扩充情感词汇量,他很快会记住,内心的这种感觉原来叫生气。父母应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其他孩子听,但绝不允许孩子把情绪发泄在另一个孩子身上。
五、同情
同情就是感受孩子的感受。让家长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感同身受,然后再作出恰当的反应。
同情的力量是惊人的。面对正在经历消极情绪的孩子,如果你能换位思考,而不是轻视或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种消极情绪会更快地消失。
近期读到《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书中提出“情感引导”的方法让我豁然开朗,当我们成为父母,在面对孩子情感和行为上的难题时经常束手无策,有时也会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读完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情感引导”这个方法的魔力以及所需的技巧,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自由轻松地表达情绪,但在我们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多多实践这个方法。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当孩子哭闹、吵嚷、冷暴力对待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从小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可能父母也不会。情感引导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地教会他这种情绪叫作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实践:最近与宝宝沟通先询问她的感受,告知这是什么情绪,而不是直接说不能这样做,解释清楚这样做的后果,不再吵闹那么强烈。
001播下种子: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对他的要求;
002观察和判断:要关注孩子的行为,体察孩子的需要;
003聆听:尽最大的努力去认真倾听和理解孩子们的想法,尊重孩子。
00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并示范如何去做。
005同情孩子,换位思考:当孩子经历消极的情绪时,你能把自己放在他的角度上思考,而不是轻视他的感受或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这种消极情绪很快消失。当有人理解我时,我也更愿意与人交流。
实践:对于孩子不愿意洗澡这个问题,用以上的步骤去实践,减少了宝宝对洗澡的抵抗情绪,愿意主动洗澡,引入游戏帮动物洗澡,她玩得很开心。
001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制定简单明了的规则(设定限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单靠情感引导是不够的,还要对孩子加以约束,让他知道什么事情“行”,做什么事情“不行”。
002让孩子有“我说了算”的感觉(自信心);
权力和自立会让孩子感到自信满满。
003让孩子知道大人会帮助他们:教会孩子们说“帮助”这个词,减少孩子们的尖叫和牢骚次数(妈妈在这里,妈妈随时都会帮助你的)
004多和孩子说关于情感的词汇,让他学会判断和表达情绪。
其实我们需要的是孩子的合作,而不是顺从。所以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给他们示范正确的行为。
001该认错时就认错:自己做错要主动向孩子认错,要让孩子知道,人不完美并不是错误,所有人都会犯错。
002让你的言行保持一致:注意你的肢体语言和话语保持一致。
003留些时间给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更好的照顾孩子。每天安静地看会书听首歌,让人特别开心。
004 拒绝暴力,以和平的方式沟通
1)为什么说打屁股没用?
首先,打屁股损害孩子学习能力;其次,打孩子就是唆使他们使用暴力;最后,体罚和打孩子会伤害他们,会让他们害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
2)不能打,怎么办?
要耐心的指导孩子:父母要教会他们如何与人协商,有必要妥协以及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矛盾。
最后提供解决方案或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有时候孩子可能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做,他需要你的指导。
005认识自己的弱点,不要轻易发怒,多检讨自己为什么没能给孩子足够的理解。
请给予宝宝正常的呵护,教导他如何恰当地表达感情,但最重要的是要无条件地去爱你的孩子,在身边鼓励和支持他,让他快乐地成长!
问题一:心理学中的引导是什么意思 你说的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阿尼玛(anima)”吧?
通俗的说,阿尼玛是指男人内心中女性化的一面。阿尼玛是荣格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原型概念,相对于阿尼姆斯为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象,阿尼玛为男性心中的女性意象,又可译为女性潜倾。荣格在分析人的集体无意识时,发现无论男女于无意识中,都好像有另一个异性的性格潜藏在背后。男人的女性化一面为阿尼玛(anima),而女人的男性化一面为阿尼姆斯(animus)。
作为原型,阿尼玛是男性心目中的一个集体的女性形象,阿尼玛是各种情感的混合体,它包含了属于女性的各种特质,是男人心灵中所有女性心理趋势的化身,比如模糊不清的感情和情绪,预感性,容易接受非理性的东西,对人身外貌爱的能力,对自然的感觉等。由此我们容易明白,阿尼玛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必定有其消极的一面。
问题二:感情的意义 人的生存与发展要核心内容上就是对于价值的生产与消费,那么,情感对于人类的意义就是:人类依靠情感来识别价值、表达价值、区分价值、计算价值、选择价值和创造价值。 人通过价值观来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通过情感来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再通过情感的相应运算方式来计算各种客观事物之间的价值联系,然后,通过意志的相应运算方式来计算自己的相应行为所产生的价值,并选择出最佳的行为方案。如何计算价值1、通过价值观来识别事物的价值率。一个人所拥有的价值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任何人都必须对所拥有的价值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这就需要以“价值观”的形式来对各种事物的价值特性进行认识和分析,从而引导和控制人把有限的价值资源投入到合理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减少价值资源的浪费,提高价值资源的利用率,使价值资源实现最大的增长率。事物的价值特性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使用价值、劳动价值、价值层次性、价值多样性、价值稳定性、价值率等,对于人类主体来说,“价值率”是所有事物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价值特性。价值率:是指人与事物发生价值作用时在单位时间内该事物价值增量(即投入的价值量与产出的价值量之差)与投入的价值量之比。如何创造1、认知、情感与意志的本质认知的本质:人脑对于事实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认知,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最基本形式。认知包括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其中:感性认知是指人对事物所发出的 信号进行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如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冷热等方面的感知;理性认知是指人对概念或概念系统(即事物的第二信号系统)所进行的认知、理解、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等。情感的本质: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情感,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另一种基本形式。情感包括感性情感与理性情感。感性情感是指人对事物发出的感性 (如物理或化学 )信号所产生的感觉取向、知觉取向和表象取向。由于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因此情感是一种特殊认知。意志的本质:人脑对于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意志,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第三种基本形式。意志包括感性意志与理性意志。感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感性 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感性 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体力劳动需要克服机体在肌肉疼痛、呼吸困难、血管扩张、神经紧张等感性方面的困难与障碍。理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理性 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第二信号系统 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脑力劳动需要克服大脑皮层在接受第二信号系统的 时所产生的思维迷惑、精神压力、情绪波动、信仰失落等理性方面的困难与障碍。由于行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因此意志是一种特殊情感。2、认知情感与意志(即知、情、意)的关系人的三种基本的主观心理活动(认知、情感与意志)分别反映了三种基本的客观事物(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种事物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这些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再其次要掌握每个行为的价值关系并且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第一步由认知活动来完成,第二步由情感活动来完成,第三步由意志活动来完成,因此从认知到情感,再从情感到意志,是一条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人类自控行为的流水线。知、情、意的辩证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事实关系、价值关系与行为关系的辩证关系。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客体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也是客体的一种关系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其它关系属性区别开来,因此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本质力量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价值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
问题三:情感的释放或疏泄什么意思 情感的释放是指对不良情绪自身进行的排解,而疏泄一般是指本人或通过心理引导对不良情绪的渲泄,几乎彻底释放。
问题四:感情师傅是什么意思 估计是情感导师之类的角色吧
主要是以过来人的经历引导别人
你还是要介绍一下背景资料
只凭一个名词是很难具体评判的
问题五:默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歌词是什么含义 50分 表达的是此爱至深、至大、至真!
以至于达到了“深爱如醉、大爱如痴、
”的爱之境界:只能“用我的行动证明你是我一生的最爱”!
所要表达的是自己已达深爱,希望恋人“懂珍惜”,理解这种爱。并以“痴痴的等”渴盼着某日终于等到与恋人共享
的思想感情。
以“如果”开头,假设“某日终于可等到
”,是表明自己心性很高,还没有得到自己想得到的这份深爱,对方的爱与自己的爱在程度上还“间隔着一点点距离”,在对方还没有领悟这份不同步的爱时,只能假设得到,或以“分身”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所达到的程度。以此唤醒对方理解并珍惜自己比恋人爱得深的爱,引导对方与自己一同步入爱的更高境界。
问题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多读多思考,小孩子你说思想感情,能确定他们明白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么?比如我学生时代很笨就不会,长大了渐渐就懂了,不是吗?或者你可以引导他们把思想感情理解为作者通过文字描述想表达什么,想让我们知道什么,他当时的心情是怎么的?悲伤喜悦,怀念之类的!…
问题七:如何引导幼儿理解图书中的情绪情感 让他们去读懂里面的意思,
这样就会很好的,
问题八:《默》这首歌表达的是什么要的情感? 这首歌的含义是“
”的至高境界。
表达的是此爱至深、至大、至真!
以至于达到了“深爱如醉、大爱如痴、
”的爱之境界:只能“用我的行动证明你是我一生的最爱”!
所要表达的是自己已达深爱,希望恋人“懂珍惜”,理解这种爱。并以“痴痴的等”渴盼着某日终于等到与恋人共享
的思想感情。
以“如果”开头,假设“某日终于可等到
”,是表明自己心性很高,还没有得到自己想得到的这份深爱,对方的爱与自己的爱在程度上还“间隔着一点点距离”,在对方还没有领悟这份不同步的爱时,只能假设得到,或以“分身”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所达到的程度。以此唤醒对方理解并珍惜自己比恋人爱得深的爱,引导对方与自己一同步入爱的更高境界。
问题九:情感代入法 是什么意思? 钉感代入法 是指由一个人的情感线引申到另外一个或多个人的情感线的一种推理方法。
如爱屋及乌
问题十:怎么引导一个人啊 什么是上进心和消极心态
我国第一位残疾人博士后吴耀军,自幼勤奋好学,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上进心的驱动下,他顽强学习,刻苦钻研,自学了大专全部课程,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又凭着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多门课程,考取了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课程专业的博士生,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他就学完了四年的课程,提前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而且其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一、什么是上进心
上进心是指:人所具有的一种进取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它是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心理品质,也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都有强烈的上进心。
例如为了追求真理、宣扬“日心说”而被罗马教廷活活烧死的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一生有两千多种发明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扼住命运喉咙、奏响生命最强音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我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等等,都是一生有远大目标和强烈上进心的著名人物。李时珍为了完成《本草纲目》这部杰出的医药著作,经过了27年的艰苦劳动,记载药物共1892种,对药物学、分类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进心是人生道路上的灯塔和航标,有了它,人生就有了方向和目标;上进心是人生的动力,有了它,人才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
二、上进心的特征
(一)目标明确
上进心必须同明确的目标联系起来,没有明确目标的上进心是虚幻的,不现实的。
例如一代伟人周恩来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确立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不畏艰险,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力争上游
上进心是一种不满足现状、永远进取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要求人们不断超越自我,向更高的标准迈进。
例如在运动场上,面对激烈的竞争,“不进则退”是客观规律。运动员们只有不断进取,追求“更高、更快、更好”的体育精神,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意志顽强
上进心应与顽强的意志相伴。要取得事业的成功,仅有上进心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顽强的意志。因为在超越自我、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藐视困难的气魄。
例如马克思为了完成《资本论》这部宏伟巨著用了40年的时间,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哥德花了60年的时间,倾其毕生精力才完成了诗剧《浮士德》。
有些青少年朋友智力优异,身体健康,又有极好的学习条件,但由于缺乏上进心,处于消极心态下,导致胸无大志,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虚度年华。可见,上进与消极两种不同的心态,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得到不同的人生价值。
三、什么是消极心态
消极心态是指: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在心理上长期出现的极度失望、压抑等情绪体验。消极情绪的出现与人的内心期待值和期待实现值有关。当人的期待实现值超过内心期待值的时候,由于内心欲望得到满足,人的情绪就会呈现兴奋的状态;反之,当期待实现值比内心期待值小的时候,由于内心欲望未得到满足,人的情绪就会出现失望、压抑等消极情绪体验。
例如小李和小王同时参加高考。小李期望考上名牌大学,小王则认为只要有学上就行。结果,他们都考上了重点大学。小李为此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产生较强的失落感。而小王则喜出望外,心花怒放,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同>>
2022年1月21日 中原焦点团队 中27 庞爱国 第385天分享 本周第2次约练 总约练第322次 咨204、观81、来3、朋5、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总分享第387次
情感引导的常见误区
误区二: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午饭过后才一个小时,孩子就说: “我饿了。”
妈妈轻描淡写地回答: “你怎么可能会饿!我一个小时前才给你吃过。”这是轻视孩子感受的一个典型例子。轻视是一种最简单、最下意识的反应,每个人都有可能会这样做,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正确的或者有益于孩子健康的行为。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成年人对你说出同样的话,你会作何感想。如果妈妈和爸爸刚刚外出吃饭回来,一个小时之后,爸爸对妈妈说 “我饿了”,难道妈妈也会同样不以为然地说:“得了吧!你怎么可能会饿!”她更有可能会这样说: “是晚饭时没吃饱吗?是不是你今天健身的时候太卖力了?”妈妈极有可能会采用沟通的方式来查找缘由,而不是直接拒绝爸爸的要求。
情感引导就是一个了解的过程,以避免像上述案例那样随便忽略或者否定孩子的说法和感受。有时候,家长们会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凌驾于孩子之上。妈妈自己刚吃过,自然不饿,因此就推论孩子也不可能会饿,所以才会回答说: “你怎么可能会饿!”而不是说一些关心孩子的话,例如: “你又饿了吗?真的吗?是你的肚子咕咕叫了吗?会不会是渴了呢?”
当孩子从秋千上跌落下来的时候,目睹了全部经过的父母可能心想,他正好落在一堆木屑上,所以不会有多严重。于是对孩子说: “好了,艾登,你自己站起来吧!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位家长的初衷其实是好的,他不希望孩子过于娇气或者养成爱哭鼻子的毛病。
但是,我们有没有认真地想过当孩子从秋千上掉下来时心里的感受呢?这一过程所引发的是一连串的情绪,首先是害怕:前一分钟他还在高兴地飘荡,下一刻就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随之而来的感受是尴尬,他心里在想: “噢,我的天哪,每个人都在看着我!我一定看起来很蠢……”这种尴尬可能比任何实际的创伤更让孩子难受。总之,类似于荡秋千摔下来这样的轻微事故所引发的情感变化,家长们都往往考虑不到,更不用说更加重大的事件了。
永远从同情的角度出发。作为孩子的情感引导者,你应当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贸然轻视或者低估孩子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者他们对你说的话,你应该首先考虑: “我的孩子在想什么?”在上述情况下,父母应当立即赶到现场,确认孩子的状况,并询问: “嘿,艾登,你没事吧?”你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知道,你随时都守候在他身边。
有一半可能是艾登自己站起来说: “我没事!”然后又去接着荡秋千。这种情况很简单,你已经成功了。
但还有一半可能是,艾登静静地站着,眼睛里闪着泪花,似乎被吓到了,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关心地问道: “是不是摔伤了?还是吓了一跳?”艾登的回答可能类似于: “我害怕了,我荡得很高,然后就摔下来了。”
“妈妈看到了,艾登飞得非常高。掉下来确实很吓人,要不要我们一起坐一会儿,然后再回去玩?”你需要给予孩子的是支持,而不是轻视或者否定。类似于“行了,站起来,不要大惊小怪”这样的语言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让他觉得,妈妈认为自己受到伤害、感到害怕和尴尬都是无足重轻的事情,所以他必须在你面前装出一副坚强的模样来。表面上看,这样做好像没什么不妥,许多父母甚至还会为此而称赞孩子的表现: “看看我们家艾登,马上就站了起来,真让人骄傲。”但父母的这种反应并没有让孩子懂得该如何去面对痛苦,而这正是他在未来的生存中必须掌握的能力。
倘若家长能够以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来回应孩子的痛苦、羞耻、内疚乃至愤怒等消极情绪,他们会因此学会恰当地处理这些感情,这种能力会帮助他们在成年以后处理工作中和感情上所遇到的问题。
“你真的喜欢我吗?你真的爱我吗?那你爱我有多深呢?你为什么没有给我打电话呢?”可能每个人都曾遇到过这种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人——那种一天打几遍电话都不够放心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如果这种类型的人在童年时期接受过情感引导的话,就不至于对自己如此没有信心。接受过情感引导的人很清楚何谓自我、何谓他人——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基本而又重大的区别。
引导不等于溺爱。情感引导是先判断情况,然后再做出处理。这不是在溺爱,而是在塑造和引导孩子的情感经历——无论是悲伤、饥饿、疲倦还是恐惧。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感情,但也要给他们规定适当的限度。
我并不是主张每次学步的宝宝跌倒后父母们都要这样去处理。在多数情况下你只需让他自己站起来,而无须小题大做,也没有必要进行干预。只有当孩子开始哭起来或者明显情绪低落的时候,才需要你进行情感引导。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不能再轻视或者否定孩子的情绪了。孩子的情绪低落意味着他需要情感引导,你要让他知道,你可以给他强有力的支持。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父母轻视孩子感受的例子。例如,父母会对孩子说: “你已经是个男子汉了,应该能自己走到公园。加油,别停下!”或者有的家长会对恐惧游泳的孩子说: “尽管往水池里跳。不要担心,我会抓住你的,你要是再不跳的话我就再也不带你来了!”结果不肯跳的孩子就被领走了。
如果一个年幼的孩子由于父母的压力而不敢承认自己的疲惫、恐惧或者厌倦的话,其实是等于把父母的愿望置于自己的需要之上,是在否认自己的真实感受。
只有当你包容孩子的感受并表示同情的时候,真正的合作才能够开始。以下是一些比较恰当的交流方式:“要不要让妈妈抱着你休息一会儿?”
“也许我们应该在树荫下喝点果汁。”
“我们待会儿再尝试好吗?”
一味地强求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会让他们觉得,如果不遵从你的命令,就无法让你满意。
在童年时期坚持情感引导,会减少孩子对你的过分依赖,而又不会影响到你们之间的亲密感。频繁地否定或者轻视孩子的感受——“好了,根本不疼,快起来!”“路又不远,快,继续走!”——这一类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你并不重视对他的理解,于是他们从此不再依靠你或者指望你(也包括其他人)来帮助他。这会导致孩子长大以后不懂得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如果你对孩子使用的语句是论断式的,例如: “那只胳膊看起来好像是断了。好了,别哭了!我们看医生去……你可是个男子汉,不要再抱怨了……”
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沿用同样错误的方式去教育他们的孩子,导致下一代也缺乏同情心并以自我为中心。孩子们在难过的时候需要得到成年人的安慰。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他人的关怀,孩子们最早都是从家庭中学到的。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他们就将会如何对待别人。
上一篇说到,父母要教孩子体会自己的情感,一方面帮助构建孩子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使亲子沟通更高效。
问题是,怎么教呢?
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作者给出了她的答案——情感引导。
所谓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具体来说就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地教会他这种情绪叫作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例如孩子摔倒了,我们一般会采取两种做法。一种是立马抱起来,一边心疼的摸摸摔到的地方,一边问疼不疼,甚至还要打那个撞到孩子的地板或桌角;另一种是笑着到孩子身边,告诉他不疼,没事的,宝贝最勇敢了。
如果作者看到了,她恐怕要说,这两种做法都不对。前者关心了孩子生理的疼痛,但是没有关注孩子的情感,同时无形中教导孩子外部归因的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今后出现问题总是找外部理由;后者则直接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我明明疼啊,妈妈为什么跟我说不疼?孩子可能会理解为“疼和害怕是不该去关注的”,最后习得性忽略感受。
那正确的做法是怎么样的呢?
可以到孩子身边,问他疼不疼,摔倒害不害怕,需不需要帮助。如果查看孩子没有摔伤,也没有哭,可以告诉他,摔倒了也不哭,这种行为就叫勇敢,宝贝你很勇敢,真棒!
如果孩子哭了,先帮助他起来,抱抱他,询问是不是摔疼了,吓到了,告诉他妈妈/爸爸在这里。稍后可以一起查看有没有伤口,跟他讲讲要怎么样处理伤口,适当转移注意力,等他完全平复下来之后,仍然可以教他什么是勇敢。
分析一下,上述处理方式基本抓住了两个关键点:
一、体察情感并无条件接纳
站到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并帮他说出来,让他知道自己是被理解的,相应的情绪反应就会大大降低。
无条件接纳不是接纳要求,是接纳情感。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大都不擅长接纳自己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孩子疼了,怕了,生气了,难过了,就是真的有这些感受,不要说“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不要生气,先给他玩一会儿”,也许我们本意是安慰,但在孩子听来,这些都是在否定自己的感情。
二、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其实,在接纳孩子感情时,他的情绪就已经平复大半,这时,家长再引导他正视自己的情绪,解决问题,孩子就能慢慢学会正确的处理这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他们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例如对于学龄前儿童,他们有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倾向,即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意识不到他人的观点和感情,特别是1~2岁的学步儿,更是会用“试误法”来学习“如果我…,会发生什么”,比如他们会把沙子倒到其他小朋友头发里。所以,在教导这些年龄段的孩子遵守公共秩序、分享等社会性行为时,要理解他们的“无知”,并非出于故意。同时,父母不能抱着一教就会、会了就不会忘的期待,多次、反复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看到上面的内容,有的妈妈可能会疑惑了:完了,连孩子摔倒了怎么扶都有讲究,怕不是又在贩卖焦虑,我!好!难!呀!
我起初也有这种困扰,但很快又打消了顾虑:我们学习这些知识和方法,是为了减少犯错,能在已有的经验上做得更好,而不是要求自己做的完美无缺。如果已经有了不对的做法,那我们争取慢慢调整,但不必为了自己的每一次不恰当回应自责。如果真的很在意,那就去跟孩子道歉,说明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下次怎么做。
毕竟,发自内心的爱和尊重,才是一切方法的落脚点。
情感引导的步骤
01播下种子
这是要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事先知道要求是怎么样的孩子就更有可能合作。
比如我们带孩子去饭店吃饭,路上提醒孩子说我们现在要去吃饭,也就是说我们要坐在餐桌前安安静静的吃饭,不可以到处乱跑,也不能大吼大叫。
02观察和判断
其实观察和判断的本质就是关注,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观察他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烦躁吵闹或者沮丧,孩子的个性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事情让他最不满。
当我们去了解孩子之后,这样就会帮助我们去预测,有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并且提前做好准备。
03聆听
聆听的能力对于情感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听小的孩子说话和听成年人说话是有所不同的,我们需要同时用眼睛和耳朵去关注它,并且要蹲下来和他视线齐平,以便能够直接和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知道你确实在专心致志的关注他。
0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遇到让他情绪激动的情况时,或者在他表现不好的时候,他最需要父母去接受,并且回应他的感受。
我们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但是绝不允许把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这也需要我们父母以身作则。
05同情
当孩子经历消极情绪的时候,如果能够把自己放在他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轻视他的感受,或者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这种消极情绪会很快的消失。这个和成人其实一样,您今天理解我,我们同样会感到安慰。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儿童治疗心理学家,从她大量的真实案例中,告诉我们,父母管教孩子的常见误区,和“情感引导”方法。
我听完了很受益,感觉学到了以前没有听到过的知识。
首先,作者介绍了几种父母的类型:
1、控制型父母
就是以命令和威胁孩子为主,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现。
这样的后果就是,不会让孩子有责任感,孩子长大后会更容易放纵自己。
2、放任型父母
不理孩子,忽视孩子。
这样的行为后果是:孩子长大后,会缺乏约束和规矩,没有群体归属感,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帮派、网络成瘾。因为他们需要极强的团队依赖感觉。
3、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型父母
比如,当孩子摔倒了,哭了,家长会说没事,不疼,或者说那有什么呀,没事,别哭了。
否定孩子的感受,这样的结果会造成孩子也会同样否定别人的感受。
4、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型父母
用小贴纸,看动画片等奖励孩子的新习惯;用玩具来让孩子听话;成绩好就带孩子去旅游等,这样的行为叫做贿赂。
被贿赂教育长大的孩子并不喜欢遵守规矩或者好好表现这件事本身,他只是为了得到外部奖励。他并没有学会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
5、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你以后还敢这样吗?暂停一切活动,去站着;我数三下,1,2,3!
6、体罚
惩罚性的威胁可能会暂时奏效,但孩子从中学到的唯一道理就是害怕家长发火或者不要自己而不得不服从。他迟早还是会再次犯错的。因为骗人被打的孩子,只会撒更好的谎。
最重要的是,孩子从你这里学会了暴力是管用的。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忽略孩子的性格特征。
书里也介绍了一种“情感引导”的方法,现在分享给大家:
一、什么是情感引导呢?
情感引导,就是认同孩子的情感,并用语言告诉孩子他此刻的情感叫什么名字,并且示范怎样正确去表达。
二、情感引导的好处:(摘自书中)
- 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 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 因为表达顺畅,所以减少发脾气的现象
- 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加深感情
- 孩子学会结交新朋友
- 学会忍耐,学会面对逆境
- 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情感,成为好的父母
三、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1、播下种子
2、观察和判断
3、聆听孩子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5、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例如,要和孩子观赏一场话剧演出,但需要安静做下观察,不能随意走动。
这时,在家里就要和孩子说好规则:要坐下来安静观察,不同意随意走动。孩子听到了,点点头,答应了。
然后在出门前,和入场前,都再说一遍规则,这叫播下种子。
在坐下来观赏话剧时,要观察和判断孩子的行为,是否做到住,是否做到了保持安静。
当孩子想走动时,要问清楚原因,比如孩子想去上厕所,也当然可以走动过去。而不是贸然批评孩子。
第四步,当孩子觉得无聊,不想观看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拍椅子等小动作,这时就要体察和理解孩子的感受。
把孩子当下的感受用语音说出来,共情他的感受,并引导孩子用语音表达出来。要示范正确的做法,而不是指出错误的做法。
做到这5步,就能轻松地使用“情感引导”的方法,来给孩子更好的尊重和爱护。
学到了这几点,我感觉受益匪浅,也决定要使用这个方法来对待我的孩子。
是的,我们或许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孩子的成长也只有一次机会。为了更好的引导孩子,多读一些科学的有实际方法的育儿书,还是非常值得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